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铁杵成针
B.百炼成钢
C.破釜沉舟
D.积土成山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铁杵成针、破釜沉舟、积土成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纯净水中加入红糖后水变成了棕红色
B.泥水静置后分层
C.配制浓盐水
D.蜡烛燃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纯净水中加入红糖后水变成了棕红色、泥水静置后分层、配制浓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3.(2024六下·龙岩月考)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瓷碗摔破 B.铁锅烧热 C.食物发霉 D.倒出酱油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瓷碗摔破、铁锅烧热、倒出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4.(2024六下·龙岩月考)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和咀嚼20次的蓝紫色一样
B.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C.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浅
D.观察不到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淀粉遇碘会变蓝,米饭中含有淀粉,滴加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咀嚼后,米饭中的淀粉会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生成麦芽糖,所以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故选B。
5.(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  )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 D.小苏打
【答案】C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鸡蛋壳、贝壳、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食盐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故选C。
6.(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B.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是由于酸性物质会损坏牙釉质,对我们的牙齿有害;化学变化中有会产生气体的变化,有的剧烈,有的缓慢;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是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故选D。
7.(2024六下·龙岩月考)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其中错误的是(  )
A.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
B.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现玻璃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
C.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需延长接触时间
D.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观察蜡烛燃烧时,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现玻璃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不能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需延长接触时间。故选C。
8.(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的是(  )。
A.烧黑的烛芯 B.水 C.蜡油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的新物质是烧黑的烛芯、水、二氧化碳;蜡油是液态的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故选C。
9.(2024六下·龙岩月考)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③切酸菜后放置、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故选A。
10.(2024六下·龙岩月考)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  )。
A.米饭中本来就含有糖
B.米饭变甜是米饭中有淀粉,淀粉是甜的
C.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
D.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米饭中含有淀粉,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故选C。
11.(2024六下·龙岩月考)我们喝的可乐汽水中冒出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可乐中溶解了大量二氧化碳,我们喝的可乐汽水中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故选A。
12.(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不实用的是(  )
A.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
B.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
C.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水与空气
D.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水与空气都能有效防止铁生锈,但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的方法在生活中不实用。故选C。
13.(2024六下·龙岩月考)沥青是(  )经过化学变化的产物。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石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故选A。
14.(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钻石的形成 B.海水的蒸发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石油制成塑料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钻石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制成塑料都有新物质生成;海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15.(2024六下·龙岩月考)有三根铁钉,第一根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根完全露在空气中,第三根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  )。
A.第一根 B.第二根 C.第三根 D.三根一样
【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三根铁钉,第一根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根完全露在空气中,第三根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第三根,水和空气都满足。故选C。
16.(2024六下·龙岩月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大地中矿物分解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B。
17.(2024六下·龙岩月考)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下列关于地球上的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地球上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C.人类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多种生活材料
D.煤的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C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大陆和两极的冰会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故选C。
18.(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关于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
B.食物蕴含的能量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C.食物中所具有的能量是化学能
D.食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中所具有的能量是化学能,食物蕴含的能量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食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故选D。
19.(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 B.钢铁冶炼 C.铜生锈 D.电灯发光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火柴燃烧、钢铁冶炼、铜生锈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0.(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人体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朋友长高 B.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C.铅笔断了 D.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小朋友长高、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铅笔断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1.(2024六下·龙岩月考)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 B.食物在胃肠中被消化
C.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 D.食物和唾液发生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过程中,食物在胃肠中被消化、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食物和唾液发生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2.(2024六下·龙岩月考)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叶片颜色变红 B.没有明显变化
C.发光发热 D.有气体产生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兰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与碱水作用成蓝色,再酸性条件下为红色。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颜色变红。故选A。
23.(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能让紫甘蓝叶变蓝的物质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肥皂水 D.桃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兰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与碱水作用成蓝色,再酸性条件下为红色。肥皂水呈碱性,能让紫甘蓝叶变蓝。故选C。
24.(2022六下·淳安期末)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紫甘兰与白醋混合
C.酸雨形成 D.水沸腾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5.(2024六下·龙岩月考)化学变化的产物能破坏环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 B.随意丢弃过期的药品
C.回收利用矿泉水瓶 D.将洗衣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能破坏环境。大量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大气污染;随意丢弃过期的药品会污染土地;将洗衣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会污染水资源;回收利用矿泉水瓶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选C。
二、探究题
26.厨房里经常会发生一些物质变化。
(1)晚饭时,妈妈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和面,这种物质变化是属于   变化。
(2)而妈妈在锅中煎鸡蛋,一会儿鸡蛋就熟了。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3)期间,妈妈还放了一壶水并把它烧开,水被烧开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水的形态都发生   ,但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4)烧完菜后,毛毛帮妈妈将锅洗净后放在一边没有擦干。第二天一看,锅底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   于原来的物质。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5)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在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
①生的土豆切成土豆块。(  )
②不小心打碎的碗。(  )
③腐败的食物产生了难闻的气味。(  )
④把瓶里的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  )
⑤倒入清水中的食盐。(  )
⑥面包放久了表面长出了霉点。(  )
【答案】(1)物理
(2)化学
(3)变化;没有;物理
(4)不同;化学
(5)①×②×③√④×⑤×⑥√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解答即可。
(1)晚饭时,妈妈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和面,没有生成新物质,故这种物质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
(2)妈妈在锅中煎鸡蛋,一会儿鸡蛋就熟了。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期间,妈妈还放了一壶水并把它烧开,水被烧开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水的形态都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烧完菜后,毛毛帮妈妈将锅洗净后放在一边没有擦干。第二天一看,锅底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生的土豆切成土豆块,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不小心打碎的碗,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腐败的食物产生了难闻的气味,有新物质生成。
④把瓶里的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⑤倒入清水中的食盐,属于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⑥面包放久了表面长出了霉点,有新物质生成。
27.(2024六下·龙岩月考)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到底怎样收集?探究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
他们取了一个无色透明的密封袋, 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并将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发现袋子里面出现了很多   ,密封袋子也很快   起来了。(袋子外壁变冰)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产生的气体的特征是(  )。
A.白色无味 B.无色无味 C.无色酸味 D.白色酸味
(3)做这个实验要小心仔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密封袋要无色透明,可以清楚地观察袋中的现象
B.把瓶盖放进密封袋时,不要与白醋接触
C.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可以让产生的气体全部留在袋子里
D.混合反应后,马上打开袋口将塑料瓶盖拿出
(4)探究小组又找来了其他一些物质和白醋进行了混合实验,结果发现白醋和(  )的混合没有相同的气体产生。
A.铁 B.贝壳 C.石灰石 D.鸡蛋壳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氢气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水 B.都是二氧化碳
C.都是白醋 D.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7)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   和   ,在蜡烛燃烧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我们发现玻璃杯内壁出现   ;如果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那么玻璃片上出现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都发现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熔化成蜡烛油,这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答案】(1)气泡;鼓
(2)B
(3)D
(4)A
(5)B
(6)D
(7)光;热;小水珠;黑色物质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
(2)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故选B。
(3)做这个实验要小心仔细,密封袋要无色透明,可以清楚地观察袋中的现象;把瓶盖放进密封袋时,不要与白醋接触;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可以让产生的气体全部留在袋子里;混合反应后,不能马上打开袋口将塑料瓶盖拿出,这样气体容易泄漏。故选D。
(4)贝壳、石灰石、鸡蛋壳中都含有碳酸钙,与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与白醋不会发生反应。故选A。
(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故选B。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故选D。
(7)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在蜡烛燃烧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我们发现玻璃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如果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那么玻璃片上出现黑色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这些变化中我们都发现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熔化成蜡烛油,这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28.(2024六下·龙岩月考)小科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发现有些部位生锈了。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这一问题,小科提出了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气试管A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试管B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试管C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小科作出的假设是   
(2)实验结果分析。
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   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   试管里的铁钉和在   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请填字母)
(3)实验结论,铁在   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请列举两种方法。
【答案】(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水;B;C
(3)潮湿的空气
(4)把铁钉擦干,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或在表面涂一层油。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A试管中只有空气,B试管中既有水也有空气,C试管中只有水,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小科作出的假设是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水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B试管里的铁钉和在C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
(3)根据实验结果试管B中的铁钉生锈最多,证明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
(4)根据铁生锈的原因的认识,隔绝空气和水分就可以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把铁钉擦干,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或在表面涂一层油。
29.(2024六下·龙岩月考)实验材料:紫甘蓝、白醋、小刀、培养皿、水和玻璃片。
实验过程:取两个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白醋和水,用小刀切割相同大小、厚度的紫甘蓝两片,将紫甘蓝分别浸泡在白醋和水中,用玻璃片压住。观察并记录现象。
(1)实验现象:   。
(2)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浸泡在白醋中的紫甘蓝变成红色,放入水中的紫甘蓝没有变色。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可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绿,遇酸变红。当紫甘蓝枝遇到白醋时,因白醋当中含有醋酸,所以颜色会变成红色。
(1)实验现象:浸泡在白醋中的紫甘蓝变成红色,放入水中的紫甘蓝没有变色。
(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紫甘蓝和白醋混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1 / 1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铁杵成针
B.百炼成钢
C.破釜沉舟
D.积土成山
2.(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纯净水中加入红糖后水变成了棕红色
B.泥水静置后分层
C.配制浓盐水
D.蜡烛燃烧
3.(2024六下·龙岩月考)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瓷碗摔破 B.铁锅烧热 C.食物发霉 D.倒出酱油
4.(2024六下·龙岩月考)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和咀嚼20次的蓝紫色一样
B.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C.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浅
D.观察不到变化
5.(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  )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 D.小苏打
6.(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B.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
7.(2024六下·龙岩月考)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其中错误的是(  )
A.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
B.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现玻璃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
C.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需延长接触时间
D.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
8.(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的是(  )。
A.烧黑的烛芯 B.水 C.蜡油 D.二氧化碳
9.(2024六下·龙岩月考)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10.(2024六下·龙岩月考)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  )。
A.米饭中本来就含有糖
B.米饭变甜是米饭中有淀粉,淀粉是甜的
C.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
D.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糖
11.(2024六下·龙岩月考)我们喝的可乐汽水中冒出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12.(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不实用的是(  )
A.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
B.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
C.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水与空气
D.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13.(2024六下·龙岩月考)沥青是(  )经过化学变化的产物。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石
14.(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钻石的形成 B.海水的蒸发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石油制成塑料
15.(2024六下·龙岩月考)有三根铁钉,第一根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根完全露在空气中,第三根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  )。
A.第一根 B.第二根 C.第三根 D.三根一样
16.(2024六下·龙岩月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大地中矿物分解
17.(2024六下·龙岩月考)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下列关于地球上的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地球上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C.人类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多种生活材料
D.煤的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8.(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关于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
B.食物蕴含的能量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C.食物中所具有的能量是化学能
D.食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
19.(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 B.钢铁冶炼 C.铜生锈 D.电灯发光
20.(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人体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朋友长高 B.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C.铅笔断了 D.植物光合作用
21.(2024六下·龙岩月考)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 B.食物在胃肠中被消化
C.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 D.食物和唾液发生反应
22.(2024六下·龙岩月考)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叶片颜色变红 B.没有明显变化
C.发光发热 D.有气体产生
23.(2024六下·龙岩月考)下列能让紫甘蓝叶变蓝的物质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肥皂水 D.桃子
24.(2022六下·淳安期末)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紫甘兰与白醋混合
C.酸雨形成 D.水沸腾
25.(2024六下·龙岩月考)化学变化的产物能破坏环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 B.随意丢弃过期的药品
C.回收利用矿泉水瓶 D.将洗衣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二、探究题
26.厨房里经常会发生一些物质变化。
(1)晚饭时,妈妈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和面,这种物质变化是属于   变化。
(2)而妈妈在锅中煎鸡蛋,一会儿鸡蛋就熟了。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3)期间,妈妈还放了一壶水并把它烧开,水被烧开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水的形态都发生   ,但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4)烧完菜后,毛毛帮妈妈将锅洗净后放在一边没有擦干。第二天一看,锅底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   于原来的物质。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5)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在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
①生的土豆切成土豆块。(  )
②不小心打碎的碗。(  )
③腐败的食物产生了难闻的气味。(  )
④把瓶里的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  )
⑤倒入清水中的食盐。(  )
⑥面包放久了表面长出了霉点。(  )
27.(2024六下·龙岩月考)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到底怎样收集?探究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
他们取了一个无色透明的密封袋, 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并将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发现袋子里面出现了很多   ,密封袋子也很快   起来了。(袋子外壁变冰)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产生的气体的特征是(  )。
A.白色无味 B.无色无味 C.无色酸味 D.白色酸味
(3)做这个实验要小心仔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密封袋要无色透明,可以清楚地观察袋中的现象
B.把瓶盖放进密封袋时,不要与白醋接触
C.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可以让产生的气体全部留在袋子里
D.混合反应后,马上打开袋口将塑料瓶盖拿出
(4)探究小组又找来了其他一些物质和白醋进行了混合实验,结果发现白醋和(  )的混合没有相同的气体产生。
A.铁 B.贝壳 C.石灰石 D.鸡蛋壳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氢气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水 B.都是二氧化碳
C.都是白醋 D.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7)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   和   ,在蜡烛燃烧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我们发现玻璃杯内壁出现   ;如果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那么玻璃片上出现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都发现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熔化成蜡烛油,这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28.(2024六下·龙岩月考)小科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发现有些部位生锈了。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这一问题,小科提出了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气试管A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试管B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试管C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小科作出的假设是   
(2)实验结果分析。
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   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   试管里的铁钉和在   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请填字母)
(3)实验结论,铁在   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请列举两种方法。
29.(2024六下·龙岩月考)实验材料:紫甘蓝、白醋、小刀、培养皿、水和玻璃片。
实验过程:取两个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白醋和水,用小刀切割相同大小、厚度的紫甘蓝两片,将紫甘蓝分别浸泡在白醋和水中,用玻璃片压住。观察并记录现象。
(1)实验现象:   。
(2)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铁杵成针、破釜沉舟、积土成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纯净水中加入红糖后水变成了棕红色、泥水静置后分层、配制浓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瓷碗摔破、铁锅烧热、倒出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淀粉遇碘会变蓝,米饭中含有淀粉,滴加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咀嚼后,米饭中的淀粉会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生成麦芽糖,所以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鸡蛋壳、贝壳、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食盐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是由于酸性物质会损坏牙釉质,对我们的牙齿有害;化学变化中有会产生气体的变化,有的剧烈,有的缓慢;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是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在观察蜡烛燃烧时,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现玻璃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不能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需延长接触时间。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的新物质是烧黑的烛芯、水、二氧化碳;蜡油是液态的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③切酸菜后放置、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米饭中含有淀粉,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可乐中溶解了大量二氧化碳,我们喝的可乐汽水中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水与空气都能有效防止铁生锈,但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的方法在生活中不实用。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钻石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制成塑料都有新物质生成;海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三根铁钉,第一根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根完全露在空气中,第三根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第三根,水和空气都满足。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大陆和两极的冰会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中所具有的能量是化学能,食物蕴含的能量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食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火柴燃烧、钢铁冶炼、铜生锈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小朋友长高、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铅笔断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过程中,食物在胃肠中被消化、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食物和唾液发生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兰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与碱水作用成蓝色,再酸性条件下为红色。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颜色变红。故选A。
2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兰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与碱水作用成蓝色,再酸性条件下为红色。肥皂水呈碱性,能让紫甘蓝叶变蓝。故选C。
2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5.【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能破坏环境。大量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大气污染;随意丢弃过期的药品会污染土地;将洗衣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会污染水资源;回收利用矿泉水瓶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选C。
26.【答案】(1)物理
(2)化学
(3)变化;没有;物理
(4)不同;化学
(5)①×②×③√④×⑤×⑥√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解答即可。
(1)晚饭时,妈妈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和面,没有生成新物质,故这种物质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
(2)妈妈在锅中煎鸡蛋,一会儿鸡蛋就熟了。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期间,妈妈还放了一壶水并把它烧开,水被烧开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水的形态都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烧完菜后,毛毛帮妈妈将锅洗净后放在一边没有擦干。第二天一看,锅底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生的土豆切成土豆块,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不小心打碎的碗,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腐败的食物产生了难闻的气味,有新物质生成。
④把瓶里的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⑤倒入清水中的食盐,属于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⑥面包放久了表面长出了霉点,有新物质生成。
27.【答案】(1)气泡;鼓
(2)B
(3)D
(4)A
(5)B
(6)D
(7)光;热;小水珠;黑色物质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
(2)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故选B。
(3)做这个实验要小心仔细,密封袋要无色透明,可以清楚地观察袋中的现象;把瓶盖放进密封袋时,不要与白醋接触;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可以让产生的气体全部留在袋子里;混合反应后,不能马上打开袋口将塑料瓶盖拿出,这样气体容易泄漏。故选D。
(4)贝壳、石灰石、鸡蛋壳中都含有碳酸钙,与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与白醋不会发生反应。故选A。
(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故选B。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故选D。
(7)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在蜡烛燃烧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我们发现玻璃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如果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那么玻璃片上出现黑色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这些变化中我们都发现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熔化成蜡烛油,这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28.【答案】(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水;B;C
(3)潮湿的空气
(4)把铁钉擦干,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或在表面涂一层油。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A试管中只有空气,B试管中既有水也有空气,C试管中只有水,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小科作出的假设是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水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B试管里的铁钉和在C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
(3)根据实验结果试管B中的铁钉生锈最多,证明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
(4)根据铁生锈的原因的认识,隔绝空气和水分就可以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把铁钉擦干,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或在表面涂一层油。
29.【答案】(1)浸泡在白醋中的紫甘蓝变成红色,放入水中的紫甘蓝没有变色。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可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绿,遇酸变红。当紫甘蓝枝遇到白醋时,因白醋当中含有醋酸,所以颜色会变成红色。
(1)实验现象:浸泡在白醋中的紫甘蓝变成红色,放入水中的紫甘蓝没有变色。
(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紫甘蓝和白醋混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