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 巩固培优学案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4.原则:自愿互利6.经过: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7.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8.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国家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三个阶段: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4.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2.原因: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②私营工厂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3.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方式:公私合营。(“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5.政策: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6.赎买政策意义/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5.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三大改造的积极意义: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实质)。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局限性/缺点: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启示:1.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改革从实际出发;2.改革要体现人民的意志,顺民意。3.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切勿快、急。4.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应与时俱进。八、注意: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政治: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的是哪一项政策(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没收资本家企业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答案】B【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可知,这位外国领导人高度评价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行业公私合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先后以“四马分肥”和支付定息的方式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行( )A.拍卖政策 B.没收政策C.吞并政策 D.和平赎买政策【答案】D【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根据材料“国家先后以‘四马分肥’和支付定息的方式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行和平赎买政策,D项正确;拍卖政策,没收政策, 吞并政策不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A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3.建国后,党和政府多次调整农业政策。其中,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生产资料还有私有制;农业合作化是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大家合作劳动,但是土地属于国家、集体所有,不再是农民的私有财产,因此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故选项B符合题意;A. 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不符合两者最大的区别,不符合题意;C. 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说的是区别,不是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D. 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不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最大区别”,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4.如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A.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不符合题意;C.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农村实行的,不符合题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出现的,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特别是其中的提示语,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5.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成立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 D.实现和平过渡【答案】B【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项B符合题意;A.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不符合题意;C.无偿没收,新中国成立时没有无偿没收资本家的资本,不符合题意;D.实现和平过渡,实现和平过渡不是创举,是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6.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答案为: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B.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C.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答案】A【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判断。“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对三大改造完成的判断,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是陈述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是陈述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都是陈述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8.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的开展【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大跃进”的开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A.农业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手工业改造 D.轻工业改造【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包含轻工业,排除D项。故答案为:D。【点评】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注意“不属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三大改造的掌握情况10.“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属于社会主义企业。而1968年,又改名为“广 州中药九厂”,并没有对企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改变,故“广州中药九厂”是社会主义企业。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企业、公私共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都与“广州中药九厂”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符,排除AB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三大改造后,我国的企业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1954 年,荣毅仁带头支持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荣氏企业焕发生机的原因是( )A.互助合作 B.兼并收购 C.股份改革 D.公私合营【答案】D【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由“1954年,荣毅仁带头支持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结合所学,1954年,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可知,荣氏企业焕发生机的原因是公私合营。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1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13.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答案】A【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目中的“1956年”,结合所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所有制形式,私有经济被消灭。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14.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国大典【答案】B【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ACD三项与题干中荣毅仁说这番话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中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 1956年,改造后的新企业,生产资料由政府统一调配,产品销售由政府统一安排。资本家参与劳动,按职位领取报酬,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企业改造的形式( )A.自主经营 B.公私合营 C.公社管理 D.联产承包【答案】B【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资本家参与劳动,按职位领取报酬,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及所学知识,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企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才有可能实行自主经营,排除A;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才会出现公社管理,排除C;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村实行改革的方式,与1956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请回答: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 它颁布于何时 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 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土地改革。(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3)农民;1952年底。(4)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建国初期,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成为了毛泽东眼里“暴风骤雨”式的改革。(2)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期间颁布的法令。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土地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颁布于1950年6月,这一法令颁布后,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展开了。(3)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4)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完成的影响。根据材料三的数据可知,到1954年,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影响:彻底消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点评】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土地改革。自从开国大典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个有一个骄人成绩,观察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949年10月1日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56年 1957年请回答:请你一次写出年代尺上的时间及所对应的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它标志着哪一时代永远不复返了?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哪一不合理制度?消灭哪一个剥削阶级?1956年,哪一重要制度建立起来了?从此我国进入哪一重要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到1957年,共和国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强大。请你写出感触最深的语言。【答案】(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土地改革的完成③抗美援朝的胜利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⑤“一五计划”的完成(2)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半封建时代;(3)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4)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高瞻远瞩,逐步走向富强,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等。【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解析】(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2)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3)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4)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从1949年10月1日到1957年,共和国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强大。写出感触最深的语言,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高瞻远瞩,逐步走向富强,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等。【点评】关于土地改革,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1953年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成就包括: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关于三大改造,学生还要知道,其时间是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重工业。(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解析】(1)“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改”使中国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的丰富经验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点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953年——1956年;其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学生还要重点掌握“一五”计划成就,在东北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鞍山钢铁公司三个重工业企业;建成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建立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关于三大改造,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953年——1956年;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办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请回答: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所用的和平方法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案】(1)对农业、手工业: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史实的识记。从材料来看,毛泽东的这段话,就是肯定三大改造的正确。第(1)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第一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内容中:“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与农业相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第二子目公私合营的内容中:“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据此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第(2)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第二子目公私合营的内容中:“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此可知。【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完成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 巩固培优学案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4.原则:自愿互利6.经过: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7.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8.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国家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三个阶段: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4.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2.原因: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②私营工厂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3.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方式:公私合营。(“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5.政策: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6.赎买政策意义/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5.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三大改造的积极意义: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实质)。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局限性/缺点: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启示:1.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改革从实际出发;2.改革要体现人民的意志,顺民意。3.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切勿快、急。4.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应与时俱进。八、注意: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政治: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的是哪一项政策(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没收资本家企业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先后以“四马分肥”和支付定息的方式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行( )A.拍卖政策 B.没收政策C.吞并政策 D.和平赎买政策3.建国后,党和政府多次调整农业政策。其中,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4.如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成立合作社 B.实行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 D.实现和平过渡6.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B.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C.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的开展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A.农业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手工业改造 D.轻工业改造10.“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11.1954 年,荣毅仁带头支持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荣氏企业焕发生机的原因是( )A.互助合作 B.兼并收购 C.股份改革 D.公私合营1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13.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14.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国大典15. 1956年,改造后的新企业,生产资料由政府统一调配,产品销售由政府统一安排。资本家参与劳动,按职位领取报酬,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企业改造的形式( )A.自主经营 B.公私合营 C.公社管理 D.联产承包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请回答: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 它颁布于何时 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 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自从开国大典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个有一个骄人成绩,观察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949年10月1日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56年 1957年请回答:请你一次写出年代尺上的时间及所对应的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它标志着哪一时代永远不复返了?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哪一不合理制度?消灭哪一个剥削阶级?1956年,哪一重要制度建立起来了?从此我国进入哪一重要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到1957年,共和国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强大。请你写出感触最深的语言。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办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请回答: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所用的和平方法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课 三大改造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学生版).docx 第5课 三大改造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