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下7《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5个字,会写9个字,会写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4、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教学重难点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教学过程A环节 板书导入板书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批注“出色”(解读)1、问题一:小朋友,什么是“出色”呢?预设:优秀、特殊、表现好……2、问题二:读课文,看看文中“出色的马”究竟是什么?学生朗读全文。生:出色的马就是一根柳枝。3、问题三:读第6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么写这匹出色的马的?(设计意图:教师不要给学生结果,要给过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拆完再合,一拆一合,孩子会记一辈子。)4、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怎么看出它出色呢?)齐读第7自然段:师:为什么说它出色呢?生:跑得快。妹妹说“我早回来了!”指导朗读:我早回来了!师:是啊,多快啊!师:作为一匹马,“出色”除了“快”以外,还很“有力”。从哪儿能看出来呢?生:蹦蹦跳跳指导朗读:蹦蹦跳跳(把力气读出来)(设计意图:注重了字词、字词背后的意义、朗读。)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出色。板书:出色快 有力师:实际上这匹马就是柳条啊。5、真正“出色”的是什么?拓展阅读:《京剧趣谈》中关于马鞭的段落。(加拼音或引入视频介绍)师:你觉得真正“出色”的是什么?生:爸爸生:家人生:亲子关系生:童心生:父爱生:想象力(设计意图:步步是小朋友能抵达的,如此开放式的教育,对孩子而言是各取所需、各有所长的课堂,不同的孩子在课堂中获得不同的成长。)6、明确故事的结果师:同学们,每个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师:你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一共有七个自然段,那你觉得我们刚才读的6、7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经过还是结果?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起因、经过、结果是大概念。二下的学生要逐渐向三上的学习过渡。)7、引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师:整个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傍晚开始,到最后回到家是故事的结局。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这个故事的起因吧,看看他们一家人为什么要出游啊?我们去看看这个故事的经过吧。他们走了多远啊?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他们走得累不累啊?为什么他们需要一匹马啊?B环节 读故事的起因1、朗读第1-2自然段,理清故事的起因师:同学们,这段中讲到是什么时间一家人出门呢?生:春天的傍晚。师:他们到哪里去?生:郊外。师:都有谁去呢?生:妈妈、妹妹、爸爸和我。师:1+1 1+1 1+1+1+1=4(一家人)(一家四口)师:他们一家人干什么呢?生:散步。师追问:什么叫散步呢?生:慢慢地走。师总结:一家人在郊外散步,一边慢慢地走一边欣赏风景。2、再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师:这一家人欣赏什么呢?请你再读读1-2段,边读边适当批注。学生汇报:“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1)“碧绿碧绿的”师:什么是碧绿碧绿的?①前面学过“碧玉妆成一树高”(联系第一课的古诗《咏柳》)②为什么不写“碧绿的”?(对比碧绿碧绿的和碧绿的)③朗读指导:叠词“碧绿碧绿”要重读,语速稍慢。学生朗读(2)“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师:层层波纹说明波纹怎么样?生:波纹多。生:波纹密师: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朗读)想象“微风吹过”,轻轻的,柔柔的,心中感觉暖暖的,朗读语气自然柔和,语调适中。“泛起层层波纹”,微风中我们仿佛看见河水“泛起层层波纹”,朗读时,语速可以稍缓,仿佛层层波纹荡漾开去。学生朗读(3)“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长长的小路,一边是“碧绿碧绿”的小河,一边是“匆匆绿绿”的田野,置身其中,已然被“小路”和“田野”深深吸引。怀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边读边有种迫不及待想摸一摸、躺一躺的冲动,“柔软”读得舒缓,“绿毯”读出重音,以示强调。学生朗读(4)“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朗读指导:想象“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时的样子,朗读时语速可轻快,表现出欢悦、有趣。“笑”,突出文中我和妹妹当时的表现和感受,语音可略微加重。学生朗读再次回扣前文,一起朗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河边的田野像柔软的绿毯,让人感觉特别舒坦。让我们把这样的感受送进文中,读出来吧,一起朗读1-2段。学生朗读,读出舒服之感。3、朗读第3自然段,承上启下。师:河边像柔软的绿毯,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师:这么舒服,你会不会越走越远?会不会越看越爱?生:会。师:于是,不知不觉中,一家人已经走出好长一段路了。师:请你朗读第3自然段(百字作文嵌入课文中进行)师: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的路 ?生: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的路长了。师: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的时间 ?生: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的时间久了。师: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路的人也就 ?生:不知不觉中,一家人走路的人也就累了。师:是啊,走的路长了、时间久了、走的累了,却还不想回去,这就是恋恋不舍。(设计意图:为引出下文做铺垫,注重课文的第三段,出色的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走得累了;也为后文埋下伏笔。)C朗读故事的经过 体会人物的心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1、妹妹:求(1)试着:读出“求”字,读读妹妹话。朗读指导:将儿童撒娇的语气和神态通过朗读来体现,语速稍慢,“抱抱”重读,体会求抱的天真之趣。(2)试想:妹妹到底累不累?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很累?生:累。累。(3)试探:当你觉得累的时候,你想要妈妈抱,你会怎么试探?学生交流表达师:可见,妹妹是一个非常可爱、真实的小朋友。2、妈妈的回答(1)妈妈的回答真不真?妈妈回答说她也累,抱不动,是真的吗?(前面百字为证,全家人走到这里,累不累?都很累了。)生:真的累。(2)妈妈该不该拒绝妹妹?生:该。生:不该。学生展开讨论。(思辨环节,言之有理即可。)生:我是妈妈,再累也要抱孩子。生:我是妈妈,不抱孩子,让他自己成长。2、爸爸的回应师:爸爸是怎么做的?生:爸爸递给妹妹一根柳条,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D环节 再读“出色” 深化主题朗读第6-7自然段1、谁最出色?师:你觉得一家人中,谁最出色?(妹妹很真实。妈妈很理性,爸爸懂得教育孩子。)生:妈妈,冷静,智慧。师:是啊,妈妈知道妹妹的需求,很冷静地回应了妹妹,智慧地拒绝了妹妹,妈妈的回答语气是轻柔,拒接是合理的。生:爸爸,有创意,懂小孩。师:是啊,爸爸将一根柳枝拾起,充满期待地告诉妹妹可以把它当做马,鼓励中尽显父亲的智慧。这是一位深爱孩子的父亲,他对女儿的喜好了如指掌,充满童心且善于呵护童真。生:妹妹,可爱,懂得自我调整,开始想撒娇,后来也懂得独立。师:返回途中,妹妹感觉疲倦,求爸爸妈妈抱被拒绝后,没有撒泼耍赖,而是立刻调整好心情,从求抱时的沮丧变成骑“马”时的高兴劲儿,妹妹跨上“马”在其乐无穷的游戏中完全忘记了疲劳,真是天真可爱,孩子气十足。生:“我”,①(妹妹要求抱的时候)我不添乱,说明“我”很独立。②妹妹骑着马回家时候,我不说破,说明“我”支持爸爸妈妈。师: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彼此之间有求有应,他们的“应”不是简单的照办,而是充满期待,给予鼓励,巧妙激发,散发着生活的芬芳,让人心生美好。3、什么是出色的马?(拓宽思路)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你觉得什么是出色的马?生:爱生活是出色马,一家人郊外散步。生:有创意。师: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一家人互相关心。师:家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师:随时保有好心情。课堂总结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这一家人到郊外去散步,多么快乐、幸福啊!读着这篇课文,老师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明媚的春光图、和谐的家人关爱图。请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画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