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都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2024.06
1.(1)(2分)曼wǔ(每空1分,共2分)
(2)(2分)D
【解析】A.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B.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
接受不完(看不过来)。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D.历历在目:指事物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语境中与“呈现于眼前”重复。
(3)(2分)句(号)分(号)
(4)(2分)“而夏日的扬州,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城市。”或“而扬州的夏日,更是饱含着浪漫
诗意的季节。”
2.(3分)A
【解析】A选项《登勃朗峰》写上山运用散文笔法,写下山运用小说笔法。
3.(9分)(1)波撼岳阳城(2)城阙辅三秦(3)悄怆幽邃(4)但余钟磬音(5)缺月挂疏桐(6)
晓驾炭车辗冰辙(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安得广厦千万间(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
共9分,添、改、错、漏均不得分)
4.(1)(3分)论据一:③:论据二:②:论据三:①。(每空1分,共3分)
(2)(4分)①该材料适合作为分论点一的事实论据(1分,判断准确)。②张英学士虽身份地位显
赫,但并未倚仗势力“摆平”邻人,劝家人以和为贵,论证了分论点一中“谦虚低调”的道德观(根据
论点中的“谦虚低调”分析的事例1分)。③张英家人识大体主动忍让,邻人受感动萌生敬意相应退让,
体现了分论点一中“互让互敬”的道德观(根据论点中的“互敬互让”分析事例1分),所以该故事适
合做分论点一的事实论据。(观点清晰,表达流畅自然得1分)
(3)(4分)示例一:我选第①句。因为从形式上,运用对偶的修辞(1分),对仗工整,富有节奏
感和音韵美(1分,修辞效果)。从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
的意义。(2分,围绕“和”,合理即可)
示例二:我选第②句。因为从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2分)。从内容上,三个分句依次
强调了“和、善、诚”的重要,令人警醒(围绕“和”,合理即可得2分)。
示例三:我选第③句。因为从形式上,化用典故,借“将相和”“六尺巷”,以古论今,委婉含蓄,意
蕴丰富(2分)。从内容上,三个分句依次强调了“和、善、诚”的重要,令人警醒(围绕“和”,合理
即可得2分)。
5.(1)(3分)C
【解析】想要了解战国时期的说客,最适合阅读《〈战国策)第八》。
(2)(5分)他人的日记内容,是对保尔的侧面描写。(手法“侧面描写”1分)妮娜日记中,保尔与病
魔顶强抗争,积极要求出院,展现了他的勇敢坚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结合内容分析
摘录一,2分)。丽达的日记“我们胜利了,但是已经有两个人为它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柯
察金”,从侧面表现了保尔的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为理想献身的崇高革命精神(结合内容分析摘录二,
2分)。
6.(4分)示例:保尔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明确所选人物1分)。他意志坚定,顽强坚韧(人物性格1分)。
他在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情况下,仍坚持以写作的方式投入到战斗中去,最终写成了小说《暴风雨所
诞生的》(情节2分)。
7.(4分)(1)曾经(2)详细(3)有人(4)③(每空1分,共4分)
8.(2分)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限2处,每多一处扣1分)
9.(4分)(1)陆游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2分,意对即可)
(2)(陆游)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2分,意对即可)
10.(2分)深夜,一盏孤灯与我相伴,如萤火股的微光若隐若现。我于陋室中,听窗外雨声据漏,沉
浸在古书之中。(2分,语言生动,表达流畅即可)
11.(3分)①甲诗尾联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1分,答“借物寓意”“象征”也可得分)。
②尾联描写病骥虽瘦骨嶙峋,但不念朝堂,心中渴望奔赴边疆前线(诗句内容1分),③表达了作者
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思想感情1分,答“勇于牺牲奉献”“希图实现抱负”等也可得分)
12.(4分)①忧国忧民,胸怀天下(性格特点1分)。甲文中作者描述自己虽身居陋室,失意潦倒,但
仍心系家国,读书求索(结合文本内容1分):②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性格特点1分)。乙文中陆游
写诗寄托恢复失地的愿望,临终前仍留下遗作,至死不渝(结合文本内容1分)。
评分建议:若答其他正面形象,如不慕名利(“不思仗下”)、胸襟广博(“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交友广泛(“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遍交游”)等,结合文本,言之有理亦可。
第1页共2页江都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4.06
一、积累运用(31分)
六月半夏,流萤赋诗。小语打算邀请外地好友来扬州,以下是他写的邀请信中的一段文字:
扬州,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运河,不但是A气象万壬的风景城,而且是人文荟萃的
文化城。
走进如诗的扬州,最美的风景就在你我身边。瘦西湖灵秀,蜂蝶轻歌mn舞,湖面微波溽潺,
B美不胜收:大运河壮阔,经纬中国,运通华夏。【甲】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这是自然的馈赠。
令人垂诞的美食、C巧夺天工的玉雕,这是文化的传承。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更是一遍遍将扬州
写进诗行,那些浪漫风情便D历历在且呈现于眼前。春风中洋溢着“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欢快,
秋雨中蕴藏着“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的妩(▲)媚,冬雪中飘散着“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乙】而夏日的扬州洲,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季节。
1.根据上面语境完成题目。(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轻歌man舞(▲)妩媚(▲)(2分)
(2)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气象万千
B.美不胜收
C.巧夺天工D.历历在目
(3)【甲】处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应把▲号改成▲号(填符号名称)(2分)
(4)【乙】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2.下列对于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山玩水,乐趣无穷。《登勃朗峰》全文运用小说笔法,描绘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山中奇景、嶙峋
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将勃朗峰的如诗风光跃然纸上。
B.人间仙境,优哉游哉。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民安乐的“桃
花源”,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C.锦绣山河,日行千里。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借千里马难逢伯乐的遭遇,表达了对统治者
不识人才的愤懑,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之鸣。
D.故地重游,忆如潮涌。梁衡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前往壶口瀑布,感受到了壶口瀑布刚柔
并济、挟而不服、勇往直前的气概,感叹母亲河的伟大坚强。
3.将下面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9分)
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1)
,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风烟望五津”,折服于唐都城的恢宏阔大:
读《小石潭记》“凄神寒骨,(3)
”,触目于小石潭的幽深寂静:读《题破山
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4)
”,沉浸于山寺的静谧祥和;读《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高居作》“(5)

漏断人初静”,感慨于夜色的寂寞清冷:读《卖炭翁》
“夜来城外一尺雪,(6)
”,慨叹于封建社会的民生多艰:读《北冥有鱼》“水
击三千里,(7)
”,遐想于大鹏展翅的凌云之姿: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感动于诗人关怀天下寒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4.综合实践。(11分)
班级举办“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三则材料是图中演讲提纲的论据,请将序号填在图中对应的横线上。(3分)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一《礼记·礼运》
②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一徐祯稷《耻言》
③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一曾
国藩《与鲍春霆》
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