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主要讲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和影响,旨在使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本课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这一子目在初中历史已经学过,因此不是本课的重点,但为了课程逻辑的清晰,需要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例如在初中课程未提及的新内容,如“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英国科学家对于技术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经过,这些内容在初中有过详细的学习,将两次工业革命视作一个整体进行讲述。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工业对于生产力、生产组织、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影响展开讲述,并介绍必要的历史背景。
3.教学目标
能通过图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形成的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成果一览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和特点(史料实证)。
(3)能通过阅读史料并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对工业革命的利与弊进行评价和辩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过程
5.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
6.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作为导入,教师介绍泰坦尼克号,作为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排水量高达46000吨。提问学生,泰坦尼克号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由此导入新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以下史料与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史料1:“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钱乘旦
史料2:“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史料3: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学生】根据史料与图片,分析史料和图片,理解史料和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从政治制度、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展示史料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史料和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从政治制度、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
【教师】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并对于工业革命的兴起领域及兴起过程进行描述,重点讲述纺织业的发展。阐述工业革命的扩展过程,利用坐标轴,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授,并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发展。
【教师】提供以下表格,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要求学生思考,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正确答案,进行自评。
【学生】填写表格,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自评。
【教师】出示表格的正确答案,并带领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内容,并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入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表格数据(时间、国别、发明成就、领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有何不同(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信息整合提炼能力)。再根据不同推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特点,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思考,得出教材
的结论,学生可以深层次理解教材知识点结论的来源。并开展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考性评价体系,实行小组互评或学生自评。
【教师】利用以下史料、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工人革命、社会革命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授,并了解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工人革命、社会革命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分析史料与图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讲解正确答案。
【学生】完成练习题,根据教师出示的答案,进行修改。
7.教学反思
在设计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时,由于本科中工业革命的进程时间繁杂、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多方面,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难度不同的表现性评价。此外,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为话题,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纪录片、电影等资料入手,并收集相关史料,并开展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考性评价体系,实行小组互评或学生自评,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完成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