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下2《找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紧扣“脱掉、冲出、奔向”动词体会发现春天来临的快乐;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吐出的嫩芽、解冻的小溪等景物感受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抓住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和四个反问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春天之美。教学过程:环节一:板书导入1.板书“找春天”,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太美了,但是又太调皮了,她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去找她。那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吧!2.情境师:小朋友,你愿意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呢?生:愿意!师:那我们就出发吧!3.朗读第1-2段,朗读指导。师指挥朗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师:同学们你们看,当我们去找春天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啊!师:哪里能感受到高兴呢?生:有两个感叹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感叹号。)师:那怎么体现小朋友们的兴奋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关键词吗?生:脱掉棉袄。生:冲出家门。生:奔向田野。生:寻找春天。师范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设计意图:指导小朋友连起来读,连成一口气,越读越兴奋,越读越高亢,这样整个班在第一时间气氛就起来了。)4.寻找——找提问:小伙伴们去哪里找?怎么找?找到了吗?找到什么了?你有什么发现吗?(设计意图:不沉浸在细节,而是从整体入手感知,由朗读读出兴奋之感,引出寻找的纽带,提出面向全篇的大问题,让学生把注意力留在整体部分。低段理念:先整体关照再谈细节。)(1)去哪里找?师:去哪里找呢?生:老师我读了课文发现,他去田地里找,小草、小花。生:我发现他去溪水中找,“溪水叮咚”。生:我发现他去岸边找,“柳树”。(设计意图:学生将整篇课文开始慢慢地读进自己身边了。)(2)怎么找?师:怎么去寻找呢?生:看一看。生:摸一摸。生:闻一闻。。生:听一听。(3)找到了吗 师:那它们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师:请你读一读课文吧。(4)好找吗?师:春天就这么好找吗?朗读第3 段:师:这就叫“找春天”。师:我们在找的时候,你就别顾着眼睛看啦!生:可以听。 生:可以抚摸、触摸。 生:可以去闻。师:通过各种的方式可以让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很害羞的春姑娘被我们找到。环节二:读文识春1.自由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提问: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读过1-3段,这次读全文,先读1-3,他感到很熟悉、很自然,顺势读4-8,孩子们会读得很欢喜,因为他可以自己操作,这是儿童对心理的了解做出的判断。)2.学生汇报。生:我读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句。师:哎!看起来找到了,可是他在问哎?(提示问号,不需回答)生: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生: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生: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生: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生:她在喜鹊、杜鹃醉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设计意图: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而且都有老师的回应,有师生的互动,课堂氛围很好,同时又埋下一个伏笔“?”。)3.古往今来,寻找春天。师总结:看来,我们是找到了。那么,全文中最集中、最明确地写找到春天的是第几自然段?生:第8自然段。(设计意图:第8段和第1段用了首位呼应,第1段“春天来了”,第8段“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触到了”、“找到了”。)(设计意图:整个小学阶段的古诗教法都是把古诗当做古人的文章来看,有规矩的文章。古人写得很规矩的文章就是古诗。古人写得很自由的文章就是古文。所以古诗、古文都能当做文章来读,不过要读得古古的。)师:同学们,古人寻找春天是这样表达的,拂堤杨柳醉春烟。而今人把古人的表达更形象地跟我们分享,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师:小朋友们,古往今来春天一直都是这样,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神神秘秘,我们是要去寻找的,但是你一找会发现无处不春天啊!而且,古往今来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设计意图:两篇课文统整起来了。解诗的时候就能用到这段话来解第一首诗。第三课找春天时又会回到第一首诗中和这首诗相互对照,相互支持来理解。)(设计意图:无处不语文,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联系日常积累,落实积累。)标志,例如:杨柳拂堤,趁着东风放纸鸢。师:杨柳飘,风筝飞,黄莺叫,枝头闹,春水流,冰雪化,桃花开,小草长,芦芽短,鳜(gui)鱼肥,河豚上……生:……师:这些不就是春天的标志吗?师:所以我们年复一年和春天一见如故,见到春天,恰似故人来。所以,老一辈年年会带着孩子找春天,找着找着孩子们就像在春天里的竹笋一样长大了。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风俗“踏春”。(收口)环节三:拓春(……拓展)1.诗中寻春师:春天还有什么标志呢?课件出示: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师:同学们,“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是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我们在暖阳(暖水、暖暖的江水)中寻找春天。所以我们留下“春江水暖鸭先知。”接下来老师出一句诗句,你想想看,它在哪里找春。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你想想看,孟浩然是在哪里寻找春天呢?课件出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 春梦、鸟鸣孟浩然是在 寻找春天呢?生:在春梦中寻找春天。生:在鸟鸣中寻找春天。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在哪里寻找春天呢?生:在春雨中寻找春天。师:在绵绵细细、如针的春雨中寻找春天。(上完后孩子受益特别大,老师收货也特别大。)师: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生:在莺飞蝶舞中寻找春天。生:在花丛中寻找春天。(真有春意)生:在蝴蝶的翅膀中寻找春天。(好有童心。)生:在莺歌燕舞中寻找春天。师:夜静春山空。(王维)生:在空山中寻找春天。生:在静夜中寻找春天。生:在山林中寻找春天。(设计意图: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拓展。)2.春天的诗(1)读词串师:你能把这些春天的标志分分类吗?(个别同学)师:我们是怎么找到他的?因为他们就藏起来了,我们通过看、听、闻、摸来找到春天的。(2)春天的诗仿写:春姑娘,在哪里,干什么,我是通过怎么样(看、听、闻、触摸)寻找到她。生开火车读,全班一人一句,全班合在一起读就是一首诗,一首春天的诗。3.画春学习4-7自然段,师生问答,板画跟进。读问句;回答问句。师:小草从地上探出头来,那是春姑娘眉毛吧?生:是啊。师板画眉毛。师: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姑娘的眼睛吧?生:是啊。师板画眼睛。师:是啊,春姑娘可真漂亮,小草是她的眉毛,野花是她的眼睛。师:树木吐出的点点嫩芽,那是春姑娘的音符吧?生:是啊。师板画音符。师: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生:是啊。师板画琴声。(设计意图:用板画、问答的形式跟小朋友一起来完成这个环节的情境创设,整个黑板都生动起来了。)4.说春(收口)师:你觉得春姑娘怎么样呢?生:春姑娘真美啊!生:春姑娘真秀气啊!生:春姑娘很是多才多艺啊!生:春姑娘多有才啊!5.春之诗师:可是,文中只讲了春姑娘的眉,春姑娘的眼,春姑娘弹的琴,还有呢?你来想。你觉得春姑娘的手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春姑娘的手是 呢?生:嫩绿的柳枝是春姑娘的手。师:春姑娘的欢笑是 呢?师:春姑娘的脚印是 呢?师:春姑娘的舞蹈是 呢?师:春姑娘的头发是 呢?生:柔软的头发是春姑娘的头发。教师提醒:春姑娘是姑娘,姑娘要有长发、纤纤细手、银铃的欢笑、浅浅的脚印、柔美的舞蹈……创意写作:学生填百字,一人一句,全班的创意合起来又是一首春之诗。6播放音乐,教师读朱自清的《春》师:同学们,在这个季节,很多人都在寻找春,请跟随老师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