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课时教案总 课 题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总 课 时 3 3--1课 题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些什么;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会判断常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重点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学化学,(学生回忆后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化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它研究什么。观察与思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讲述:化学研究的对象。提问:你知道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讲述:要知道这些内容我们还是一起来先做一个蜡烛燃烧的实验吧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观察与回答:实验步骤现象⑴观察蜡烛外形(颜色形状等)⑵点燃蜡烛,观察⑶罩干冷小烧杯,观察⑷向上述烧杯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⑸取小段玻璃管插入火焰中,观察⑹吹灭蜡烛,观察 学生活动回忆,回答。联系生活中的物质,体会研究的对象小组实验、讨论观察、记录 备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现象能力教师归纳板书。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讲述:物质的变化形式有多种,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两种基本的变化形式:⑴物理变化概念: 举例: 特点:⑵化学变化概念: 举例: 特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水+ 二氧化碳观察与思考P11:学生观察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回答有哪些现象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是不是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本质特征:无新物质生成讲述: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学生阅读课本12页的内容,回答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提问]: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和金刚石的燃烧各是什么变化?表现了金刚石的什么性质?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举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挥发性、溶解性(有些不是)、吸附性。⑵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课堂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异同点:本质区别:看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的发生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 小结归纳、总结举例、小结特点观察与思考思考、交流联想、启示思考、交流、小结学生归纳 学习对现象进行分类、归纳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点燃PAGE1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课时教案总 课 题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总 课 时 3 3--2课 题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初步了解空气成分2、会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3、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教学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混合物、纯净物教学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内容、方式[分析讨论] 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 教师介绍所用仪器并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还能设计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案)[小结] 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结论等[引入概念] 现在请你描述一下给空气。学生: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思考、交流看实验,体会方法讨论交流学生归纳总结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训练学生的理科思维将小结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拓宽对化学科学成果的发展的了解既提高学生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初步体会物质的结构,初步了解微观世界[形成概念] 我们把象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以空气为例,引入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拓展视野] 学生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从中你有什么启示?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提问] 举例生活中各种烧后出现黑色物质的现象,这些黑色物质的组成相同吗?为什么上述过程中均会产生黑色物质?[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分别燃烧蔗糖、面粉等现象:白色固体会变黑解释与结论:结论:物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元素。现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有的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解释:点石成金、水变油为什么不对多媒体图片:一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金刚石、石墨)解释: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金刚石与石墨元素组成相同但属不同物质,因为他们的结构不同 学生阅读了解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理解并用该原理解释观看:微观结构图思考、想象PAGE1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一课时)班级 学号 姓名 评价【素养目标】:1. 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会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活动一: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填:外焰、内焰、焰心)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3)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观察到 。(4)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观察到 。(5)蜡烛刚熄灭时,观察到的白烟是石蜡的 。活动二: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 、 、 、 、生成沉淀等。3.物质在发生 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4.指出下列过程的能量转化: 干电池放电: 转化为 ;光合作用: 转化为 ; 石蜡的燃烧: 转化为 。【课堂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 B.节日焰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2.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 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 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3.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清洗蔬菜 C.榨甘蔗汁 D.钢铁生锈4.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气球爆炸 B.灼烧塑料 C.植物光合作用 D.剩饭变馊5.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8.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二.填空题9.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的代号。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 ), 把块状硫粉碎 (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10.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水溶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熔点 271℃ 801℃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1)根据上面表格内容,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GE1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班级 学号 姓名 评价【素养目标】: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初步了解空气成分2、会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混合物、纯净物。【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过程】:活动一: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 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该气体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活动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与 、 与 、 与 的科学。2.纯净物与混合物:水、二氧化碳、氧气都属于 ,因为它们都由 种物质组成。厨房中常用的加碘盐、食醋、料酒等都属于 ,因为它们都由 种物质组成。3、石墨能作为电池的电极,是因为其具有 性,4、石墨能制作铅笔的笔芯是由于它 ,5、金刚石能切割玻璃是利用其 。【课堂训练】1.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矿泉水 B.洁净的空气 C.五氧化二磷 D.加碘食盐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4.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5.下列物质:①石灰水 ②二氧化碳 ③自来水 ④红磷 ⑤水 ⑥冰和水 ⑦碳酸氢铵。(填序号)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6. 小军根据教材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⑴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⑵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A. 只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即可 B.生成物在常温下不是气体C.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不能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发生反应⑶讨论后同学们认为应该选择(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C.硫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⑷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 别 1 2 3 4 5 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⑸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细沙水红热木炭PAGE1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化学研究些什么--学案(2).doc 1.2化学研究些什么--学案(1).doc 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1).doc 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