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程标准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教材分析 宏观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实力衰退,美、日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新一轮的休整与发展期;一战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震惊世界!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达到高潮、非洲的独立意识觉醒、拉美地区继续进行民主革命事业。本节课主要围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展开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认识其对于国际秩序的影响。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此对应是初中课本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以及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有基本的了解,这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基于初中学习的知识基础,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核心素养有基本理解和掌握。基于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依托史料,提升能力。理解其对于国际秩序的影响是本课能力培养的方向。学习态度:对于一战的学习,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事物相对较多,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对新学期、新环境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目标 梳理书本基础知识,对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进程以及人物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立足时空进行展示。利用具有代表性史实的史料分析不同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特点。依托史料,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愿意、特点、影响,逐步进行分析。加深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理解。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革命任务、阶级领导等内容,分析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新特征。认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更加激烈和彻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诉求也从只是争取独立发展为建立民族独立的民主政府。虽然它们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就是在《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从而使“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以及历史意义难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影响; 理解亚非拉对民族民主运动对于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方法手段 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讲授法 (辅助: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 学 流 程环节步骤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导读书本第97页导言部分师:1839—1919 年间,英国为了和沙皇俄国争夺中亚控制权,三次侵略阿富汗,一度使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 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最终迫使英国于 1919 年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不仅仅是阿富汗这个国家,不仅仅是亚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开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透过史实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呈现新特色,认识其对国际秩序影响。生:(略)课件展示 导读书本导言部分内容,通过了解阿富汗人民摆脱英国殖民地的历程,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言简意赅导入本节课所学。交代清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完成主要任务。导入本课。第一部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胜利(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第二部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二) 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三) 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立足时空找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主要的代表性国家。生:(略)课件展示师:在东亚,中 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等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 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 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生:(略)师: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生:(略)师: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国大党和广大民众的认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订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史料展示师:1920—1922年是运动的第一阶段。“阿姆利则惨案” 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时成为民族服装。生:(略)师:1930—1934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生:(略)史料展示师:1940—1942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生:(略)课件展示师:阅读“学思之窗”,怎样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呢?生:(略)师:原因:印度复杂的国情:种族、宗教信仰、种姓制度、殖民历史;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15世纪后逐渐成为殖民地。评价:用非暴力限制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反映“反映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生:(略)师: 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人民的团结,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奠定为印度独立的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③甘地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影响了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局限性:①限制人民的革命,束缚人民的手脚,影响革命深入开展,无法实现解放;②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妥协性和不彻底性;③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生:(略)课件展示师:范围:涉及国家多(广泛性);.领导阶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斗争手段:暴力、和平(多样性);斗争目标: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要求生:(略)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课件展示师: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扎格鲁尔又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生:(略)师: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 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生:(略)师: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 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并取胜的感想。生:(略)师:不仅仅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也是亚非拉民族国家追求独立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民族民族运动的胜利。总结非洲独立意识觉醒的特点?生:(略)师:特点: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群众基础广泛;带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体现了国际援助与合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生:(略)素养小练1.下表所示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伊拉克发展大事记。这可以用来说明A.伊拉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B.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共识C.帝国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D.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2.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订货和关税政策的调整,印度迎来办厂热潮,工业部门逐渐多样化,棉纺织业和钢铁产业快速增长,印度资本逐渐扩大并形成垄断性财团。这种发展状况A.体现出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胜利 B.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扩张C.有利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D.得益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3.1918年前后,许多独立的社会主义小组已在埃及出现:1920年,各地的社会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埃及社会主义党;1922年,社会主义党加入共产国际,改名为共产党。埃及共产党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拒绝承认和偿付埃及的国债,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反映了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4.《凡尔赛条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1921年12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5位华夫脱党领导人,埃及爆发反英高潮,民众通过罢工、罢市、罢课等方式进行斗争。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表明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B.一战促使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遭到埃及人民反抗D.民族解放运动清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课件展示师: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不自由毋宁死”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生:(略)师: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以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他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生:(略)史料展示材料一: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师:探究: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生:(略)师:政治: 军事独裁统治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经济:单一经济结构、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思想:独立后的一些拉美国家资产阶级思想处于愚昧落后阶段;外交:美国等国的侵略扩张阻碍了一些拉美国家真正独立。生:(略)素养小练1.1929年,桑地诺在一封信中写道:“自从1909年华尔街银行家把美元的祸水引进尼加拉瓜以后,我们的祖国就失去了和平。美国银行每向我国输出一千美元,尼加拉瓜就有一个人送命。”桑地诺旨在A.反思拉美经济落后的原因 B.号召本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C.结束尼加拉瓜的殖民历史 D.指出美国对拉美文化侵略的手段 2.早在19世纪40年代,拉丁美洲就有近20个国家获得民族独立。20世纪上半期,独立后的拉美又进入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时期,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干涉拉美各国内政 B.帝国主义瓜分整个拉丁美洲C.十月革命的鼓舞与示范 D.拉美开始出现无产阶级政党 第二部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探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师:通过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学习,现在我们系统、着重讨论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涨的原因。进而分析其存在的深远影响。生:(略)史料展示材料一: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材料二:一战后使垄断组织大发其财的殖民压迫制度本身也促使帝国主义国家与大多数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之间矛盾日益加深,并推动了殖民地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学生等纷纷加入反抗殖民主义者的行列,共同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开始冲击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师:阅读史料,思考:思考:一战对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影响?生:(略)师: (1)一战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2)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课件展示师:一战后国际环境对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影响?生:(略)师: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其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课件展示师:总结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生:(略)师:空间范围的普遍性:参与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与地区数量增加。运动领导的多层次:运动的领导者包含了封建阶层、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和各国共产党。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从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到封建贵族,逐渐具有全民族运动的规模。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武装斗争、民主改革、非暴力不合作等多种方式。运动目标的明确性:“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地区之间不平衡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一,不同地区的运动目标和途径存在差异。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远影响史料展示史料1: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解放运动无论从规模上看,还是从成果上看,都表现出浪潮初期的特征,它的意义在于打开了殖民体系的缺口,展示出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内涵,为以后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兴起提供了范例、经验和教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史料2:在《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从而使“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史料3: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庸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各先进国家的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国内战争正开始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列宁选集》师:阅读史料:思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生:(略) 阅读书本,基于书本梳理线索对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进行学习。了解印尼民族民主革命以及其代表人物——苏佳诺。了解甘地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基本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向食盐进军!第三阶段重点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基本内容。探究甘地形成思想的原因。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两面性敲黑板,理解、评价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基于史实,分析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埃及民族民族运动——华夫脱领导摩洛哥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思考问题,理解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法西斯的历史意义。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阅读书本,回答问题。拉美地区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拉美地区——玻利瓦尔“桑迪诺游击队”理解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阅读史料,思考问题。理解拉美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历程曲折的原因。答案B答案A阅读史料,思考第一次世界战争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重点理解一战后帝国主义相对衰落以及十月革命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民主运动新特点。阅读史料,多角度认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远影响。 书本知识与亚洲地图相结合,对于亚洲民族民族运动的新高潮有更深刻理解,落实时空观念。学习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了解本课重点印度,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对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历程有基本的了解。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基本内涵。回答、解决学思之窗的问题。依托课件更加深刻的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基本内涵,以及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全面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过度第一部分——第二字母“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政党成为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生领导力量。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1.解析:立足时空伊拉克发展的基本历程,属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一部分内容。选择A2.解析阅读史料可知:印度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刺激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3.解析:十月革命、共产党,体现十月革命对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4.解析:审题《条约》激起了殖民地的反抗,推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过度至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改革与革命阅读史料,理解拉美地区民族民族运动曲折的原因,了解拉美地区的基本国情以及历史状况。解决学思之窗的问题。考点:桑迪诺领导玻利瓦尔地区革命基于所学知识。美国干涉拉美地区内政。过度第二部分依托史料,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愿意、特点、影响,逐步进行分析。加深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理解。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革命任务、阶级领导等内容,分析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新特征。认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总结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手段、阶级以及目标。基于以上史实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新特点。基于此,依托史料分析影响生:(略)师:①对亚非拉:为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②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冲击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对新的国际秩序产生影响。“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学以致用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共产党的奠基人胡安。胡斯托曾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调和;智利工人运动领袖雷卡巴伦创立了智利共产党;巴西创办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报纸。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成为拉美主流思潮 B.拉美工人运动走向联合C.拉美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拉美革命出现了新气象2.如图为有关阿姆利则惨案的一幅图片。借助这一事件,印度A.民族独立自主意识得以觉醒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深入D.开展“食盐进军”以抗击英国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基于基础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新特点。进而分析其存在的深远影响。解析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拉美民族民主运动过程中,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故选D项;解析题千图片展示了1919年发生于印度的阿姆利则惨案,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发生之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使得印度抗英运动走向深入,故选C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