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教科版)第四单元热(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教科版)第四单元热(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甲乙两个物体接触后,甲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乙,说明( )。
A.甲的热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体积一定比乙大
C.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D.甲的温度一定比乙高
2.(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列做法中,能使水的蒸发变慢的是( )。
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B.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
C.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D.用扫帚把地面积水向周围扫开
3.(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如下图,能正确反应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 )。
A. B.
C. D.
4.(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里的水量会逐渐变少,原因是( )。
A.水的体积缩小了 B.一部分水蒸发成水蒸气了
C.沸腾时水溅出来了 D.水流出来了
5.(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对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两者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6.(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列( )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A.沸水外溢 B.温度计液柱升降
C.水管冻裂 D.以上都是
7.(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在设计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设计制作过程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B.设计一步到位,不做任何改进
C.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兼顾成本和外观
D.设计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8.(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四个分别装有蓝色冷水、红色热水的透明杯子如下图摆放,中间用扑克牌隔开,抽去扑克牌后,我们能看到( )。
A.甲中热水往下运动,冷水往上运动,颜色混在一起
B.乙中热水往上运动,冷水往下运动,颜色混在一起
C.甲、乙中冷、热水基本保持不动,颜色不变
9.(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三种金属的( )。
A.长短、粗细 B.重量、体积 C.颜色、体积
10.(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重量 B.温度 C.热量
11.(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a、b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B.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C.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
12.(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夏季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冬天打开热水瓶盖时,也会看到瓶开口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滴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小水滴
13.(21-22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联想到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小水珠
二、填空题
14.(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水沸腾过程中,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15.(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 ),铁是热的( )。
16.(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房间里的空调开了冷气,不一会儿整个房间都凉快了,这种热传递方式叫做( ),制冷的空调适宜安放在房间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17.(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这种现象是( );清晨,室外的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露珠,这种现象是( )。
18.(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 ,形态发生了变化,由 态到 态。
19.(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如图中的铁丝,在A点用酒精灯加热,B、C、D、E各点上的蜡先后熔化的顺序是 。
20.(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爆裂,会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竹,是因为塑料泡沫属于热的 。
三、判断题
21.(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一分钟,水的温度会下降。( )
22.(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我们冬天穿了毛衣就不怕冷了,是因为毛衣产生了很多热量。( )
23.(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把勺柄涂了蜡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同时放入装有100毫升开水的烧杯中,塑料勺上的蜡最先熔化。( )
24.(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热在金属条中是沿着一条线传递的,在金属圆片上是向四周传递的,所以热传递没有规律。( )
25.(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一杯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杯口会冒出大量“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就是水蒸气。( )
26.(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双手捂住一个比手热的物体,不久手就会获得热量,这是热辐射导致的。( )
27.(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水蒸发要放出热量,水蒸气凝结会吸收热量。( )
28.(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温度为0℃。( )
29.(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热的良导体一般吸热快散热也快。( )
四、简答题
30.(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外国小朋友将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在课堂上制作保温杯。请将测试、比较加盖和无盖保温效果的方法写出来,与外国小朋友分享。
五、实验题
(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小科在思考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呢?
31.上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探究装置图,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下落的顺序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热量传递的顺序是 (选填“从冷处传向热处”或“从热处传向冷处”或“没有一定的规律”)。蜡环E (选填“不会”或“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 (选填“是”或“不是”)单向性。
32.如果小科在酒精灯左侧焊接的尼铜丝。那么A点和E点的蜡环, 先掉落。
33.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热量。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温度与水的变化
小科用下图器材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4.图中还少了一种测量工具是( )。
A.天平 B.量筒 C.温度计 D.测力计
35.加热过程中,会看见水面上升起白雾。这些白雾实际上是( )。
A.小水珠 B.小冰晶 C.水蒸气 D.白色粉尘
36.加热过程中,烧杯内壁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种现象称为( )。
A.蒸发 B.沸腾 C.凝固 D.凝结
37.加热过程中,如果在杯中放入冰块会很快消失,这是因为冰块( )。
A.溶解了 B.融化了 C.蒸发了 D.挥发了
38.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称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递
(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小科喜欢运动。有一天运动完口渴了,用茶壶烧水喝,在烧水的过程中,小科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做实验进行研究。
小科想:开水烧开的时候温度是多少呢?于是,在等待水烧开的过程中,小科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
39.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
40.烧开水的过程中,小科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41.如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
42.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温度( )。
A.逐渐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变 D.逐渐下降
六、综合题
(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小科将剩余的热水倒在热水瓶中储存,它的构造如下图所示,最外面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两层玻璃之间是真空的。
43.热水瓶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
A.塑料材料传热能力好。 B.玻璃材料起保温的作用。
C.外壳坚硬,热量不易散失。 D.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
44.我推测软木塞是( )。
A.热的不良导体, B.热的良导体
C.不能传热 D.无法判断
(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水烧开后,为了早点让热水凉下来。
45.小科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薄厚的不锈钢杯、塑料杯、木杯、陶瓷杯各一个,要想热水凉得最快,应该把热水倒入( )中。
A.不锈钢杯 B.塑料杯 C.木杯 D.陶瓷杯
46.小科又拿了一个装有凉水的盆子,把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入盆子中(凉水未满过杯子)。过了一会,凉水的温度逐渐 ,热水的温度逐渐 ,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 。
47.(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将下列材料进行分类。
①铜 ②玻璃 ③被子 ④铁 ⑤陶瓷 ⑥不锈钢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下图左是五(3)班同学在科学拓展课上做的蒸汽船模型,下图是他们画的模型示意图。
48.请在上图右中用箭头画出热在水中传递的示意图。
49.容器里的水吸收了火焰的( ),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并快速从通气管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此时船体会往( )(选填:“左”或“右”)行驶。
50.水沸腾时,不断冒出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51.加热一段时间后,蒸汽船才开始移动,这个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船出故障了 B.动力太小 C.容器里的水没有蒸发
5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将( )。
A.继续上升 B.慢慢下降 C.保持不变
53.为了让小船行驶得更快,我们可以( )。
A.把蜡烛换成酒精灯 B.喷气管换成更粗的 C.将船做得更大
参考答案
1.D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甲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乙,说明甲的温度一定比乙高,其他的热量、体积和质量等无法确定。
2.A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所以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用电吹风吹湿头发、用扫帚把地面积水向周围扫开都能加快水蒸发。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能使水的蒸发变慢。
3.B
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能正确反应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B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里的水量会逐渐变少,这是因为一部分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了。
5.C
详解: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它一般用摄氏度作单位,符号是℃。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者温度相同。
6.C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所以水管冻裂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7.B
详解:A.设计制作过程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正确;
B.设计一步到位,不做任何改进,错误;设计要修修改改,讨论后修改好最终才能够确定方案;
C.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兼顾成本和外观,正确;
D.设计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正确。
8.B
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热能的单位是焦耳。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水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四个分别装有蓝色冷水、红色热水的透明杯子如下图摆放,中间用扑克牌隔开,抽去扑克牌后,我们能看到乙中热水往上运动,冷水往下运动,颜色混在一起。
9.A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长短、粗细的铜棒铝棒、铁棒进行比较,只改变材料的种类。
10.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11.B
详解: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其中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这是因为冰块让a表面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它的上面;小水珠在b的下表面,这是杯中热水温度高,水蒸发上升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片发生凝结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的下表面。
12.C
详解:夏季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冬天打开热水瓶盖时,会看到瓶口冒“热气”是热水瓶里汽化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13.C
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珠;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是热水瓶里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凝结成的小水珠。
14. A C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5. 不良导体 良导体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
16. 热对流 上方
详解:热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和移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房间里的空调打了冷气,不一会整个房间都凉快了,这属于热传递中的热对流。制冷的空调适宜安放在房间的上方。
17. 蒸发 凝结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这种现象是蒸发;清晨,室外的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露珠,这种现象是凝结。
18. 升高 液 气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到气态。
19.BEDC
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如图中的铁丝,在A点用酒精灯加热,离加热点越近,蜡烛熔化越快,所以B、C、D、E各点上的蜡先后熔化的顺序是B、E、D、C。
20.不良导体
详解: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焊裂,会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管,是因为塑料泡沫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当有泡沫阻隔时,不容易发生热的传递。
21.√
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要吸热,如果停止加热一分钟,水的温度会下降。
22.×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我们冬天穿了毛衣就不怕冷了,是因为毛衣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能够保温。毛衣本身不会产生热量。
23.×
详解: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金属的导热性最好,塑料的导热性次之,木勺的导热性最慢。故题干说法错误。
24.×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25.×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水烧开时,壶嘴处会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
26.×
详解:双手捂住一个装有比手热的热水的杯子外壁,存在温度差,热水的杯子的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双手,手获得热量,这种直接接触传热的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不需要直接接触物体,题目说法错误。
27.×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蒸发需要吸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凝结会放热。
28.√
详解: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9.√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热的良导体传热能力强,吸热快、散热也快,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0.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杯子,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温度相同的热水,然后用水温计测量两只杯子的水温,并记录;一只杯子加盖,另一只杯子不加盖,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经过3次以上的测量,比较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加盖和无盖保温杯保温效果的不同。
详解:测试、比较加盖和无盖保温杯保温效果的方法: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杯子,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温度相同的热水,然后用水温计测量两只杯子的水温,并记录;一只杯子加盖,另一只杯子不加盖,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经过3次以上的测量,比较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加盖和无盖保温杯保温效果的不同。
31. ABCD “从热处传向冷处” 会 不是 32.E 33.B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31.根据上面小科设计的实验探究装置图可知,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下落的顺序为A-B-C-D,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热量传递的顺序是从热处传向冷处。蜡环E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不是单向性。
32.如果小科在酒精灯左侧焊接铜丝,因为铜的导热性能比铁更强,那么A点和E点的蜡环,E点先掉落。
33.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以热对流的形式传递热量。
34.C 35.A 36.D 37.B 38.B
解析:34.探究温度与水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三脚架、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观察上图缺少了一种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3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加热过程中,会看见水面上升起白雾。这些白雾实际上是小水珠。
36.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加热过程中,烧杯内壁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种现象称为凝结
37.融化指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加热过程中,如果在杯中放入冰块会很快消失,这是因为冰块融化了。
38.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
39.温度计 40. A C 41.100 42.C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39.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读图可知,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水温计。
40.烧开水的过程中,小科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41.从图乙水温计的示数可以看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100℃。
42.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水温计的示数仍然是100°C,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3.D 44.A
分析: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
43.热水瓶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塑料材料传热能力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玻璃材料导热性能较好,保温作用差;热水瓶外壳坚硬,主要是保护瓶胆,并不能起到保温作用。
44.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热水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有效减慢热量传递,起到保温作用。
45.A 46. 升高 下降 一样
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45.小科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海厚的不锈钢杯、塑料杯、木杯、陶瓷杯各一个,要想热水凉得最快,应该把热水倒入不锈钢杯中。因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速度快的叫热的良导体,导热速度慢的叫热的不良导体。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散热速度快,而塑料杯、木杯、陶瓷杯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速度慢。
46.小科又拿了一个装有凉水的盆子,把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入盆子中(凉水未满过杯子)。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过了一会,凉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
47. ①④⑥ ②③⑤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铁和不锈钢都属于热的良导体;玻璃、被子和陶瓷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48. 49. 热量 左 50.A 51.B 52.C 53.B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一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8.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用蜡烛给杯底边缘和杯底中间加热,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 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
49.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容器里的水吸收了火焰的热量,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并快速从右侧的通气管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此时船体会往左行驶。
50.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
5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小船以反冲力为动力,加热一段时间后,蒸船才开始移动,这个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动力太小。
52.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53.容器里的水吸收了火焰的热量,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并快速从右侧的通气管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小船才能够前进,反冲力的大小取决于水蒸气的多少,所以想让小车行驶的更快,可以把蜡烛换成酒精灯,蜡烛的火焰温度低,而酒精灯火焰温度更高,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喷气管换成更粗的和将船做得更大都不能使船行驶的更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