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 阿长与《山海经》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 掳去(lüè) 颈椎(jǐng)B.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C.震悚(sǒng) 憎恶(zèng) 规矩(jǔ)D.针灸(jiū) 诘问(jié) 粗拙(zhuō)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和蔼 守寡 烦琐 豪不相干 B.大抵 郑重 单薄 深不可测C.菩萨 渴慕 哀悼 切切察察 D.土匪 保姆 褔橘 情有可原3.下面语句不能反映长妈妈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A.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B.(长妈妈)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C.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D.(长妈妈)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下列人物描写手法及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动作描写,描绘出阿长说话时搬弄是非的形象。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动作描写,用“摆”字,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地翻身,就是故意欺负小孩子。C.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长妈妈爱开玩笑,幽默的特点。D.“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阿长听到我祝福的话,欢天喜地的样子。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二、填空题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 ,选自《 》。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烦suǒ( ) biàn( )子 chuāng( )疤 jié( )问哀dào( ) 书zhāi( ) 霹lì( ) 粗zhuō( )守guǎ( ) 震悚( ) 憎恶( )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9.小文要在活动中朗诵诗歌《凡人微光》的片段,她想要在朗读前先确定朗读方案。请你根据诗歌的内容,帮助她完成朗读设计。诗句:平凡的你如一抹微光/照亮世界/灿若繁星①语气( ) 语调 重读 配乐(A.陈述;B.疑问;C.感叹;D.祈使) 逐渐上扬 ② 歌曲《是你》三、语言表达10.【我写词】请从七下第三单元课文中的“阿长”“老王”任选一人,模仿下面的示例,联系课文内容自选角度为所选人物写一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示 例: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颁奖词)四、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1.选文表现了“我”对阿长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震惊 、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13.如何理解选文中加点的“伟大的神力”?1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句中,表明“我”对《山海经》的渴慕已经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B.文中还交代了后来搜集的其他几部书,与长妈妈送“我”的《山海经》对比,是为了突出《山海经》刻印的粗拙。C.作者明知是《山海经》还模仿当时阿长的语音写成“三哼经”,这样写是更能突出阿长对作者的真切关爱,无私的帮助。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补叙了阿长不幸的身世,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愧疚和悲悯之情。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修自行车的男孩任黎明①老黄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黄昊接到了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忧的是,老黄是个修车匠,在镇上的场口摆摊过活。这此年,骑自行车的人少了,生意冷清,挣钱越来越难。②这天,天刚亮,老黄就来到了场口大槐树下,摆起了修车摊子。太阳渐渐升高,路上来来往往都是赶集的人,老黄那里却无人问津。③七点多钟,总算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吃力地蹬着一辆自行车,朝老黄的摊位过来了。老黄迎了上去,男孩一见老黄过来,赶紧摆摆手说:“叔,我自己来,打点气。”④见男孩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老黄没话找话地问道:“这口袋里装的是什么?”⑤男孩笑着说:“是菜,都是我爷爷种的。”⑥老黄说:“驮这么多菜干啥?”⑦男孩又笑了笑:“卖钱,爷爷说,卖了这些菜,钱都归我。”很快,男孩打好了气,问:“多少钱?”老黄本想收他五毛一块的,但张嘴时还是说了句:“不用了。”男孩谢过老黄,骑上车吃力地蹬走了。⑧一直没人来修车。下午,赶集的人纷纷离去,场口越来越冷清。老黄不甘心,他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场口,在工具箱里找出几颗钉子,放在了路面上……六点半,还是没人来修车,老黄摇摇头,准备收摊回家。⑨就在这时,那个骑自行车的男孩牵拉着脑袋,老远就朝老黄喊:“叔叔,等一下,我的车胎破了,我要补一补。”⑩老黄的心一抖,男孩的自行年肯定是被自己放的钉子扎破了。老黄看了看男孩的自行车摇摇头,说:“你这车胎补过很多次,这次补不了啦,得换个新的。” 男孩着急地问:“得多少钱?” 老黄吞吞吐吐地说:“差不多……八十吧!” 男孩把裤兜捏了又捏,说:“今天卖了一天菜,好不容易才得了八十四块,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 老黄看男孩犹豫了,就说:“叔叔少算你点钱,六十,怎样?”前面说“八十”,是老黄报的虚价,他想摸摸男孩的底,照理说四五十元就够。 男孩听了这话,马上就答应了,说:“好吧,谢谢叔叔。” 给男孩的车换胎的时候,老黄知道了这孩子叫冯安,是留守儿童,和种地的爷爷相伴。车胎换好了,冯安跨上车骑了骑,满意地笑了。老黄说:“叔叔再少收你十元钱吧,给五十就可以了。” 冯安高兴极了,给了钱,跨上自行车,风一样地骑走了。 等老黄收拾好工具回家,却在自家院子门口看见了冯安。完了,莫不是自己放钉子扎车胎的事儿,被孩子发现了?老黄硬看头皮往家门口走去,招呼道:“你怎么在这儿?” 冯安看见老黄,很惊讶,说:“叔,你住这里?我是来找人的。” 老黄疑惑地问:“你找谁? 冯安说:“我找黄昊哥哥。” 老黄说:“他是我儿子,你找他干啥?” 冯安一听这话,眉飞色舞地说:“原来你是黄昊哥哥的爸爸!他帮过我,我听说他考上科技大学,特意来祝贺。” 冯安给老黄讲了他和黄昊的故事。原来,冯安在县城上寄宿学校。一次放月假,他坐车回家,在车站被抢了书包和车费,黄昊冲上去护住冯安,帮他夺回了书包,还帮他买了车票。那以后,每次放月假,黄昊都会在车站等着冯安,跟他一起坐上回镇里的车。 老黄告诉冯安,儿子还在砖厂打工,天黑了才能回来,他让冯安早点回去,不要让爷爷担心。冯安想了想,说:“叔叔,我可以到哥哥学习的房间看看吗?” 老黄点点头,说:“行啊,你去吧!” 过了一会儿,冯安过来跟老黄告别:“叔叔,我走了,你跟哥哥说一声,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送走了冯安,老黄走进儿子房间。突然,他看见书桌上平放着一张纸条和一叠零钱。他拿过纸条看了看,鼻头发酸了。 纸条上面写道:“黄昊哥哥,听说你考上大学了,我好高兴!听说你家生活困难,我好着急,想出点力。爷爷说,可以把他种的菜拿去卖。本来我赚了八十四块,可我把爷爷的车胎弄坏了,只剩这点钱了,别嫌少哦!” 老黄捏着纸和零钱,像握着千斤重的巨石。 过了两天,又是赶集的日子,老黄一大早就去摆摊了。下午,冯安卖菜结束,来到老黄面前,停好自行车,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数,说:“黄叔叔,换胎不能让你吃亏,补你三十块!” 老黄愣住了,裤兜里放着他准备还给冯安的五十元钱,还没来得及掏出来呢!老黄急忙说:“孩子,这钱我不能要,你听我说……” 冯安打断了老黄的话,风风火火地说:“叔叔,你一定要收下这些钱,一定要让黄吴哥哥去上大学呀!”说完,他骑上车溜了。 老黄看着冯安的大衬衣在风里飘着,心里满是内疚,嘴里念叨着:“多好的孩子……”(选自《故事会》,2022年第5期,有删改)15.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16.下面两句话中“捏”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任选一题作答)①男把裤兜捏了又捏,说:“今天卖了一天菜,好不容易才得了八十四块,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②老黄捏着纸和零钱,像握着千斤重的巨石。17. 文章结尾意犹未尽,请你为结尾补写一段老黄的内心独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A、掳(lǔ)去,有误;B、无误;C、憎(zēng)恶,有误;D、针灸(jiǔ),有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2.【答案】A【解析】【分析】A、“豪不相干”应改为“毫不相干”,有误;B、无误;C、无误;D、无误。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字形,重点侧重于易错形近字。平时应理解记忆,可以通过字义记忆,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过意不去,含内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纠,同样的方法还有,箫笛,不是萧笛,箫是乐器,和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3.【答案】A【解析】【分析】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的形象出现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在《朝花夕拾》的多篇回忆性散文中,鲁迅回忆了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长妈妈是一个纯朴善良,有些愚昧,又十分爱孩子的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描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如善良、朴实、迷信、唠叨,以及她对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寻购赠送,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A、这句话交代了长妈妈的身世,不能反映她的性格特点,有误;B、 无误;C、 无误;D、 无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应对此类题目有以下建议,首先,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特点+事例,即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其次,平时阅读中应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外貌、官职、性格、说话的语气等信息,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物信息,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最后,读书时做好批注,在重要的字词句傍边标注上人物的性格特点,每到一个章节结束,可以做一个汇总。4.【答案】C【解析】【分析】A、无误;B、无误;C、这个句子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的是长妈妈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对孩子的关心,并不是表现她爱开玩笑,幽默,有误;D、无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动作描写)。此类题目一般不直接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注意提取句子里的关键字词,另外还应掌握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义,字词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3、句子结构的角度。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提取出的关键词符合哪个角度就选取哪个角度赏析。5.【答案】C【解析】【分析】A、无误;B、无误;C、 此处“全体”是“全身”的意思,有误;D、无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6.【答案】鲁迅;朝花夕拾【解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后归入《朝花夕拾》。故答案为:鲁迅;朝花夕拾【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7.【答案】琐;辩;疮;诘;悼;斋;雳;拙;寡;song;wù【解析】【分析】烦琐[ fán suǒ ]繁杂琐碎。也作繁琐。辫子:1.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 2.指像辫子一样的东西。疮疤[ chuāng bā ]1.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2.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诘问[ jié wèn ]追问;责问。哀悼[ āi dào ]悲痛地悼念(死者)。书斋:shū zhāi书房。霹雳[ pī lì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粗拙[ cū zhuō ]粗疏拙劣,不精美。守寡[ shǒu guǎ ]妇女死了丈夫后,不再结婚。震悚[ zhèn sǒng ]因恐惧而颤动。憎恶[ zēng wù ]憎恨;厌恶。恶(wù)。故答案为: 琐;辩;疮;诘;悼;斋;雳;拙;寡;song;wù【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8.【答案】(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⑴“黄胖而矮”是人物的外貌描写。⑵“竖”“摇动”“点”几个动词的使用是动作描写。⑶这是阿长与“我”的对话,是语言描写。故答案为: 外貌描写 ;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9.【答案】①C;②撒光;照亮;灿【解析】【分析】诗句“平凡的你如一抹微光/照亮世界/灿若繁星”是赞美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微光”形容他们的力量,“照亮世界”是说他们用自身的光芒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灿若繁星”是对他们不平凡成就的赞美。所以“微光、照亮、灿”要重读,用感叹、赞美的语气朗读。故答案为:①C;②撒光;照亮;灿。【点评】本题考查主题活动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0.【答案】示例:老王:你虽贫穷卑微,身有残疾,却是生活中的那道光,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书写你的人生,你用善良体察善良,用最平凡简朴的方式回报着他人。你一生艰苦满是疮,却未低头向困难。【解析】【分析】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老王是一个穷困潦倒又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不幸的:年纪大了,孤身一人,身有残疾,又无一技之长,只靠拉车讨生活,后来靠着帮衬邻里获得一点收入。最后即使贫病交加,去世前还忘给照顾他的杨绛一家送去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示例:阿长:你勤劳朴实的性格、情深意长的照料,在一个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难磨灭温情。帮一个孩子实现梦想,帮一个家庭渡过难关,这是超越母爱的深情,这是一种最无私的奉献。故答案为:示例:老王:你虽贫穷卑微,身有残疾,却是生活中的那道光,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书写你的人生,你用善良体察善良,用最平凡简朴的方式回报着他人。你一生艰苦满是疮,却未低头向困难。【点评】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颁奖词是授奖会上评价获奖者的成就、赞美他的精神的话语。颁奖词语言凝练,篇幅短小,既有概括性,又不失形象性。【答案】11.轻视;发生新的敬意(敬佩);怀念(感激或愧疚或悲悯)12.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感受比作遇到一个霹雳,生动形象的写出听到阿长为我买来书后内心的震惊和惊喜,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敬佩、感激之情13.伟大的神力是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了我的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能够做成功。”,虽略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子童口吻发出最热烈最真挚的赞美和敬佩之情。14.B【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我”对阿长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11.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①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里我是轻视阿长的,认为她不识字,说了也白说。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里我对阿长发生新的敬意。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里我感激、怀念阿长,对阿长的人生感到悲悯,我为自己不知道阿长的名字而愧疚。故答案为:①轻视②发生新的敬意(敬佩)③怀念(感激或愧疚或悲悯)12.霹雳,把“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感受比作遇到一个霹雳,比喻,同时也是夸张。生动的写出了当我听到阿长给我买到我想要的书时的震惊和惊喜,突出我对阿长的感激、敬佩。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感受比作遇到一个霹雳,生动形象的写出听到阿长为我买来书后内心的震惊和惊喜,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敬佩、感激之情。13.伟大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帮我买书,或不能帮我买书,而没什么文化不识字的阿长却帮我把我想要的书买回来了。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让我震惊。语言稍有夸张,但是当时的我还是个孩子,这是以孩子的口吻发出的真挚的感激和敬佩。故答案为:伟大的神力是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了我的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能够做成功。”虽略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子童口吻发出最热烈最真挚的赞美和敬佩之情。14.B:与长妈妈送“我”的《山海经》对比,是为了突出《山海经》刻印的粗拙。错误。第六段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所以后来搜集的其他几部书没有和长妈妈送我的《山海经》形成对比,也没有突出《山海经》刻印的粗拙。故答案为:B【答案】15.①心有不甘,路上放钉;②受到感动,满是内疚;③来到车摊,花钱换胎;④说明缘由,留言留钱16.示例:①句中“捏”字写出了男孩对这一天卖菜赚得的八十四元钱格外的珍惜,以及原本对这笔钱的用处有计划,当下又不得不花掉的纠结犹豫心理。示例:②句中“捏”字写出了老黄拿着男孩给他儿子留下的这些零钱,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情谊以及想到自己为修车所作的事时的复杂心理,突出他此刻内心的沉重。17.示例:我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孩子!即使遇到困境也不能动歪脑筋呀,怎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原则呢?我得跟儿子商量商量,下次集市上把钱还给他,孩子跟他爷爷的生活也不比我们容易……【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15.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其中①②空是从“老黄”的视角来概括,③④空是从“男孩”的视角来概括。由第8段“老黄不甘心,他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场口,在工具箱里找出几颗钉子,放在了路面上”,可概括出第①空:心有不甘,路上放钉;由第28段“老黄走进儿子房间。突然,他看见书桌上平放着一张纸条和一叠零钱。他拿过纸条看了看,鼻头发酸了”和第34段“老黄看着冯安的大衬衣在风里飘着,心里满是内疚”,可概括出第②空:受到感动,满是内疚;由第9段“就在这时,那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耷拉着脑袋,老远就朝老黄喊:‘叔叔,等一下,我的车胎破了,我要补一补’”,可概括出第③空:来到车摊,花钱换胎;由第24段“冯安给老黄讲了他和黄昊的故事。原来冯安在县城上寄宿学校。一次放月假,他坐车回家,在车站被抢了书包和车费,黄昊冲上去护住冯安,帮他夺回了书包,还帮他买了车票。那以后,每次放月假,黄昊都会在车站等着冯安,跟他一起坐上回镇里的车”和第28段“送走了冯安,老黄走进儿子房间。突然,他看见书桌上平放着一张纸条和一叠零钱”,可概括出第④空:说明缘由,留言留钱。故答案为: ①心有不甘,路上放钉;②受到感动,满是内疚;③来到车摊,花钱换胎;④说明缘由,留言留钱16.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①由语句中“今天卖了一天菜,好不容易才得了八十四块,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中的“好不容易才得”可分析出这八十四块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可以分析出男孩对来之不易的八十四块钱的珍惜之情,再从“我这钱有别的用处呢”可知,男孩对这笔钱的用处有计划,可当下又不得不因为修车而花掉钱的纠结犹豫心理。②由第28段“他看见书桌上平放着一张纸条和一叠零钱。他拿过纸条看了看,鼻头发酸了”可知,男孩来之不易的钱的用途是给老黄的儿子,可分析出老黄感受到了男孩对自己儿子的情谊,再由第14段“老黄看男孩犹豫了,就说:“叔叔少算你点钱,六士,怎样 ”前面说“八十”,是老黄报的虚价,他想摸摸男孩的底,照理说四五十元就够了”,可知老黄在给男孩修车时虚报价格,老黄联想到当时的所作所为,内心很沉重。故答案为:示例:①句中“捏”字写出了男孩对这一天卖菜赚得的八十四元钱格外的珍惜,以及原本对这笔钱的用处有计划,当下又不得不花掉的纠结犹豫心理。示例:②句中“捏”字写出了老黄拿着男孩给他儿子留下的这些零钱,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情谊以及想到自己为修车所作的事时的复杂心理,突出他此刻内心的沉重。17.本题考查文本补写。结合文章“老黄不甘心,他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场口,在工具箱里找出几颗钉子,放在了路面上”。可知老黄在遇到困境时动了歪脑筋;结合“老黄看着冯安的大衬衣在风里飘着,心里满是内疚,嘴里念叨着:‘多好的孩子····’”中的“心里满是内疚”可知,老黄为自己在遇到困境时动了歪脑筋,满是愧疚,而“嘴里念叨着:‘多好的孩子····’”,可知老黄觉得自己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孩子;由“愣住了,裤兜里放着他准备还给冯安的五十元钱,还没来得及掏出来呢”可知,老黄想把钱还给男孩。所以作答此题,写出老黄内心的愧疚,以及想把钱还给男孩即可。故答案为: 示例:我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孩子!即使遇到困境也不能动歪脑筋呀,怎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原则呢?我得跟儿子商量商量,下次集市上把钱还给他,孩子跟他爷爷的生活也不比我们容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