资源简介 二下1《古诗二首》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读记)。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填写诗句)。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写的春天美景。教学重难点:1、理解“醉”、“拂堤杨柳”。2、理解“咏”。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美景。设计思路:从整体认知入手,寻找古诗的教学密码。整体感知之后再进入局部细节,带孩子把古诗读入心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村居》A环节 板书导入 1、板书“村居”,播放背景音乐《找春天》师:听!这首歌就是《找春天》。师:实际上,每年春天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找春的足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表达师:因为a.春天太美了。b.春天太神秘了。(醉春烟)c.孩子太爱春天了。(春天可以进行很多游戏)今天我们就和古人一起去寻找春天。2、读古诗《村居》教师提示读好文中注音的六个字。(设计意图:教学要帮助孩子抵达目标,对教材已有的设计进行落实)(1)教师带读注音生字:鼎、莺、拂、堤、醉、鸢。(2)学生试读整首诗。B环节 解诗1、整体感知师:这首诗共有四句,一二两句写的是什么呢?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对,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一二两句写春景。三四两句写的是什么呢?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三四两句写孩童。(设计意图:从整体认知入手,寻找古诗的教学密码。整体感知之后再进入局部细节,带孩子把古诗读入心中。)2、读一二句,感受春景(1)寻找春景师:小朋友,在一二两句中写到了哪些春景?生:草、莺、堤、杨柳、春烟。(2)春景之感师:小朋友,你觉得这些景物(草、莺、堤、杨柳、春烟)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呢?(到底春天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样呢?)师:比如说,草长(草长起来了)带给你什么感觉?生:生机勃勃。师:莺飞带给你什么感觉?(黄莺鸟儿飞舞,黄莺从这儿飞到那儿,从那儿飞到这儿。)生:活力 生:生趣。 生:欢快。 生:热闹。师:堤岸、杨柳,柳枝柔柔的、飘飘的舞来舞去,什么感觉?生:舒服。生:柔和。生:温柔。生:柔美。生:令人陶醉。师:春烟呢?春天的迷蒙烟雾,春天一来,细雨蒙蒙,雾气很大。你有什么感觉?生:迷蒙。 生:神秘。 生:朦胧。(设计意图:多给孩子们一些引导、拓展,日常教学中给孩子们很好的语言环境。关于拓展,要做到不遗余力。)(3)感受“春烟”(重点)师:这么多的景,有一处景就带着“春”字,这个景是什么呢?生:春烟。师:这处景中就带着一个“烟”字。师:小朋友,想想看,当烟雾一升起,所有的景,包括草长,包括莺飞,包括长堤,包括杨柳,这些景物都变得怎么样了呢?生:一片模糊。生:朦朦胧胧。生:迷迷蒙蒙。生:看不清。生:看不明。师:这就叫“醉”。(4)感受“醉”——“陶醉”师:可见,“醉”可能是一种朦胧,可能是一种迷蒙,但是更重要的是诗人看到这美景,感觉这样的美景令人“陶醉”。师:当我们看到春烟里面有很多迷蒙的时候,我们去理解“醉”,实际上这个“醉”就是诗人眼之所见。师:所有景物在烟雾之中变得模糊的时候,诗人欣赏这种美景,他觉得此情此景太令人陶醉了。师:“醉”,诗人的心在此陶醉。师:诗人看到所有的草、莺、堤、柳都沉醉在春烟之中,都笼罩在春烟之中的时候,他感觉到太美了。喜欢到了极致就是“醉”,诗人的心被此情此景所陶醉了。(5)“醉”中景师追问:诗人的心陶醉了,于是(翻转)在他眼中的景就有了别样的味道,“杨柳随风摆”在他眼中杨柳的柳枝就像在干什么呢?生:舞蹈。师: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的柳枝一边舞蹈一边触碰着堤岸,就像在干嘛呢?生:抚摸。师:杨柳枝就像轻轻地抚摸(轻拂)着堤岸。(轻轻地拂)师:轻轻的滑过,轻轻地碰到,轻轻地抚摸,轻轻地触碰,就叫“拂堤杨柳”老师边说边用手势做柳枝(轻拂)随风摇摆轻轻拂过的样子:随风摇摆,轻轻滑过。师: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起舞,杨柳未醉,醉的是谁呀?生:醉的是诗人。师:诗人因何而醉啊?生:因这美好的春景而醉。师:你看,越是轻,越是柔,再加上迷蒙的春烟,诗人越发的陶醉。3、读三四两句,感受春天的孩童 (1)什么样的孩童?师:春天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不会零散,有抓手。)生:调皮、欢快、活泼、开心、贪玩、活力、自由自在、可爱、急切、无忧无虑……(2)诗中寻童师:从哪句诗、诗中的哪个词、诗中的何处、哪些地方看出呢?朗读第三四句诗。(梳理:1总体区分写景写人2写景3写人)生:归来早。生:忙(身心)。生:趁(脑)。(关键在:归来早、忙、趁。)(3)解读“归来早”师:为什么小朋友回来得那么早啊?(想想看你平时早些回来做什么呀?)生:急着去玩。师:儿童散学归来早。早回来忙着做什么啊?请你用上关联词“一……就……”说话。生:一回来就放风筝。师:把场景再细化: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打样)生:一回到家就去做准备。生:一回到家就准备放风筝的东西。生:一回到家就去看看风向。生:一回到家就喊着要放风筝。生:一回到家就冲出家门。生:一回到家就约上伙伴。生:一回到家就到邻居家。生:一回到家就找到小伙伴们。生:一回到家就找到空旷处。生:一回到家就去草地上打滚。生:一回到家就约起来。……(学生自由说,说得忙起来,说得丰富起来。)(设计意图:当把“一……就……”变得丰富的时候,这首诗所写的场景就活了。老师要不断追问“一回到家就干嘛?”千万不能只有一个答案。看插图,呼朋引伴。)今日百字:《春天里的故事》《二月里的故事》(4)解读“趁东风” 师:小朋友们放学回来就忙碌起来了,相约着去放风筝。师:那风筝凭什么飞起来呢?生:凭着东风,借着东风,趁着风起,放飞风筝。趁着东风。师:是啊,只有趁着风,我们才能放飞风筝。(解读“忙”)师:为什么小朋友回来得这么急?生自由表达师:东风有意,春去无情。师:不是每个季节都可以放风筝的,只有在春天,因为春季有东风,东风有意,春去无情啊,所以要趁早放。师:四季交替,时光轮回。师:四季交替,但很快时光轮回啊!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小朋友都知道抓住春季忙趁东风放纸鸢啊。(设计思路:目前是春季,这是开学第一诗。因为正好是春季,四季交替,时光轮回。)师:把握当下,尽情欢乐。师:我们的小孩特别知道,把握当下,尽情欢乐。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把握当下,尽情欢乐。师:“东风”二字是真有讲究。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介绍资料而得知,诸葛亮借东风不是什么神奇的,在当时凡是会观天象的人都知道东风,连孩子都知道趁东风放纸鸢。东风何时有,春季才会有。(5)拓展(彩蛋)(关注四季古诗)师:小朋友们,古人春季放纸鸢。你春季玩什么?师:夏季你玩什么呢?你知道古代小朋友夏季玩什么吗?生:游泳、玩水……师:古人夏季玩采莲。“偷采白莲回”。(“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秋季你玩什么?你知道古代小朋友秋天玩什么吗?生交流师:玩蛐蛐,“知有儿童挑促织”。师:冬季你玩什么?你知道古代小朋友冬季玩什么吗?生交流师:玩冰,“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C环节 书写生字1、师范写生字:诗、村、童2、学生先描再写。第二课时 学习《咏柳》A环节 导入 背景介绍1、贺知章和二月 (一课两首 整体理念)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师:这首诗又是写二月,这样的季节,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贺知章正要告老还乡,退休了,回到故乡。在这个早春二月最好的时间他要回乡了,这个时候天气好、心情好、景致好。(三好)诗中处处是美好。B环节 解诗一、整体解读1、自读《咏柳》师:朗读《咏柳》,找找和《村居》的相同之处。生:二月生:柳树生:春风生:春天(开春第一课)2、“春”——“柳”师:在这样的春天里,古人写春为什么都写到“柳”呢?生自由表达师:古人心中,“柳”是春天的代表,“柳”是留下友情的意思。其实,在这个春季很多树在抽枝发芽,而柳树特别擅长快速、率先、明显地抽枝发芽。于是,柳树抽枝来报告的是春的消息。因此,此时此刻,“咏柳”,古人会专门作诗来歌咏柳树,这种诗我们称作:“咏物诗”。(设计意图:本诗的特殊之处就是咏物诗。)(梳理:首先找到相似物,春风、二月都可以有,我们发现春天的风肯定都是一样的,可是诗人有意去选择是柳树,于是聚焦在柳树。追问:为什么呢?原来柳树在这春天特别精彩。柳树很快地抽枝 ,抽出枝来很快地向大家证明春天来了,因此,柳树是报春消息。那这样好的树,我们要不要歌咏它?这样好的树,我们要不要赞美它?这样好的树,我们要不要描写它?于是,专门有一种诗叫“咏柳诗”,这个“咏”就是歌咏、描写、赞美之意。这种诗叫“咏物诗”。)(师: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鹅》吗?)3、歌咏柳树师:到底贺知章是如何歌咏柳树的呢?(整体提问)(大问题要搭建支架)(1)在诗人眼中,柳树像什么?(搭建问题支架)生:像姑娘。生:像碧玉。生:像绿丝带。(思路:关键看孩子的认知层次在哪里。如果孩子对整首诗理解,他会说姑娘;如果孩子抓住某一处,他就会说像碧玉、像丝带。)师总结:柳树就像一切美好的事物。(思路:老师要善于总结。)板书:美好(2)柳树美在哪里?(老师上课问题要设计得特别好)生:柳树的叶子真美,像碧玉。(树叶美)生:柳树的枝条美,像绿丝带。(树枝美)生:柳树的细叶美,裁剪得真美。生:柳树的形态美,姿态真美。(3)歌咏柳树,就是在歌咏什么?生:歌咏春天。生:歌咏美好。师总结:歌咏一切美的事物。二、逐句解读1、碧玉妆成一树高师:小朋友,你凭什么说柳树像少女?(在这句中看出柳树像少女的究竟是哪个字呀?)(哪个字一看就是女的?平时只有妈妈用,爸爸不敢用的?)生:妆师:“妆”字妈妈常用,也叫“化妆”。师:这柳树会化妆,而且整棵树都化妆了。整棵树就像少女。师:整棵树是用什么来化妆?生:用碧玉。师:什么是树上的碧玉?生自由表达师:实际上一块块的碧玉就是它小小的绿叶。可见,柳树真会装扮,用自己翠绿的叶子给自己打扮。就仿佛一位穿满的碧玉的美少女。用绿叶来装扮,就像装扮着碧玉的美少女。课件出示:小家碧玉①小家碧玉曾经有诗歌中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女孩子。②碧玉=女孩子后来凡是看到碧玉,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不是一块碧玉这么简单,而是女孩子。③碧玉+妆=美少女碧玉(女孩)+妆(女孩)=美少女(柳树就像美美的少女)④解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一整颗柳树,全部用碧玉装扮,我们就想到一个词——亭亭玉立,看来柳树的姿态真美啊!就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2、万条垂下绿丝绦师:这样的美少女着装美不美呢?生:美。(讲诗当做现代文)师:怎么看出呢?生:绿丝绦师:绿丝绦,绿色的丝带。师:而且披着绿色的丝带随风摇摆师:这个美少女穿着绿色的丝带,她要干嘛呢?生:她要随风起舞。师:可见,当这样的美少女,穿着绿色丝带,她在风中跳舞的时候,你觉得她的舞蹈怎么样?(好看吗?)(引导到舞蹈)生:她的舞蹈非常潇洒。生:她的舞蹈非常柔美。生:她的舞蹈非常飘逸。生:她的舞蹈非常高雅。生:她的舞蹈非常端庄。生:她的舞蹈非常秀丽。(反复多样的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词,孩子们说不出来,老师给出。)出图:柳条图(动态图:柳条随风起舞)(设计意图:动态图帮助孩子们理解柳条随风起舞这样的飘逸、柔美。)3、不知细叶谁裁出师:这么好看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第三句是个问句吗?生:是。生:不是。师总结:不是。原因:此处是逗号。生:可这句明明在问啊?师:这是作者明知故问。师:这么好看的叶子是裁剪出来的吗?生:不是裁剪出来的,是生长出来的。师:作者在明知故问,他问的是这么好看的绿色的谁裁剪出来的呢?既然是明知故问,肯定不是裁剪,而是生长出来的。师:为什么明知道是生长,却要说成是裁剪呢?(关键)(难点)(学习支撑点)作者为什么明知故问呢?让我们看看柳叶究竟是什么样的吧!生自由交流师板书画柳叶。生:哇,好看!师:同学们你们瞧,大自然中的柳叶多么的精巧啊!多么的美妙啊!师:作者这里的明知故问,是不是一种惊叹?惊叹于大自然的柳叶太精巧了!(鬼斧神工)师:作者是不是非常的感慨?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啊?生:哇,大自然!你怎么可以让柳叶长得这么美妙、这么精巧啊。(咏物诗,以问代咏。)师:于是,他明明知道是生长的,却偏偏要问是谁裁剪的。他以自己的问代表他的歌咏。板书:以问代咏师:可见在诗人心中,早已把柳树当做人啦。师:诗人把柳树当做是人、当做是少女的时候,才会有问有答,诗人才会跟她互动,甚至代替她回答,诗人是怎么回答的 生:二月春风似剪刀。4、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哇,柳叶呀!是二月的春风把你裁剪成这样的吧!C环节 闭环-贺知章一、咏物诗出自于诗人的心情、情感师:诗人贺知章为什么能把柳树写得这么好呀?生:因为春天天气好。师:其实更重要的是诗人心情好。师:所以,咏物诗出自于心,心情好才会去歌咏;咏出自于情,有情感才会去歌咏。所以说有心情才会去歌咏。二、拓展咏物诗1、古人很爱咏的除了“柳”(《咏柳》)之外,更爱咏的是“竹”《咏竹》,小时候我们学过《咏鹅》,还有咏竹和石的《竹石》,咏石灰的《石灰吟》,咏的马《马》,咏梅花的《梅花》。2、咏物诗中间有的有“咏”字,有的直接把物写出来,他们都在咏物,咏的时候要么是心好,要么是情感丰富,一定能从物的背后看到情。读咏物诗一定要读出背后的情。课堂总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