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的( )。A.基因变异 B.基因遗传 C.基因生长 D.杂交2.(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植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把找到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数量、生活地点在相应的平面图上记录下来。这个学习过程属于( )。A.调查 B.分类 C.模拟实验 D.对比实验3.(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下列方法不能有效保护全面生物多样性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开放自然旅游资源C.颁布法律法规 D.建立种子库和花粉库4.(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下列遗传性状,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进行矫正的是( )。A.塌鼻子 B.单眼皮 C.圆下巴 D.声音5.(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湖里的荷花已经盛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荷花的茎上有刺,比较硬,属于木本植物B.荷花花期形状都一样,不会发生变异现象C.荷花只能用种子繁殖后代,靠水流传播种子D.有些荷花是白色的,有些则是粉色的,是变异现象6.(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周末,小科与同学们一起走进西溪湿地,景区门口采用刷脸的方式让游客进入园区,这是因为______。A.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唯一的B.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C.每个人的五官都是唯一的D.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7.(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根据二歧分类法,下列分类方法不合理的是( )。A.根据叶片形状的不同,分为卵形叶和非卵形叶B.根据植物叶片边缘形状的不同,分为有锯齿和无锯齿C.根据植物叶脉的不同,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D.根据植物茎的不同,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8.(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列俗语中的哪一项描述的不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虎父无犬子C.桂实生桂,桐实生桐D.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9.(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下列措施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是( )。①长江流域十年禁捕 ②退耕还林 ③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④设立自然保护区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10.(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按照是否具有某一特征分类,将4种相貌特征进行组合,可以把人分成( )。A.16类 B.32类 C.64类二、填空题11.(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物种濒危、灭绝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突出的普遍性问题,越发凸显了全球采取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被动局面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12.(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生物界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人们往往会用一些谚语或俗语来描述,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说的就是 现象:比如 说的就是 现象。13.(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依法划分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叫 。14.(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小明发现有很多化石看上去外形奇特,与现在的任何生物都不像,比如三叶虫化石,对于这些生物,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亲代,于是推断它们已经( )(选填:“灭绝”“变异”)。15.(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每一类下确定新的标准再将其分为两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这种分类方法叫做( )分类法。例如:书本上列举了植物的茎依据柔软和坚硬的特征,将植物分为( )和( )。三、判断题16.(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大熊猫都改吃竹子了( )17.(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确定一个标准,将校园动物们分成两类,在每类下再确定标准分成两类,以此类推,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二歧分类法。( )18.(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校园生物的数量,与校园生态环境没有密切关系。( )19.(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我们可以用3种不同的相貌特征组合成6种不同的相貌。( )20.(22-23六年级下浙江期末)正是因为有了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动物的种类才能多样化。( )四、连线题21.(22-23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对应连一连(请将相似的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用线连起来)。五、简答题22.(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请你写出校园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条建议。六、实验题23.(22-23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在湿地里,小科发现了很多动植物,为了更好地研究,对这些动植物进行分类。A.是否有木质茎 B.是否有脊柱 C.是否产卵 D.是否开花 E.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F.是植物还是动物 小科第①次分类的依据是 (填字母),第②次分类的依据是 (填字母)根据第三次分类标准,将植物分类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 (横线上填一种植物)(21-22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实验。豌豆的植株有高株和矮株两种,豌豆的花颜色有红花、白花两种。他将高株豌豆和高株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他持续研究,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24.如图一是豌豆植株的花,由图可知豌豆植株的花是(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单性花25.如图二小明在做豌豆种子发芽实验,该实验中豌豆种子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A.a种子 B.b种子 C.c种子26.高株豌豆和高株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株豌豆,这是发生了 现象。27.豌豆的植株有高株和矮株,豌豆的花颜色有红花、白花两种,这两对性状特征可以组合成 种不同的豌豆植株。七、综合题28.(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科学小组还对当地的鸟类资源减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把相关数据整理成了统计图(如下图)。(1)通过分析统计图,我们知道鸟类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A.外来物种 B.偷猎C.栖息地被破坏 D.其他原因(2)偷猎造成了鸟类的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到了( )的多样性。A.营养物质 B.生物种类 C.生物遗传 D.生物环境(3)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科学小组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物精子库 C.颁布法律法规29.(22-23六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学小组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并对校园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科学小组对植物进行了观察、记录。(1)将蒲公英、狗尾草、三叶草分为一类,将银杏、香樟树、柳树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A.生长环境 B.繁殖方式 C.茎的特点 D.叶的特点(2)上题出现的6种植物中,常年都是绿色的植物是 。(3)一位同学在观察三叶草丛时,发现了一片四叶草,这属于生物的 现象。(22-23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编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这一问题,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实验组 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的蝙蝠数量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0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7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20030.被观察的蝙蝠数量达到1000只,其目的是 。31.比较实验A和B,想要研究的问题是:蝙蝠是否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A.味觉 B.视觉 C.听觉32.分析表中所有的数据,我们发现:蝙蝠最有可能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A.味觉 B.视觉 C.听觉33.请你推测一下,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22-23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生物搜索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有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体重可达6一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34.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 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35.根据资料,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 (填“严寒”或“温暖”)地区,你的依据是什么?(至少写出2条):① ;② 。36.猛犸象的耳朵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 )。A.听得更清楚 B.平衡身体 C.器官小,散热慢,适应环境37.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A.用鳃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参考答案1.A详解: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作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作变异。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的基因变异。2.A详解: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调查研究是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科学发展的途径。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把找到的动物、植物的名称、数量、生活地点在相应的平面图上记录下来。这个学习过程属于调查,A是正确的选项。3.B详解: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颁布法律法规,建立种子库和花粉库,全面开放自然旅游资源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4.D详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有些性状虽然会遗传,但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改变,如声音等,有些性状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如塌鼻子、单眼皮、圆下巴等。5.D详解:A、荷花的茎上有刺,比较硬,属于草本植物,不是木本植物,故A错误;B、任何生物都存在变异现象,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朵荷花,故B错误;C、荷花不仅用种子繁殖后代,靠水流传播种子,还可以营养生殖,莲藕出芽形成一个新个体,故C错误;D、有些荷花是白色的,有些则是粉色的,是变异现象,故D正确;6.B详解:机场、车站、景区等许多公共场所门口都采用刷脸的方式让游客进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是区别于他人最有效的身份信息,每个人的脸型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五官也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眼睛也不是唯一的。7.B详解: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很多,根据形状、大小、轻重、颜色等特征都可以。同一区域的植物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区分。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每一类下,确定新的标准再将其分为两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这种分类方法叫作二歧分类法,二歧分类法是常见的植物分类的方法。A、根据叶片形状的不同,分为卵形叶和非卵形叶,属于二歧分类法,分类方法合理,选项观点正确;B、根据植物叶片边缘形状的不同,分为全缘、锯齿缘、凹波缘等,不属于二歧分类法,分类方法合理,选项观点错误;C、根据植物叶脉的不同,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属于二歧分类法,分类方法合理,选项观点正确;D、根据植物茎的不同,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属于二歧分类法,分类方法合理,选项观点正确。8.D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叫做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桂实生桂,桐实生桐,都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9.C详解:《生物的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成为《生物的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维护生物多样性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以上措施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是①长江流域十年禁捕,②退耕还林,④设立自然保护区。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10.A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若每种相貌特征有2种表现形式,将耳垂、眼皮、前额发际、下颌四个特征进行组合,可以组合出的相貌特征种数有2×2×2×2=16种。11.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2. 遗传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变异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生物界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人们往往会用一些谚语或俗语来描述,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说的就是遗传现象:比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的就是变异现象。13.自然保护区详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保护区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14.灭绝详解: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有很多化石看上去外形奇特,与现在的任何生物都不像,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说明它们已经灭绝了。15. 二歧 草本 木本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植物根据茎的质地不同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比如蟋蟀草、狗尾草、凤仙花;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比如桃树、杨树、苹果树。16.√详解:自然选择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通过优胜劣汰,对生物种群组合进行的改变,使剩下的群体更能适应环境。人工选择是杂交育种过程中不断去掉不需要的性状(或者选择需要的性状),最终培育出新品种的过程。大自然的选择使得生物发生变化,然而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所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大熊猫都改吃竹子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7.√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18.×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校园其实就是一个生物的栖息地。校园生物的数量,与校园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校园生物越多,生态环境会越好。19.×详解: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果每个性状表现出两种特征,3个性状可以呈现2x2x2=8类相貌。20.√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正是因为有了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动物的种类才能多样化。题干正确。21.详解: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进化经历了数亿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历程,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比如第一行中的鱼和现在的鱼相似,第一行中古代的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也相似,以前的鸟蛋和现在的鸡蛋相似,第一行最后的鸟类和现在的鸟类相似。22.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要告诫同学们不能捕捉小动物,不在树木上刻划,爱护好花草树木。详解: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小动物,我们称之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要告诫同学们不能捕捉小动物,不在树木上刻划,爱护好花草树木。23. F B 芦苇 苔藓、金鱼藻详解:二歧分类法是指将特征不同的生物,按照一定的标准,用分为两类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根据表中动植物分类结果,可以判断,小科第①次分类的依据是F是植物还是动物,蘑菇、苔藓、芦苇、金鱼藻、荷花都属于植物,白鹭、金鱼、蚊子、河蚌、虾属于动物;第②次分类的依据是B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白鹭、金鱼属于脊椎动物,蚊子、河蚌、虾属于无脊椎动物;第三次分类标准应该是D是否开花,将蘑菇、苔藓、芦苇、金鱼藻、荷花等植物分类,荷花、芦苇属于绿色开花植物;蘑菇、苔藓、金鱼藻不会开花。24.A 25.B 26.变异 27.4分析: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24.图一中的豌豆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属于完全花。一朵豌豆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叫两性花。2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图二中的a种子因缺少水分而不萌发,c种子被水浸没因缺少空气而不萌发,最有可能萌发的是b种子。26.变异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高株豌豆和高株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株豌豆,这是发生了变异现象。27.豌豆的植株有高株和矮株,豌豆的花颜色有红花、白花两种,这两对性状特征可以组合成4种不同的豌豆植株:高株红色、高株白色、矮株红色、矮株白色。28.(1)C(2)B(3)A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详解:(1)根据图表可知,我们知道鸟类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该原因占了一半;(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偷猎造成了鸟类的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29.(1)C(2)银杏、香樟树(3)变异详解:(1)植物根据茎的质地不同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蒲公英、狗尾草、三叶草的茎比较疏松、柔软、但是支持力弱;银杏、香樟树、柳树的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2)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银杏树和香樟树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3)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一位同学在观察三叶草丛时,发现了一片四叶草,这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30.使实验数据更科学 31.B 32.C 33.蝙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解析:30.被观察的蝙蝠数量达到1000只,其目的是减少偶然因素,使实验数据更科学。31.比较实验A和B,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蝙蝠视觉,其他的条件均相同。研究的问题是:蝙蝠是否通过视觉来发现障碍物,所以B符合题意。32.分析表中所有的数据,被观察的蝙蝠数量达到1000只,不做任何处理能避开障碍的蝙蝠数量是710只,蒙住蝙蝠的双眼能避开障碍的蝙蝠数量是707只,那么说明蝙蝠不是通过视觉来发现障碍物。我们根据表格发现蒙住蝙蝠的双耳避开障碍的蝙蝠数量是200只,那么说明蝙蝠是通过听觉来发现障碍物,所以C符合题意。33.我推测,这与蝙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所导致的。蝙蝠的眼睛看得见东西,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它们主要依靠的感知器官,就是声音,来发现物体。34.化石 35. 严寒 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 有极厚的脂肪层 36.C 37.B解析:34.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化石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了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35.由于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我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严寒的环境。36.由于猛犸象生活的环境是寒冷的环境,所以用于散热的猛犸象的耳朵应该比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亚洲象的耳朵要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环境,所以C符合题意。3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和哺乳。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胎生。用鳃呼吸和可以在水中生存这是鱼类的主要特征,所以B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