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59--高谈历史复习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59--高谈历史复习记忆法

资源简介

高谈历史复习记忆法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李福南?
历史是一门科学,而学习科学的人,其方法也必须科学,这是客观的要求。因此,随时告诉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复习是记忆保存的必要条件,人们习惯把复习称为“记忆之母”。因为复习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记忆的捷径。本文就复习记忆的方法、策略、意义等谈个人浅陋的看法,就教同仁。
一、复习记忆法的基本方法
当然,复习也要讲究方法。运用合理的复习方法,可以以复习次数少的情况下取得好的效果,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1.阶段特征归纳法
历史事件虽然浩繁纷杂,但仍有其内在规律。学习某一章节时,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把握了某一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便抓住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从而有效防止头脑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世界近代史分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兴起(14--17世纪)---萌芽阶段;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7中--18世纪中)---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8世纪中期—19世70年代)----蒸汽机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电气化时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此基础上,再用每一阶段的政治、经济、国际、思想文化等重大史实验证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例证见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60-历史通史模块整合复习法) 2.目录标题理线法
又称目录搜查复习法。历史知识的记忆是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撑起这项记忆工程骨架的就是历史教材的大小标题。把各套教材的“编”、“单元”、“章”、“节”、“目”、“块”等大大小小的标题按教材的编排体系整理出来,编成多杈树状历史标题网,用树状历史标题网把历史内容从远至今、自宏而微、自高而低连成一个有序化复习网络。比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对比归纳复习法
对比与归纳是复习好历史最常用的两把历史“思维之剑”,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时间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演变对比、……,正是在这一连串史实对比中才能比较历史进程的异同,归纳总结历史规律,评论分析历史史实,在碰撞中才能产生历史思维火花。例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处时代
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革命任务
推翻的是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道路
首先从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
历史影响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相同点
(1)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2)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⑶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部分。⑷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⑸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⑹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所走革命道路原因
①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共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认识
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
(其它例证见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重要比较题系列)
4.图表串联复习法
历史复习图表有历史朝代演变表、历史事件比较表、重要年代关系表等,更具体的如:中国大事年表、明清时期科学家表、文学家及其他作品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比较表等等。制作历史复习图表是同学们复习好历史必备基本功。例如大事年表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国
外国
中国
外国
中国
外国
先秦时期(远古 — 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
禅让制
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爱琴文明
原始农业、畜牧业与制陶业
埃及、西亚、印度进入青铜时代
《鹳鸟石斧图》
楔形文字成熟;古埃及太阳历;腓尼基字母表
夏商西周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希腊城邦出现
井田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亚广泛使用铁器
《夏小正》制定;甲骨文成熟
——
春秋战国
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
梭伦、克利斯提尼改革;罗马共和国建立;《十二铜表法》;伯利克里改革
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百家争鸣;《诗经》;司南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
统一贷币、度量衡
——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
汉朝
郡县封国并存;察举制
罗马帝国建立(前27前)
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代田法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赋;蔡侯纸;《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
耶稣创立基督教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民法大全》(6世纪)
均田制;灌钢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佛教、道教兴盛;汉字书法入自觉阶段;《齐民要术》
——
隋唐时期(581—907)
隋唐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
查理曼帝国建立
曲辕犁;筒车;大运河
封建庄园经济
三教合一;唐诗;雕版印刷;火药;书法发展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
宋朝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欧洲城市共和国出现
纸币;五大名窑;打破坊、市限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活字印刷;指南针;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宋词
——


行省制度
《大宪章》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13世纪)
青花瓷;棉纺织业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农书》;《授时历》;元曲
文艺复兴兴起(14世纪)
明、清前期(1368——1840年)
明朝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
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市场初步形成;荷兰独立
《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王阳明发展心学;对理学的批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清朝前期
设军机处;虎门销烟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爆发
商帮出现(明清);“闭关锁国”
工业革命
明清小说;文字狱;京剧出现
启蒙运动高潮;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840 — 1912年
清后期
清朝后期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诞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建立;巴黎公社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电影诞生
1912—1949年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合作;日本侵华;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开始;北约成立;德国分裂
民族工业一战期间短暂繁荣;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抗战时期日渐萎缩;国民政府后期陷入绝境
苏俄新经济政策;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电视机出现;现代文学和艺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46年美国)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政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文化大革命”;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一国两制”的提出;“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朝鲜战争;华约成立;越南战争;不结盟运动形成;古巴导弹危机;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科索沃战争;“9.11”事件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经济特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浦东;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苏联经济改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欧洲联盟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摇滚乐在欧美浒;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超;互联网产生;美国航天飞机上天
5.以人带事复习法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一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一个历史人物,如教材记述其史迹较多,就可依托其一生活动来复习重大事件。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
-实现 二转变 三政策 四反对 五建立

6.点面线结合复习法
  点面线结合法,是指在识记历史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整个串联成线。每一个历史问题就是历史知识经纬之网中的一颗彩珠,先结网后育珠。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线):
阶段(点)
情况(面)
萌芽(战国)
二表现(理论、实践)。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确立(秦朝)
-皇帝二制度(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三秦律四统-(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
巩固(西汉)
两问题(王国: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皇权:中朝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
完善(隋唐)
两含义(①相互牵制:三省六部制。②考试选官:科举制。)
加强(北宋)
四集中(行政、军事、财权、司法)
发展(元朝)
两改革(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强化(明清)
两朝代(明朝:六部制;内阁制;三司制;清朝:军机处,文字狱)
结束(晚清)
辛亥革命
7.历史小专题复习法
历史小专题复习法是提高历史应考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考卷面中,专题考查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是“无历史专题不成卷”。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应考,还可拓深历史辩证思维水平。比如中国古代地方管理:⑴措施与效果:①西周的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奴隶主统治和拓展了疆域。②战国设立的县制为秦朝郡县制奠定了基础。③秦朝的郡县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作用。④汉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后来王国问题出现,汉武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末年则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⑤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增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⑥宋朝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转运使,负责将一路各州县的财赋运输到中央。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⑦元朝的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⑧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制,加强中央集权。⑵历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主要方式:①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相互牵制;北宋时期,在地方削弱或剥节度使的实权,派文臣做知州,管理政事;又各州设立通判,监督知州;派转运使到地方管财政。②划分适当行政区划。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③实行监察制度。如:两汉时期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视知州。④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如:秦朝郡守和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北宋地方司法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元朝设置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地区。⑤一些特殊管理制度。如:西汉汉武帝的“推恩令”。⑶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特点:①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②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③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这种情况到后期更加明显。④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代尤为突出。
8.历史四步复习法
历史四步复习法:史实(整合知识)→史通(联系比较)→史论(史论结合)→史感(感悟历史)。比如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史实----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表现:⑴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其干支纪日法是世上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⑵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⑶秦汉: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⑷隋唐:《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⑸宋元: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⑹明清: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珠算汉朝已提到,明朝在世界居领先。
史通----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近代西方科技相比):⑴重视综合:从科技内容上看,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应用性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⑵重视经验: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主要是应用科学,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⑶重视实用:从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⑷重视农业: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⑸领先世界:从科技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天文、历法、四大发明等多种成就领先于世界。⑹重视和谐:科技成就与农业及人与自然和谐密切关联。发达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发达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生态度。
史论----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原因:用系统论方法分析。⑴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制度较先进,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⑵经济,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为科技发展创造物质条件。⑶民族,各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不断并加强。⑷外交,清朝之前,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科技相互交流。⑸教育,教育不断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准备了人才条件。⑹治学,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有智慧和创新精神。⑺奠基,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感----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⑵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⑶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⑷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⑸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⑹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聪明勤奋。在长期和自然界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
?二、复习记忆法的基本策略
1.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大量实验,描绘出人类学习的遗忘曲线,命名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发现,识记历史后的20分钟、1小时、48小时是遗忘速度最快的几个时间段,分别遗忘42%、56%、66%;3—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这条曲线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忘得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记忆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因此,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历史后的1—48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必须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过了这个区段,记忆历史就会被我们遗忘72%以上,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2.反复烙饼,分配复习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复习方式: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效果将优于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以学的材料}。这是因为集中复习使大脑神经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散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使抑制易于消除的巩固。同时,一天后大致遗忘了所记内容的60%~70%。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当天应安排复习,第二次复习时间间隔可以稍长,比如两天。再往后,间隔可以更长,比如依次为一周、半月、一月等。经过反复烙饼,先重后轻、先密后疏地安排复习,效果极佳。尤其关注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记忆不会有后摄抑制,醒后记忆不会有前摄抑制,应该抓住睡前和醒后这两个记忆的黄金时段。?
3.学会弹琴,交叉复习
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如果一上午或者一天都在学习历史,那么后边学习的内容就很难记住。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利于大脑皮层的兴奋,保证记忆效率。也可劳逸结合,每学习四五十分钟,可以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缓解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的学习效率。
4.温故知新,拓展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复习不能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而应当是每一次重复都给人以新的信息,做到温故而知新。
5.百花争艳,潋活复习
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善于使用多种复习方式,如自问自答式的复习,朗诵式的复习,演讲式的复习,作业式的复习,默写式的复习,卡片式的复习等等。这些复习方式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使用一种。这样,不仅增加复习的兴趣,而且会因为多样化的复习而收到常学常新、乐于复习、记忆效果良好的结果,克服因“炒剩饭”而造成的厌烦情绪。 6.“过度学习”,强化复习 如果没有达到能完全背诵历史知识的标准,则属于低度学习。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而一定范围的过度学习则能使知识保持更久,就可以变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过度学习”就是指集中地、连续地将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反复地重复,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最佳。但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衡量标准,为避免产生过分疲劳,一般来说小学生30~40分钟,中学生为一小时,大学生则需要90分钟比较适宜。
?三、复习记忆法的基本意义
复习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古人诵书,亦记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复习记忆法的好处有“四检”:⑴检查自己记忆的正确性。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步历史复习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⑵检获学习积极性。善于使用多种复习方式,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⑶检验记忆的效杲。复习记忆是通过将搜集到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整理确定各种事情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在头脑中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的痕迹就会越深刻,记忆就会越牢固。⑷检实温故知新。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对记忆历史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对照,学到新的知识,会得到新的收获。
在我们的学习中缺少的不是好的记忆方法,而是发现,只要你多巧记多复习,相信你也会想出更多更好的记忆方法。让我们快乐地去创新,快乐地去学习吧!相信成功就在前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