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础卷-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青岛版)参考答案一、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A2.A3.C4.A5.C6.A7.B8.C9.A10.D11.A12.B13.A14.C15.A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20分)1. 神经系统;大脑2.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4. 北极星5. 方向;方式;磁极6. 叶绿体;水分;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7. 栖息地8. 新物质三、注意审题,细心判断。(每题2分,满分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每题5分,满分10分)1.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间作套种等。2. 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退耕还林、健全法律法规等。五、实验探究,综合分析。(满分20分)(1)电磁铁;铁芯;线圈;磁力。(2)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匝数不同、铁芯的大小不同。(3)第二次吸取钢铁时,增加了吸盘内铁芯上线圈的匝数。(4)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电磁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绝密★启用前基础卷-: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苏炳添是我国著名的短跑运动员,曾经创造了百米短跑亚洲记录。他在比赛中最快的起跑反应记录是0.124秒,这个数据说明他( ) 。A.反应时间短 B.视力很好 C.肌肉发达 D.跑得很快2.为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率先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是控制大气中( )含量增加。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3.人的身体内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血管?(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4.柳树生长几年,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柳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B.柳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C.柳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了供其生长的营养物质5.小明在学做一道菜时,锅内的油着火了,此刻他应该采取的最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 B.向锅内倒水 C.立即盖上锅盖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B.生物界中互利的伙伴关系C.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的生存本领各不相同7.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是( )A.过度放牧 B.植树造林 C.喷洒农药 D.围湖造田8.食物链中断后,将引发的后果是( )A.影响动物,但不会影响植物B.对人类的生存没有任何影响C.直接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9.关于对比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B.有两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C.有多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钉和空气接触但不接触水是难以生锈的B.铁钉放在潮湿处生锈速度较快C.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生锈速度较慢D.铁钉放在空气中不生锈11.课堂上,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双“照明拖鞋”,下面的活动环节中从前往后排列合理的是( )。A.明确任务→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改进完善B.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明确任务→改进完善C.进行制作→设计方案→改进完善→明确任务D.改进完善→设计方案→明确任务→进行制作12.在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否与绿叶有关时,将绿色植物在背光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A.有利于除去叶绿体B.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C.便于用碘液检验D.有利于更好地生长13.以下俗语的描述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A.生米煮成熟饭B.玉不琢不成器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4.星的明暗程度用星等表示。我们常说的星等是指观测者用肉眼看到的星体亮度,也叫视星等。下列星等中最亮的是( )。A.2.0 B.0等 C.-26.7等 D.10等15.如果想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我们可以(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B.增加干电池的节数C.减少线圈匝数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20分)1._______是人体的“电话线”。 _______是人体的“司令部”。2.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 种。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_______、_______和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4.一天中,______的位置基本不变,其他的星都以它为中心逆时针转动。5.改变线圈缠绕的_______或改变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_______,电磁铁的_______会发生改变。6.在阳光的照射下,_______可以把根吸收的_______和由气孔进来的_______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同时释放出_______。叶的这种作用叫作_______。7.多种动物按照自己喜爱的环境条件来选择生存和繁衍的地方,从而形成不同的_______。8.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生成_______的变化。三、注意审题,细心判断。(每题2分,满分20分)1.我们看书时,做出指令的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 )2.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一系列动作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 )3.在睡眠状态中,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脑、恢复脑力。 ( )4.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 )5.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选择从上风方向喷射。 (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来自根吸收的水分。 ( )7.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人类。 ( )8.在“小麦磨成面粉”和“铁熔化”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物质。 ( )9.钢铁生锈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 )10.制作一双照明拖鞋,需要经过画设计图、制作产品、测试改进等流程。 ( )四、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每题5分,满分10分)1.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2.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实验探究,综合分析。(满分20分)科学探究小组到某钢铁厂参观,看到工厂里有辆起重汽车,铁臂上各有一个“大吸盘”(如图)。它用大吸盘吸起钢铁,开到另一边,钢铁又乖乖地被放到地上。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1)这个大吸盘其实是一个 它的内部由 和 构成,通电后能产生 。(8分)(2)工人叔叔介绍说,这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是4000kg,在另一个车间里,还有个吸重能力是8000kg的大吸盘。为什么两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会不同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等。(4分)(3)工人叔叔告诉同学们,同一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还可以改变呢。他给同学们演示,第一次用“大吸盘”在钢铁堆里吸起一盘钢铁,称重显示1250kg。第二次,他又吸起一盘钢铁,称重显示结果为3800kg,“大吸盘”改变了吸重能力,我认为原因是。(4分)(4)与普通磁铁相比,这个“大吸盘”在工厂中使用的优点是:。(4分)绝密★启用前基础卷-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苏炳添是我国著名的短跑运动员,曾经创造了百米短跑亚洲记录。他在比赛中最快的起跑反应记录是0.124秒,这个数据说明他( ) 。A.反应时间短 B.视力很好 C.肌肉发达 D.跑得很快【答案】A【解析】苏炳添的起跑反应时间为0.124秒,这个数据表明他从听到发令枪声到开始跑步的反应时间非常短。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受到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段,因此这个数据主要反映了他的反应速度,即他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起跑信号作出反应。所以,这个数据主要说明他的反应时间短,选项A正确。视力、肌肉发达和跑得快与这个反应时间数据无直接关联,因此B、C、D选项不正确。2.为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率先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是控制大气中( )含量增加。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目标,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因此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以正确答案是A,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和一氧化碳虽然也是大气成分,但它们与全球变暖的直接关联性不如二氧化碳强。3.人的身体内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血管?(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在人体中,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静脉则负责将血液回流至心脏。而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它们遍布全身各组织,为组织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因此,人的身体内分布最广的是毛细血管,选项C正确。4.柳树生长几年,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柳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B.柳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C.柳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了供其生长的营养物质【答案】A【解析】柳树生长过程中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与水结合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柳树体内积累,导致其重量增加。因此,选项A正确。虽然柳树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些物质本身质量较轻,且主要用于维持植物的生命活动和构成植物体,而不是直接导致柳树重量的显著增加。所以选项B和C不正确。5.小明在学做一道菜时,锅内的油着火了,此刻他应该采取的最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 B.向锅内倒水 C.立即盖上锅盖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答案】C【解析】在烹饪过程中,如果锅内的油着火,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盖上锅盖。这样做可以隔绝氧气,从而扑灭火焰。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使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虽然也能灭火,但在家庭厨房环境中可能不是最便捷或最安全的选择。向锅内倒水则可能引发油水飞溅,导致火势扩大,因此是不安全的做法。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B.生物界中互利的伙伴关系C.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的生存本领各不相同【答案】A【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描述了一个生态链中的食物关系,即螳螂捕食蝉,而黄雀又捕食螳螂。这反映了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也就是食物链的一种表现。因此,选项A“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正确的描述。选项B“生物界中互利的伙伴关系”与此成语描述的内容不符;选项C“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的生存本领各不相同”虽然是一个正确的生态观点,但并不是这个成语所直接表达的内容。7.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是( )A.过度放牧 B.植树造林 C.喷洒农药 D.围湖造田【答案】B【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植树造林是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做法。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平衡;喷洒农药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围湖造田则可能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因此A、C、D选项都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做法。8.食物链中断后,将引发的后果是( )A.影响动物,但不会影响植物B.对人类的生存没有任何影响C.直接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种营养结构。当食物链中断后,会直接影响到该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等,最终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选项C“直接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是正确的描述。食物链中断不仅会影响动物,也会通过级联效应影响到植物等其他生物群落,所以选项A不正确。而食物链的中断对人类生存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如资源减少、环境质量下降等,因此选项B也不正确。9.关于对比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B.有两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C.有多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答案】A【解析】对比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进行对比实验时,需要保持其他所有条件相同,只改变一个条件来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因此,关于对比实验的正确说法是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余条件相同,即选项A正确。选项B和C都描述了多个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这与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不符,因此是错误的。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钉和空气接触但不接触水是难以生锈的B.铁钉放在潮湿处生锈速度较快C.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生锈速度较慢D.铁钉放在空气中不生锈【答案】D【解析】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铁钉和空气接触但不接触水是难以生锈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铁钉放在潮湿处,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该选项说法正确;C.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与氧气接触较少,生锈速度较慢,该选项说法正确;D.铁钉放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1.课堂上,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双“照明拖鞋”,下面的活动环节中从前往后排列合理的是( )。A.明确任务→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改进完善B.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明确任务→改进完善C.进行制作→设计方案→改进完善→明确任务D.改进完善→设计方案→明确任务→进行制作【答案】A【解析】在设计并制作一双“照明拖鞋”的项目中,合理的活动环节顺序应该是首先明确任务,即确定要设计和制作的是什么样的照明拖鞋;然后设计方案,根据任务需求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接着进行制作,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制作照明拖鞋;最后改进完善,根据实际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使用者的反馈对拖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因此,选项A“明确任务→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改进完善”是正确的活动环节顺序。12.在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否与绿叶有关时,将绿色植物在背光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A.有利于除去叶绿体B.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C.便于用碘液检验D.有利于更好地生长【答案】B【解析】在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否与绿叶有关的实验中,将绿色植物在背光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为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实验过程中淀粉的生成情况。因此,选项B“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是正确的描述。13.以下俗语的描述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A.生米煮成熟饭B.玉不琢不成器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答案】A【解析】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生米煮成熟饭”涉及到了新物质的产生。生米在加热煮熟的过程中,淀粉分子会发生变化,部分淀粉分子会水解成糖类,从而使米饭变得软糯可口,这是一个产生了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而“玉不琢不成器”只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了玉石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描述的是水结冰的物理变化,也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同样只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了铁杵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因此,选项A“生米煮成熟饭”是正确答案。14.星的明暗程度用星等表示。我们常说的星等是指观测者用肉眼看到的星体亮度,也叫视星等。下列星等中最亮的是( )。A.2.0 B.0等 C.-26.7等 D.10等【答案】C【解析】在天文学中,星的明暗程度用星等来表示。星等越小,表示星星看起来越亮。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26.7等是最小的星等值,表示对应的星星是最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C。15.如果想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我们可以(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B.增加干电池的节数C.减少线圈匝数【答案】A【解析】电磁铁的磁极由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决定,而电流方向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因此,如果想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来实现。增加干电池的节数或减少线圈匝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但不会改变磁极。所以,选项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是正确的答案。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20分)1._______是人体的“电话线”。 _______是人体的“司令部”。【答案】神经系统;大脑【解析】神经系统就像是人体的“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负责接收、分析、整合来自神经系统的信息,并指挥身体各部分做出相应的反应。2.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 种。【答案】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解析】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它遍布人的全身,主要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_______、和达到可燃物的。【答案】可燃物;氧气;着火点【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因此,在防火安全中,要特别注意控制这三个条件,以防止火灾的发生。4.一天中,______的位置基本不变,其他的星都以它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答案】北极星【解析】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地球自转时,我们看起来其他星星似乎都在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因此,一天中,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其他的星都以它为中心逆时针转动。5.改变线圈缠绕的_______或改变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_______,电磁铁的_______会发生改变。【答案】方向;方向;磁极【解析】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来改变。当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流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同样地,当改变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时,电流的方向也会改变,进而影响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极方向。6.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把根吸收的_______和由气孔进来的_______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同时释放出_______。叶的这种作用叫作_______。【答案】绿叶;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光合作用【解析】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光合作用也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维持者。7.多种动物按照自己喜爱的环境条件来选择生存和繁衍的地方,从而形成不同的_______。【答案】栖息地【解析】多种动物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特定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可能包括气候、食物来源、栖息地类型等多个方面。由于不同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选择不同,因此它们会形成各自独特的栖息地。这些栖息地是动物们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生成_______的变化。【答案】新物质【解析】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当铁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会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这种新物质。因此,铁生锈是一个生成新物质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因为它涉及到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形成了与原来物质不同的新物质。三.注意审题,细心判断。(每题2分,满分20分)1.我们看书时,做出指令的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答案】×【解析】看书涉及到视觉和认知处理,但做出看书这一指令的并非仅仅是感觉中枢,而是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区域,如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等。感觉中枢主要负责处理来自感官的信息,而不是发出行为指令。2.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一系列动作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答案】√【解析】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反应确实是通过神经系统进行快速调节的结果。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处理这些信息后,通过神经系统向肌肉发送指令,从而引发一系列动作。3.在睡眠状态中,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脑、恢复脑力。【答案】√【解析】睡眠时,大脑的代谢率降低,耗氧量确实会大大减少。这有助于减少大脑的负荷,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大脑和恢复脑力。4.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答案】√【解析】心脏确实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这些腔室协同工作,以泵送血液到全身各个部位。5.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选择从上风方向喷射。【答案】√【解析】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选择从上风方向喷射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可以避免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被风吹回使用者身上,造成窒息等危险。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来自根吸收的水分。【答案】×【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非主要来自吸收的水分,而是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水分主要是为植物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和养分运输的媒介。7.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人类。【答案】√【解析】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稳定状态。保护生态平衡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稳定性,这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因为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8.在“小麦磨成面粉”和“铁熔化”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物质。【答案】×【解析】“小麦磨成面粉”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小麦被磨碎成粉末状,但没有新物质生成。而“铁熔化”也是物理变化,铁从固态变为液态,同样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这两个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9.钢铁生锈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答案】×【解析】钢铁生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涉及到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形成铁锈(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产生了新物质——铁锈。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10.制作一双照明拖鞋,需要经过画设计图、制作产品、测试改进等流程。【答案】√【解析】制作一双照明拖鞋通常确实需要经过画设计图以规划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布局,然后根据设计图制作产品原型,最后通过测试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舒适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是一个典型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四.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每题5分,满分10分)1.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答案】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间作套种等。【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等,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间作套种等方法提高产量。2.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为了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天然的生存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退耕还林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不滥砍滥伐,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可以为生物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引导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此外,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对于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五.实验探究,综合分析。(满分20分)科学探究小组到某钢铁厂参观,看到工厂里有辆起重汽车,铁臂上各有一个“大吸盘”(如图)。它用大吸盘吸起钢铁,开到另一边,钢铁又乖乖地被放到地上。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1)这个大吸盘其实是一个 它的内部由 和 构成,通电后能产生 。(8分)(2)工人叔叔介绍说,这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是4000kg,在另一个车间里,还有个吸重能力是8000kg的大吸盘。为什么两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会不同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等。(4分)(3)工人叔叔告诉同学们,同一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还可以改变呢。他给同学们演示,第一次用“大吸盘”在钢铁堆里吸起一盘钢铁,称重显示1250kg。第二次,他又吸起一盘钢铁,称重显示结果为3800kg,“大吸盘”改变了吸重能力,我认为原因是。(4分)(4)与普通磁铁相比,这个“大吸盘”在工厂中使用的优点是:。(4分)【答案】(1)电磁铁;铁芯;线圈;磁力。(2)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匝数不同、铁芯的大小不同。(3)第二次吸取钢铁时,增加了吸盘内铁芯上线圈的匝数。(4)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电磁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电磁铁的相关知识。(1)大吸盘能够吸起钢铁,说明它具有磁性,因此大吸盘其实是一个电磁铁。电磁铁的内部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从而使铁芯磁化,具有磁力。(2)大吸盘的吸重能力与磁场的强弱有关,而磁场的强弱又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因此,两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匝数不同,或者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3)同一个大吸盘的吸重能力可以改变,可能是因为改变了吸盘内铁芯上线圈的匝数。当增加线圈的匝数时,磁场的强度会增强,从而提高了吸重能力;反之,减少线圈的匝数,磁场的强度会减弱,吸重能力也会降低。(4)与普通磁铁相比,电磁铁具有以下优点: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方便操作;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电磁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这些优点使得电磁铁在工厂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科学(基础卷01)(参考答案).docx 科学(基础卷01)(参考解析).docx 科学(基础卷01)(考试版A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