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宪法宣传周”是因为A.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概括和总结C.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宪法是地位最高、最严厉的法律2.下列图示说明A.宪法的实施需要加强监督 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C.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3.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这说明①在我国,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④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对漫画中的措施理解正确的是A.防止权力滥用,消灭了贪污腐败B.完善制度保障,规范了权力行使C.缩小权力范围,导致了懒政怠政D.弱化政府职能,降低了工作效率5.2024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 “部长通道”,传递“好声音”、展示“好形象”、诠释“好政策”,时刻牢记“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体现了A.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保障公民的参与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C.人民能够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很广泛6.从下图中可以看出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特殊群体享有特权③国家保障特殊群体的权利 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下列“微情景”与“微点评”相匹配的是序号 微情景 微点评① 就乱张贴广告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反映 依法履行义务② 走出超市时报警器响起, 保安要求搜身 侵犯了人身自由③ 在网上发布军事基地的照片 危害了国家安全④ 在小区群里公开业主的信息 侵犯公民住宅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为及时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某市试点打造“码”上监督平台,让民生资金的使用发放等情况上网,老百姓一“扫”即可登录、一“点”即可查询、一“键”即可举报。该平台的打造①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②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③确保了国家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④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学习“公民基本权利”时,小思同学作了以下学习笔记,正确的是①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②政治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③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④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列知识关系图正确的是A.11.网络热词“吃瓜”,比喻在网络环境中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但一段时间以来, “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虚假信息占据公众注意力, “吃瓜”变“吃人”,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这启示我们①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②应该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义务履行以权利行使为条件 ④行使权利不得损害社会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2.小同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200元罚款。小同的爸爸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这启示我们①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②应该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义务履行以权利行使为条件 ④行使权利不得损害社会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2.小同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200元罚款。小同的爸爸A.违反社会秩序,需承担赔偿责任B.违反民事法律,需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刑事法律,需承担刑事责任D.违反行政法律,需承担行政责任13.202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和力量。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B.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国家机关,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C.人民政协履行长期共存、肝胆相照、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的职能D.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14.某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把私家车停在社区健身场地上,引发健身居民与车主的矛盾。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这说明我国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下面是琦琪对家人收入的描述,其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A.叔叔经营家庭农场获得的收入B.爸爸在国有企业上班领取的工资C.舅舅身体残疾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D.妈妈在私营企业当技术骨干获得的收入16.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这说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A.监督权 B.决定权 C.立法权 D.任免权17.人大代表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右图说明人大代表A.密切联系群众B.坚持依法行政C.科学行使表决权D.依法行使审议权18.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依法公开案件信息,构建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人民法院此举A.提高了公民的法律地位B.提升了司法机关公信力C.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D.满足了社会的舆论监督19.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老师出示了三个词条。词条信息共同体现的国家机关是词条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词条2——具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职权词条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A.国家主席 B.国家监察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20.某市迎来多日强降雪天气,当地政府为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进行了周密部署,组织人力疏通道路,到外地调运米、肉、蛋等重点物资……材料说明①实施政务公开,推动政策落实 ②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勇于负责 ④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这说明①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②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权利 ④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2.针对右图漫画中主考官的考题,大象会对主考官说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这样的考试B.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不当这“出头象”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此考试,实则不公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3.2024年3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2024)的通知》,要求增强招生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开展这一行动的合理路径是①加强过程监管 ②促进教育公平 ③排查突出问题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24.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称,2021年至 2023年,对马某等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曾被称为“沉睡的条款”,如今已经被唤醒,并且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这体现了A.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B.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C.最高人民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D.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司法2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表明A.司法能根除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B.公平正义指司法案件审理的公正C.司法公正决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D.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障第Ⅱ卷二、非选择题: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50分。26.判断说理(16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1)右图同学们的行为。 (8分)( )理由(2)小闽对爸爸说,家里的小车被邻居刮擦了,我们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8分)( )理由27.时事评析(12分)2023年7月 19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总体要求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运用所学知识,对“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行点评。2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22分)2023年10月 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八年级(1)班开展了“学法·护我”主题班会课,以下是同学们摘选的条例规定,请你参与学习并完成任务。【学法我先行】《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 “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强制要求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1)上述规定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 (2分)【疑惑我来解】《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对此,小福和小厦两位同学展开热烈讨论:(2)请运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把小厦的话补充完整。 (6分)【防护我能行】网络欺凌没有赢家!对于被欺凌者,会造成身心的损害,对于欺凌者,可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 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遭遇网络欺凌时,应及时告知家长、老师等,在他们的协助下, 收集保存好相关证据再报警, 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3)请从依法履行义务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规避网络欺凌现象 (6分)(4)请从守护正义的角度分析,面对网络欺凌时,我们应当怎么做 (6分)【争做“好网民”】有一种修养叫无处不文明,有一种分寸叫无处不节度。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天空拥有“中国蓝”!网聚正能量, 争做“好网民” 我倡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写出你的倡议要点。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