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教科版)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教科版)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与其他几项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应是( )。
A.食盐溶解水中 B.海水蒸发 C.叶片光合作用 D.冰块融化
2.(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实验室中要称量5g的食盐,一般会选用( )。
A.天平 B.杆秤 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3.(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列情景不是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A.小明的爸爸给家里的铁器涂上了一层漆
B.美国将一些退役飞机封存在沙漠
C.清洗铁锅后及时将它擦干
D.工人用盐酸给生锈的铁质器械除锈
4.(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下列化学变化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药物治疗
5.(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彩虹的形成 C.紫甘蓝与白醋混合
6.(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青少年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能长身体
B.吃着香喷喷的烤面包,越嚼越甜
C.煮汤之前,把肉排骨切碎
7.(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烧开后变水蒸气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面粉烘制蛋糕 D.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
8.(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B.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会快速生锈
D.吃的食物在体内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9.(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当米饭进入身体,与其他三项变化不同的是( )。
A.米饭被咬碎 B.米饭和唾液混合
C.米饭和胃液混合 D.米饭消化吸收后变成残渣
10.(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列谚语或古诗词中,与“春风吹又生”不同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填空题
11.(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小科看到妈妈正在清洗紫甘蓝,于是就制作了一些紫甘蓝的汁液,然后滴入少许白醋,发现紫色的汁液变成 。
12.(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碳酸饮料,会使人感到清凉。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部分( )。
13.(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给发高烧的小孩身上擦酒精是降低体温的一种有效方法,酒精蒸发是( )变化。
14.(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在厨房里,早上被虞小科咬过的苹果变色了,这时,被咬过的苹果已经产生了( )物质,这种物质的变化叫作( )变化。虞小科把变色的苹果扔进厨余垃圾桶的声音,引来了狗妈妈和狗宝宝的注意,它和父母长得太像了,唯一的区别就是狗宝宝的头上多了一小块黑色的毛,这属于生物进化的( )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十分常见,但在我们生活的以太阳为中心的( )系之外是否也存在生物以及这种现象呢?虞小科陷入了沉思……
三、判断题
15.(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白糖加热的实验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溶解在水中属于物理变化。( )
16.(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反复咀嚼米饭慢慢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糖。( )
17.(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当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时,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8.(22-23六年级下浙江期末)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化学变化。( )
19.(22-23六年级下浙江期末)冰融化成水,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
四、连线题
20.(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厨房中的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用线连起来。
饭菜变质 生米煮成熟饭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食盐放入热菜中消失不见
用厨余垃圾堆肥 物理变化 铁具生锈
虾放入热水中变色 打开可乐瓶冒出泡泡
水烧开了 用刀切开青菜
五、实验题
21.(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厨房中放着小苏打和面粉,白酒和白醋,你能用所学方法帮小科辨别吗?
(1)采用 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可以知道无色、透明,有 的是 。
(2)用如图的仪器吸取白醋,下图仪器名称是 ,正确使用这个仪器的方法是 。
A. B. C.
(3)滴少许白醋到第一种白色粉末中,看到 ,判断是 。
(4)另外一种白色粉末是 ,滴入白醋 。
(5)我还能设计实验辨别面粉和小苏打 。
(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小明准备制作一个简易灭火器,制作方法如下。
制作材料:空饮料瓶(开口要大一些)、试管、小苏打、白醋、洗涤剂。
制作步骤:①首先拧下饮料瓶的瓶盖,用铁钉在瓶盖中央钻一个小孔,然后往饮料瓶里加大约
②往瓶里加入小苏打,一边加入一边搅拌,直到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③往试管里倒入白醋,将装满白醋的试管轻轻放入饮料瓶中,注意白醋不能与小苏打溶液混合。将扎了小孔的瓶盖在饮料瓶上拧紧
使用方法:将瓶子倾倒并摇晃,自制灭火器就会喷出大量气体和泡沫。
22.加入小苏打时,搅拌的目的是( )。
A.减慢小苏打的溶解
B.加快小苏打的溶解
C.溶解更多的小苏打
2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不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瓶子比原来变鼓了
B.温度比原来更低了
C.产生白色烟雾
24.自制灭火器喷出的大量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25.自制灭火器时,利用的是物质的(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6.小其也想自制灭火器,但是没有找到小苏打,想用食盐来代替( )。
27.(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小明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发现有些部位生锈了。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这一问题,小明提出了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试管A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试管B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试管C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实验结果分析: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 )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 )试管里的铁钉和在( )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请填字母)
(2)实验结论,铁生锈是 (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8.(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小科吃饭时,发现白米饭刚开始咀嚼时没味道,咀嚼一会儿后却出现了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科猜测可能和唾液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A.分别在1号和2号试管中装相同量的淀粉糊(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B.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唾液。
C.用搅拌的方法让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
D.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
(1)这个实验中,两根试管中的不同条件是( )。
(2)“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是( )。
A.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B.防止淀粉糊变冷 C.防止淀粉糊变质
(3)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 )。
A.1号试管淀粉消失
B.2号试管淀粉消失
C.1号试管比2号淀粉含量多
(4)由实验可知,唾液和淀粉糊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六、综合题
29.(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请将生活中的现象填入对应的两种变化中。
①淀粉遇到碘酒变色 ②木柴燃烧发光发热 ③水沸腾产生气泡 ④刚打开的汽水冒气泡
⑤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泡 ⑥小苏打溶解在水里 ⑦铜狮子生锈 ⑧乒乓球被踩破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22-23六年级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A同学将准备好的白色粉末倒进气球内,小心地将气球套在装有无色液体的玻璃瓶口上,接着把气球内的粉末抖落到瓶中与液体混合,气球就被“吹”大了。
30.实验中的白色粉末和无色液体最有可能的是( )。
A.小苏打和水 B.食盐和白醋 C.小苏打和白醋 D.白糖和水
31.根据上述判断,充满整个气球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氢气 D.氧气
参考答案
1.C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食盐溶解水中、海水蒸发、冰块融化,没有产生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A
详解:杆秤、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实验室中要称量5g的食盐,一般会选用天平,精确度高,杆秤的精确度不高。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3.D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A、小明的爸爸给家里的铁器涂上了一层漆,可以隔绝铁器与空气和水的接触,主要是为了防止生锈,故A不符合题意;
B、美国将一些退役飞机封存在沙漠,沙漠中气候干旱,少雨,空气干燥,缺水水分,飞机不容易生锈,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洗铁锅后及时将它擦干,保持铁锅干燥,可以防止铁锅生锈,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用盐酸给生锈的铁质器械除锈,主要是为了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而不是为了防止生锈,故D符合题意。
4.A
详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消化器官发生作用,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呼吸作用,药物治疗在我们身体内会发生,光合作用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
5.B
详解: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紫甘兰与白醋混合变色生成了新物质,这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彩虹的形成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C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青少年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能长身体,吃着香喷喷的烤面包,越嚼越甜,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煮汤之前,把肉排骨切碎,只是物质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是物理变化。
7.A
详解:没有新物质的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的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用面粉烘制蛋糕、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水烧开后变水蒸气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8.C
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A、物质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B、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C、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置换反应。铁将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铜,置换出来的铜覆盖在铁钉表面。说法错误。
D、吃的食物在体内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说法正确。
9.A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米饭被咬碎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米饭和唾液混合、米饭和胃液混合、米饭消化吸收后变成残渣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0.A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1.红色
详解: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 ,它遇到碱会变成蓝色或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白醋是酸性物质,因此,紫甘蓝会变成红色。
12.热量
详解:人喝过汽水后感到比较凉快,是因为汽水中含有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它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能带走人体多余的热量。所以炎热的夏天喝汽水能使人感到清凉。
13.物理
详解:医学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就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温来使病人的体温下降。酒精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给发高烧的小孩身上擦酒精是降低体温的一种有效方法,酒精蒸发是物理变化。
14. 新 化学 变异 太阳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咬过的苹果变色了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由于变异,狗宝宝的头上比狗的父母头上多了一小块黑色的毛。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5.×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白糖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颜色变黄,有气泡产生,最后颜色变黑,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题目说法错误。
16.×
详解:咀嚼米饭感到甜的原因是米饭中富含淀粉,进入口腔后与唾液发生反应,唾液中的酶会被分解为麦芽糖,故而感觉甜,说法错误。
17.×
详解: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只要伴随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中的一个或几个,这个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就发光发热,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8.√
详解:自然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生物生存的任何阶段,任何时刻体内都发生无数复杂程度不同的化学变化。
19.×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冰融化成水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0.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饭菜变质、煤气燃烧、用厨余垃圾堆肥、虾放入热水中变色、生米煮成熟饭、铁具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水烧开了、食盐放入热菜中消失不见、打开可乐瓶冒出泡泡、用刀切开青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1. 闻 刺激性酸味 白醋 滴管 B 有气泡冒出 小苏打 面粉 没有气泡产生 滴加碘酒,变成蓝色的是淀粉,不变色的是小苏打
详解: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有刺激性气味,区别它们不能用眼看,要采用闻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
(1)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有刺激性气味,区别它们不能用眼看,要采用闻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可以知道无色、透明,有刺激性酸味的是白醋。
(2)用如图的仪器吸取白醋,下图仪器名称是胶头滴管,正确使用这个仪器的方法是吸取液体后,使胶头在上,竖直,防止药品流入胶帽而腐蚀胶帽;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瓶内药品。故B正确。
(3)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滴少许白醋到第一种白色粉末中,看到有气泡冒出,判断是小苏打。
(4)另外一种白色粉末是面粉,滴入白醋没有气泡冒出。
(5)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面粉中含有淀粉,小苏打中不含有淀粉,通过滴加碘酒的方法可以辨别面粉和小苏打,滴加碘酒,变成蓝色的是淀粉,不变色的是小苏打。
22.B 23.C 24.C 25.化学变化 26.不可以,因为食盐不能与白醋反应产生气泡。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22.搅拌能够加快物质溶解,但不能增加溶解能力。加入小苏打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小苏打的溶解。
2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会看到瓶子比原来变鼓了,气体散失带走热量,感觉温度比原来更低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法透明的,所以不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烟雾。
24.自制灭火器喷出的大量气体是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性。
25.自制灭火器时,利用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新物质。
26.小其也想自制灭火器,但是没有找到小苏打,想用食盐来代替,这是不可以,因为食盐不能与白醋反应产生气泡。
27. 水 A C 水 空气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详解:(1)铁生锈的三个必要条件:铁本身的活泼的化学性质;外界条件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水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A试管里的铁钉和在C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
(2)实验结论,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28.(1)唾液的有无
(2)A
(3)C
(4)化学
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详解:(1)这个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这个实验中,两根试管中的不同条件是唾液的有无。
(2)“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3)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1号试管比2号淀粉含量多。
(4)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由实验可知,唾液和淀粉糊都要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
29. ③④⑥⑧ ①②⑤⑦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③水沸腾产生气泡 ,④刚打开的汽水冒气,泡⑥小苏打溶解在水里,⑧乒乓球被踩破;化学变化:①淀粉遇到碘酒变色 ,②木柴燃烧发光发热,⑤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泡,⑦铜狮子生锈。
30.C 31.A
分析: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30.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的白色粉末和无色液体最有可能的是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能溶解在水中,不能产生气体;食盐会溶解在白醋中,不能产生气体;白糖能溶解在水中,不能产生气体。
31.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上述判断,充满整个气球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