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抽测素养试题卷一、选择题1.(2024七下·平湖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当发生大潮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 B.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C.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 D.大潮只发生在农历十五【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一定发生在初一,月食一定发生在十五十六。【解答】A.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故 A 正确;B.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故 B 正确;C.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故 C 正确;D.大潮不只发生在农历十五,故 D 错误;故答案为:D。2.(2024七下·平湖期末) 2024年3月 14日傍晚,“天宇剧场”上演了一幕浪漫剧目——木星伴月,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人们凭借肉眼就清晰地观赏到了木星和月亮“深情对望”的美丽画面,当时人们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A. B.C. D.【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地球上在晴朗的夜晚可看到星体,其中最亮最大的是月亮,水金火木等行星也能看到,但距离地球远所以看到的没有月球大。 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可能是上弦月,上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据此可确定选项。【解答】AB.上弦月是东边亮,AB错误;CD.木星和地球以及月球很遥远,不会和月球感觉如此的近,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区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全食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会出现如下景象,人们看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然后太阳被遮挡 部分逐渐扩大,日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 去最多的时刻,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解答】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初亏从西边缘开始的,依次类推。故答案为:D。4.(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2月25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藏羊顺利出生。该克隆过程是将种羊a的耳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卵细胞b中,发育成克隆胚胎,最后移入母羊c的子宫进行发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B.克隆藏羊与普通藏羊a外观有明显不同C.克隆藏羊的遗传物质来自母羊c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细胞 b【答案】D【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供体)几乎相同的动物。【解答】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生殖细胞结合,A错误;BC.克隆藏羊与普通藏羊a外观明显相同,因为羊a提供细胞核,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BC错误;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细胞b,卵细胞含有卵黄,可以提供早期营养,D正确。故答案为:D。5.(2024七下·平湖期末)带有 NDM-1 基因的大肠杆菌属于“超级细菌”,其在 NDM-1 基因的作用下可以抵抗多种抗生素,且有很强的传染性。下列有关该大肠杆菌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单细胞生物 B.可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C.通过出芽进行繁殖 D.可不依赖于有机物独立生存【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解析】【分析】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所组成,在单一的细胞内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过程,并能独立生存于自然界的一类生物。单细胞生物包括鞭毛类有机体、原生植物(如兰绿藻、细菌等)、粘菌、地衣、原生动物、原生真菌等。【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B.大肠杆菌非常微小,要用显微镜观察,不可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B错误;C.细菌通过分裂繁殖进行繁殖,C错误;D.大肠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产生有机物,必须依赖于现成有机物为生,D错误;故答案为:A。6.(2024七下·平湖期末)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样的,甲、乙为两种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图。下列选项符合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体提供营养B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C 营养繁殖 种子繁殖 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体外受精的动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这种受精形式通常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并与其结合。【解答】A.卵生由卵提供营养,不需要母体提供营养,A错误;B.体外受精不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 ,B错误;C.营养繁殖是单亲繁殖,只具有母本的特点,C错误;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是母本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故答案为:D。7.(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 5月21日,中国羽毛球队第十三次捧起苏迪曼杯。比赛过程中,有关羽毛球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球时,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为球发生形变B.飞行时,羽毛球受到球拍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C.下落时,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静止时,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解答】A.发球时,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为球拍发生形变,A错误;B.飞行时,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没有球拍推力,B错误;C.下落时,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正确;D.静止时,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属于平衡力,D错误;故答案为:C。8.(2024七下·平湖期末)小科参加“践行环保,绿色出行”的自行车环城活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以正在骑行的小石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是静止的B.坐垫较宽,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C.车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D.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摩擦。【解答】 A、以正在骑行的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 坐垫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B错误;C、 车把手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C错误。D、 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 路段行驶时,看不到BC 路段的情况,为了看清 BC 路段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折射原理,在 A 处装凹透镜B.利用反射原理,在 B 处装凸面镜C.利用反射原理,在 B 处装凹面镜D.利用折射原理,在C处装凹透镜【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分析】人能看到BC路段的情况,是该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为了是光线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够射到AB路段上,就需要改变其传播方向,因此要安装一个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装置:凸面镜。【解答】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故答案为:B。10.(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的镜头和近视眼镜镜片相同B.通过镜头成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C.此时汽车正在往镜头方向运动D.此时所成像到镜头的距离在变小【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镜越小像越大。【解答】A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AB错误 。CD.由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A、B,可知汽车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汽车是靠近摄像头。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B.乙中 B 物体静止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答案】D【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甲为st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为vt图像,其中A为加速运动,B为匀速运动;【解答】A.甲中物体做匀速运动,A错误;B.乙中B物体做匀速运动,B错误;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等,没有相遇,B在前面,C错误;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x10m=100m,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4七下·平湖期末)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如图。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方案 照射光源颜色 背景板颜色 叠加光源颜色A 白 红 蓝B 红 蓝 黄C 蓝 白 红D 绿 绿 黄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在背景板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论用什么颜色的光照射背景板前的人,人在背景板上的影子都是黑色的。【解答】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所以在红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蓝色光、在蓝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黄色光.在黄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蓝色光,人的影子依然是黑色的,不能形成“有色影子”。方案C中,在白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红色光,由于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白色背景板上的影子呈现红色。C正确;故答案为:C。13.(2024七下·平湖期末)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发出一束竖直向上的光,射到桌面上方 1米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O点上。当平面镜绕O点转动时,发现反射光点在水平桌面上移动了1米,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22.5° B.30° C.45° D.60°【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 折射。而反射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由题意得,所以入射光与法线夹角等于45度角的一半,入射角为22.5度,原来入射角等于0度,所以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2.5°。故答案为:A。14.(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所示,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稳定后两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和h2。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端液面的高度差 则A.B.左右两侧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不相等C.若从左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则Δh增大D.若从右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则△h 减小【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和两端液面到分界面压强相等即可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利用从左(右)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两侧液体增加的压强相等和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可以得出两侧液柱增加的高度关系,从而得出两端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解答】AB、取两液面分界面为水平面,如下图所示:由得,左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右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则有: ,即: ,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故AB错误 ;C、由可以知道,因为 ,所以 ,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稳定后,设左侧 液柱增加的高度为 ,右侧液柱增加的高度为 ,则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 ,即 ,因为 ,所以 ,因此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增大,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D、从右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仍相等,但增加高度均为液体的高度,因此两端液 面的高度差将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下·平湖期末) 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如图所示,蜻蜓点水时,引起水面振动,就会形成以点水处为中心的圆形波纹(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匀速传播。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10Hz~4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能听到蜻蜓飞行的声音B.蜻蜓飞行的方向沿 y轴负方向C.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D.若测得蜻蜓由第二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1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4m/s【答案】B【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最开始点的波传播范围越来越大,所以蜻蜓先在上面后在下面。【解答】A.蜻蜓点水时,由于水面形成圆形波纹,所以蜻蜓点水时引起了水的振动;由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10Hz~4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可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A错误B.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向下飞行,B正确;C.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C错误;D.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x2=3m,第三次点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从第二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为s=x2﹣x3=2m;因此蜻蜓的飞行速度v=s/t=2m/1s=2m/s,D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6.(2024七下·平湖期末) 第33 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 26日在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9:30开幕,我国可以在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30收看开幕式直播,造成两地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选填“地球的公转”或“地球的自转”);当天,平湖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且昼长将逐渐变 。【答案】地球自转;昼长夜短;短【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公转【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现象,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现象以及昼夜长短变化。【解答】 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现象,导致北京是在凌晨,巴黎还在夜晚, 7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白昼更长,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导致昼长将逐渐变短。17.(2024七下·平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在校园劳动基地开展种植番茄活动,图甲为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1)播种不在冬季而选择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种子中胚发育而来,胚是由 发育而来。(3)番茄内部有许多白籽如图乙,这与雌蕊中 的数量有关。【答案】(1)春季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2)受精卵(3)胚珠【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解答】 (1)播种不在冬季而选择在春季的原因是冬季温度太低,春季温度相对比较适宜,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2) 番茄幼苗由种子中胚发育而来,胚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3) 白籽是种子,是由雌蕊中的胚珠发育而来,胚珠很多,则种子有多个。18.(2024七下·平湖期末)笛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音乐课上同学们吹奏时,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 而产生的;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更加用力吹奏,会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频率;响度【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响度又称音量,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与声强密切相关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更加用力吹奏,人们听到的声音感觉音量变大,是改变声音的响度。19.(2024七下·平湖期末)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和长木板进行如下实验:(1)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木块没有被拉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突然变大,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大于图甲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 ,图乙中铁块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铁块 (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3)图丙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是否需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等于;不变(2)压力变大;不受(3)不需要【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实验中, 木块没有被拉动 ,此时拉力与摩擦力为平衡力的关系,大小相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便可知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运动速度无关。【解答】(1)实验中, 木块没有被拉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拉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图乙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大于图甲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铁块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二者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铁块不受摩擦力。(3)如图丙所示,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丙实验中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三、解答题20.(2024七下·平湖期末)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当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位置时,请在图乙北极上空俯视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标出晨线和昏线。【答案】【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解析】【分析】 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解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的D位置时,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按地球自转方向,上面半条经线是由夜入昼为晨线,下面半条经线为由昼入夜为昏线。21.(2024七下·平湖期末)生根粉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素,可刺激扦插或移植的枝条在切口处产生新的根系。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生根粉溶液浓度 (mg/mL) 0.5 1 1.5 2 2.5 3平均生根数(每组柳树插条取5根) 8 12 15 21 27 23(1)该实验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根粉溶液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mg/mL-3mg/mL,为探究柳树生根的最适浓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答案】(1)缺少空白对照组(2)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溶液浓度)、无关变量的控制(植物生长状况等)、因变量的观测(生根数量)、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根柳条,平均分成4组,每组5 根;②将各组柳条的切口处分别浸泡在浓度为 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将其取出;③将取出后的柳条的切口处分别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几天后,观察记录柳条的生根数。或用表格表示:生根粉溶液浓度(mg/mL) 2.2 2.4 2.6 2.8平均生根数(每组柳树插条取5根)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分析图表:该实验目的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生根粉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根的长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2 -3mg/mL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在2-3mg/m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据此答题。【解答】(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组,即缺少生根粉溶液浓度为0的对照组;(2)关键要抓住实验的目的,分清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拟定设计思路,然后结合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22.(2024七下·平湖期末)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科通过移动蜡烛,记录蜡烛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并绘制成图甲。(1)根据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在某次实验中小科将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蜡烛放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乙。①小科将光屏移至 刻度线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像;②小科将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线处,光屏移至 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 【答案】(1)10(2)80cm;70cm;t=s/v=5cm/1cm/s=5s【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焦距2倍。【解答】(1) 根据图像可知,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是20cm,此时物距等于焦距2倍,所以焦距为10cm;(2) ① 物距等于15cm,由图像甲可得此时像距为30cm,所以小科将光屏移至80cm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② 小科将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线处, 物距等于20cm,像距也要等于20cm,所以光屏移至70cm处, 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23.(2024七下·平湖期末)血液在流经血管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要使血液通过血管就必须在血管两端加一定的压强差Δp。 (本题中血管视作圆柱体模型如图,不考虑血管壁厚度)(1)有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S的水平直血管,血液以速度v匀速流动,求流量Q。 (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2)血液匀速通过长度一定的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为定值)。当血管截面积为S1时,两端所需的压强差为△P1,此时推动血液流动的压力大小为 (用字母表示)。(3)当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P2。请比较△P1、△P2的大小(写出比较过程) 。【答案】(1)Q=V/t=SL/t=Svt/t=Sv(2)△P1S1(3)Q 不变 .∵ S1 >S2∴ v1< V2∴ f1 < f2则或: 受到的阻力和流速成正比可得到f =k v (k为常数)因血液匀速流动时,血管两端压强差产生的压力与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积为S1时,有. ①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有 ----------②因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所以, 即 由 可得: -④已知 由③④可得: 所以,【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解析】【分析】(1) 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等于v,横截面积为s,单位时间流过体积即流量为Sv;(2)压力差等于压强差乘以横截面积,所以压力大小等于压力差即为 △P1S1 ;(3) 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 ,流速必须变大, 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为定值) ,所以阻力也要变大,匀速流动,压力等于阻力,阻力变大,压力变大,压强差必须变大。1 /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抽测素养试题卷一、选择题1.(2024七下·平湖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当发生大潮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 B.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C.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 D.大潮只发生在农历十五2.(2024七下·平湖期末) 2024年3月 14日傍晚,“天宇剧场”上演了一幕浪漫剧目——木星伴月,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人们凭借肉眼就清晰地观赏到了木星和月亮“深情对望”的美丽画面,当时人们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A. B.C. D.3.(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区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全食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会出现如下景象,人们看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4.(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2月25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藏羊顺利出生。该克隆过程是将种羊a的耳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卵细胞b中,发育成克隆胚胎,最后移入母羊c的子宫进行发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B.克隆藏羊与普通藏羊a外观有明显不同C.克隆藏羊的遗传物质来自母羊c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细胞 b5.(2024七下·平湖期末)带有 NDM-1 基因的大肠杆菌属于“超级细菌”,其在 NDM-1 基因的作用下可以抵抗多种抗生素,且有很强的传染性。下列有关该大肠杆菌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单细胞生物 B.可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C.通过出芽进行繁殖 D.可不依赖于有机物独立生存6.(2024七下·平湖期末)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样的,甲、乙为两种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图。下列选项符合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体提供营养B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C 营养繁殖 种子繁殖 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A.A B.B C.C D.D7.(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 5月21日,中国羽毛球队第十三次捧起苏迪曼杯。比赛过程中,有关羽毛球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球时,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为球发生形变B.飞行时,羽毛球受到球拍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C.下落时,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静止时,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2024七下·平湖期末)小科参加“践行环保,绿色出行”的自行车环城活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以正在骑行的小石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是静止的B.坐垫较宽,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C.车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D.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9.(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 路段行驶时,看不到BC 路段的情况,为了看清 BC 路段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折射原理,在 A 处装凹透镜B.利用反射原理,在 B 处装凸面镜C.利用反射原理,在 B 处装凹面镜D.利用折射原理,在C处装凹透镜10.(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的镜头和近视眼镜镜片相同B.通过镜头成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C.此时汽车正在往镜头方向运动D.此时所成像到镜头的距离在变小11.(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B.乙中 B 物体静止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12.(2024七下·平湖期末)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如图。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方案 照射光源颜色 背景板颜色 叠加光源颜色A 白 红 蓝B 红 蓝 黄C 蓝 白 红D 绿 绿 黄A.A B.B C.C D.D13.(2024七下·平湖期末)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发出一束竖直向上的光,射到桌面上方 1米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O点上。当平面镜绕O点转动时,发现反射光点在水平桌面上移动了1米,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22.5° B.30° C.45° D.60°14.(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所示,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稳定后两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和h2。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端液面的高度差 则A.B.左右两侧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不相等C.若从左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则Δh增大D.若从右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则△h 减小15.(2024七下·平湖期末) 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如图所示,蜻蜓点水时,引起水面振动,就会形成以点水处为中心的圆形波纹(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匀速传播。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10Hz~4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能听到蜻蜓飞行的声音B.蜻蜓飞行的方向沿 y轴负方向C.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D.若测得蜻蜓由第二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1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4m/s二、填空题16.(2024七下·平湖期末) 第33 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 26日在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9:30开幕,我国可以在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30收看开幕式直播,造成两地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选填“地球的公转”或“地球的自转”);当天,平湖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且昼长将逐渐变 。17.(2024七下·平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在校园劳动基地开展种植番茄活动,图甲为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1)播种不在冬季而选择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种子中胚发育而来,胚是由 发育而来。(3)番茄内部有许多白籽如图乙,这与雌蕊中 的数量有关。18.(2024七下·平湖期末)笛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音乐课上同学们吹奏时,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 而产生的;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更加用力吹奏,会改变声音的 。19.(2024七下·平湖期末)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和长木板进行如下实验:(1)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木块没有被拉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突然变大,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大于图甲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 ,图乙中铁块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铁块 (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3)图丙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是否需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20.(2024七下·平湖期末)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当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位置时,请在图乙北极上空俯视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标出晨线和昏线。21.(2024七下·平湖期末)生根粉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素,可刺激扦插或移植的枝条在切口处产生新的根系。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生根粉溶液浓度 (mg/mL) 0.5 1 1.5 2 2.5 3平均生根数(每组柳树插条取5根) 8 12 15 21 27 23(1)该实验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根粉溶液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mg/mL-3mg/mL,为探究柳树生根的最适浓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22.(2024七下·平湖期末)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科通过移动蜡烛,记录蜡烛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并绘制成图甲。(1)根据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在某次实验中小科将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蜡烛放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乙。①小科将光屏移至 刻度线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像;②小科将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线处,光屏移至 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 23.(2024七下·平湖期末)血液在流经血管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要使血液通过血管就必须在血管两端加一定的压强差Δp。 (本题中血管视作圆柱体模型如图,不考虑血管壁厚度)(1)有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S的水平直血管,血液以速度v匀速流动,求流量Q。 (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2)血液匀速通过长度一定的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为定值)。当血管截面积为S1时,两端所需的压强差为△P1,此时推动血液流动的压力大小为 (用字母表示)。(3)当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P2。请比较△P1、△P2的大小(写出比较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一定发生在初一,月食一定发生在十五十六。【解答】A.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故 A 正确;B.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故 B 正确;C.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故 C 正确;D.大潮不只发生在农历十五,故 D 错误;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地球上在晴朗的夜晚可看到星体,其中最亮最大的是月亮,水金火木等行星也能看到,但距离地球远所以看到的没有月球大。 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可能是上弦月,上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据此可确定选项。【解答】AB.上弦月是东边亮,AB错误;CD.木星和地球以及月球很遥远,不会和月球感觉如此的近,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然后太阳被遮挡 部分逐渐扩大,日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 去最多的时刻,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解答】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初亏从西边缘开始的,依次类推。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供体)几乎相同的动物。【解答】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生殖细胞结合,A错误;BC.克隆藏羊与普通藏羊a外观明显相同,因为羊a提供细胞核,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BC错误;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细胞b,卵细胞含有卵黄,可以提供早期营养,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解析】【分析】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所组成,在单一的细胞内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过程,并能独立生存于自然界的一类生物。单细胞生物包括鞭毛类有机体、原生植物(如兰绿藻、细菌等)、粘菌、地衣、原生动物、原生真菌等。【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B.大肠杆菌非常微小,要用显微镜观察,不可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B错误;C.细菌通过分裂繁殖进行繁殖,C错误;D.大肠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产生有机物,必须依赖于现成有机物为生,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体外受精的动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这种受精形式通常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并与其结合。【解答】A.卵生由卵提供营养,不需要母体提供营养,A错误;B.体外受精不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 ,B错误;C.营养繁殖是单亲繁殖,只具有母本的特点,C错误;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是母本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解答】A.发球时,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为球拍发生形变,A错误;B.飞行时,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没有球拍推力,B错误;C.下落时,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正确;D.静止时,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属于平衡力,D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摩擦。【解答】 A、以正在骑行的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 坐垫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B错误;C、 车把手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C错误。D、 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分析】人能看到BC路段的情况,是该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为了是光线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够射到AB路段上,就需要改变其传播方向,因此要安装一个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装置:凸面镜。【解答】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故答案为:B。10.【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镜越小像越大。【解答】A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AB错误 。CD.由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A、B,可知汽车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汽车是靠近摄像头。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甲为st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为vt图像,其中A为加速运动,B为匀速运动;【解答】A.甲中物体做匀速运动,A错误;B.乙中B物体做匀速运动,B错误;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等,没有相遇,B在前面,C错误;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x10m=100m,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在背景板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论用什么颜色的光照射背景板前的人,人在背景板上的影子都是黑色的。【解答】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所以在红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蓝色光、在蓝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黄色光.在黄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蓝色光,人的影子依然是黑色的,不能形成“有色影子”。方案C中,在白色背景板上的黑色影子,上叠加红色光,由于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白色背景板上的影子呈现红色。C正确;故答案为:C。13.【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 折射。而反射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由题意得,所以入射光与法线夹角等于45度角的一半,入射角为22.5度,原来入射角等于0度,所以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2.5°。故答案为:A。14.【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和两端液面到分界面压强相等即可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利用从左(右)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两侧液体增加的压强相等和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可以得出两侧液柱增加的高度关系,从而得出两端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解答】AB、取两液面分界面为水平面,如下图所示:由得,左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右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则有: ,即: ,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故AB错误 ;C、由可以知道,因为 ,所以 ,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稳定后,设左侧 液柱增加的高度为 ,右侧液柱增加的高度为 ,则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 ,即 ,因为 ,所以 ,因此从左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增大,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D、从右侧继续注入同种液体,两侧液柱增加的压强仍相等,但增加高度均为液体的高度,因此两端液 面的高度差将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最开始点的波传播范围越来越大,所以蜻蜓先在上面后在下面。【解答】A.蜻蜓点水时,由于水面形成圆形波纹,所以蜻蜓点水时引起了水的振动;由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10Hz~4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可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A错误B.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向下飞行,B正确;C.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C错误;D.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x2=3m,第三次点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从第二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为s=x2﹣x3=2m;因此蜻蜓的飞行速度v=s/t=2m/1s=2m/s,D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地球自转;昼长夜短;短【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公转【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现象,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现象以及昼夜长短变化。【解答】 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现象,导致北京是在凌晨,巴黎还在夜晚, 7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白昼更长,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导致昼长将逐渐变短。17.【答案】(1)春季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2)受精卵(3)胚珠【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解答】 (1)播种不在冬季而选择在春季的原因是冬季温度太低,春季温度相对比较适宜,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2) 番茄幼苗由种子中胚发育而来,胚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3) 白籽是种子,是由雌蕊中的胚珠发育而来,胚珠很多,则种子有多个。18.【答案】振动;音调/频率;响度【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响度又称音量,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与声强密切相关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更加用力吹奏,人们听到的声音感觉音量变大,是改变声音的响度。19.【答案】(1)等于;不变(2)压力变大;不受(3)不需要【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实验中, 木块没有被拉动 ,此时拉力与摩擦力为平衡力的关系,大小相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便可知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运动速度无关。【解答】(1)实验中, 木块没有被拉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拉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图乙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大于图甲实验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铁块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二者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铁块不受摩擦力。(3)如图丙所示,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丙实验中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20.【答案】【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解析】【分析】 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解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的D位置时,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按地球自转方向,上面半条经线是由夜入昼为晨线,下面半条经线为由昼入夜为昏线。21.【答案】(1)缺少空白对照组(2)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溶液浓度)、无关变量的控制(植物生长状况等)、因变量的观测(生根数量)、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根柳条,平均分成4组,每组5 根;②将各组柳条的切口处分别浸泡在浓度为 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将其取出;③将取出后的柳条的切口处分别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几天后,观察记录柳条的生根数。或用表格表示:生根粉溶液浓度(mg/mL) 2.2 2.4 2.6 2.8平均生根数(每组柳树插条取5根)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分析图表:该实验目的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生根粉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根的长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生根粉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2 -3mg/mL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在2-3mg/m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据此答题。【解答】(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组,即缺少生根粉溶液浓度为0的对照组;(2)关键要抓住实验的目的,分清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拟定设计思路,然后结合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22.【答案】(1)10(2)80cm;70cm;t=s/v=5cm/1cm/s=5s【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焦距2倍。【解答】(1) 根据图像可知,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是20cm,此时物距等于焦距2倍,所以焦距为10cm;(2) ① 物距等于15cm,由图像甲可得此时像距为30cm,所以小科将光屏移至80cm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② 小科将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线处, 物距等于20cm,像距也要等于20cm,所以光屏移至70cm处, 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23.【答案】(1)Q=V/t=SL/t=Svt/t=Sv(2)△P1S1(3)Q 不变 .∵ S1 >S2∴ v1< V2∴ f1 < f2则或: 受到的阻力和流速成正比可得到f =k v (k为常数)因血液匀速流动时,血管两端压强差产生的压力与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积为S1时,有. ①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有 ----------②因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所以, 即 由 可得: -④已知 由③④可得: 所以,【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解析】【分析】(1) 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等于v,横截面积为s,单位时间流过体积即流量为Sv;(2)压力差等于压强差乘以横截面积,所以压力大小等于压力差即为 △P1S1 ;(3) 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 ,流速必须变大, 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为定值) ,所以阻力也要变大,匀速流动,压力等于阻力,阻力变大,压力变大,压强差必须变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抽测素养试题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抽测素养试题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