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摹声至文,绘音圣手——《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的意境美和神奇美。
2、通过对诗歌意象、炼字、情感的分析,掌握侧面烘托的手法。
3、体会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意象、炼字、情感的分析,感悟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凄艳诡谲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播放视频:吴琳老师独奏的箜篌《梅花三弄》。
美妙动听的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有些文字,却能传递出音尘绝唱。以文为引,带我们领略那千年高歌。听,那古木低鸣长啸,惊得那天边彩云也驻足一窥究竟。听,那丝竹与手指缠绵,似引来了亘古哀怨。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
2、李贺知多少
(1)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世称李昌谷。一生愁苦抑郁不得志,体弱多病。
(2)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3)常以神仙鬼魅为题材,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打造凄艳诡谲的诗风,后人称他为“诗鬼”“鬼才”,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4)青少年时,才华出众,父名晋肃,因避父讳终生不得登第,仕途坎坷,卒时27岁。
二、文本探究
学习活动一:听、读
1、听录音,找出诗歌的韵脚。注意读音、节奏、情感、轻重缓急。
2、学生范读诗歌
学习活动二:研、读
1、齐读前四句,思考:李贺为什么要让李凭在第四句才出场?这样有何妙处?
明确: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诗的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写出了箜篌构造精良,以此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第二句写乐声,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写悦耳的歌声一传出,浮云便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从侧面衬托乐声。第三句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第四句才点出演奏者的姓名,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先写琴,再写声,然后再写人,这样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2、诗中哪些句子是正面刻画音乐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后诵读并赏析。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作者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从听觉、视觉角度“以声摹声”,“以形写声”,乐曲时而激越得像昆仑玉石碎裂的声音,时而和缓得像凤凰唱和的声音,时而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时而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3、明星的演唱会都会有很多粉丝参加,那么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这些“听众”有何反应?
明确:
天空浮云——驻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高贵紫皇——闻声而出
补天女娲——如痴如醉 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伐树吴刚——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聚精会神
4、“粉丝”们听李凭演奏时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
明确: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通感、夸张)运用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学习活动三:品、读(品味诗歌的炼字)
一首经得起岁月淘洗、经得起众生咀嚼的诗歌,往往会在遣词造语上狠下功夫。而“鬼才” 诗人李贺在炼字上呕心沥血,追新求奇,用词怪异,呈现出一种神出鬼没的气韵美。
明确:(1)空山凝云颓不流的“颓”:此句化用了《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如果说原句中的“遏”表示的是浮云被歌声震动,因而驻足不前的形象感的话,那么,李贺诗中用“颓”这一形容词来限定“云”的停滞不动,表达其凝神谛听的音乐效果时,还产生了一种衰颓无力的消沉感。
(2)“昆山玉碎”的“碎”:以玉石碎裂的声音模拟乐声的清脆之音并不少见。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小不同的珠玉落在玉盘上的声音表现琵琶曲清脆悦耳、大小弦交错的乐调变化,形象可感。同是借用玉石意象,李贺却将一串串珠玉夸大为整个昆山的玉石碎裂,将原本珠玉的清脆之声扩大为山崩地裂的轰塌感,壮阔之余,不免引人震惊耸动。
(3)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逗”强调秋雨是被音乐吸引而来的,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秋雨沛然的景象巧妙地联系起来,突出了音乐的感染力。
(4)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老”“瘦”:以“老”写鱼,以“瘦”状蛟龙的写法异于常人。我们通常所说的鱼总是灵动有活力的,而蛟龙更给人以健硕雄壮之感。而李贺笔下的“老鱼”“瘦蛟”因音乐魅力而跳跃起舞的画面就显得怪诞了许多,不仅毫无美感,反而呈现一种瘦骨嶙峋却仍勉力支撑的枯老状、怪异感。
三、课堂检测:
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音乐片段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明确:①描写手法不同,《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以侧面描写为主。而《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变化,以直接描写为主,侧面烘托较少。
②结构方式不同,李诗先写闻乐声,再见其人,乐师的形象是慢慢展开的。白诗则是由人引声,由声再写人,有明显的叙事主线。
四、课堂小结
音乐无形,摹声尤难。诗人李贺运用多种技巧来描摹听乐的感受,可以说诗成就了音乐,也可以说音乐成就了诗。难怪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五、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思考: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附: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箜篌构造
演奏者 奇特的想象
天上 大胆的夸张 惊天地,泣鬼神
神山 侧面烘托
月宫 形象的通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