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类课型--以小学语文《电车上的陌生人》为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类课型--以小学语文《电车上的陌生人》为例

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类课型--以《电车上的陌生人》为例
第一类:导读课——阅读导航引领
“阅读导航”的作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剧透”书中的某些故事情节,但不完整介绍整本书内容,用一系列活动点燃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第二类:推进课——阅读笔记助推
在推进课中,教师会利用“阅读笔记”这一形式,以交流、解惑、分享、接龙等活动,启发学生运用预测、比较、统整、图像化等阅读策略画一画、记一记,从而掌握阅读策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进而实现对整本书的深入理解。
第三类:分享课——落实阅读测评
在分享课中,依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业标准与评价要求,从“整体感知”“提取信息”“解释推断”“评价鉴赏”“转化运用”五个层面落实阅读测评。
01
第一课时:导读课
【学习目标】
1.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本书的兴趣。
2. 借助阅读笔记,运用联结、提问、预测、推论、统整、转化、图像化等阅读策略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内容。
3. 初步了解书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4. 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感受情节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
一、依据情境,实施联结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会不会信任陌生人?比如在这些场景下:帮你找妈妈,放学路上开车送你回家,危难之际保护你的生命安全等。如果是你别无选择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期待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动人故事。
(运用阅读笔记和联结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回想此前阅读过的与二战相关的书目。)
(学生运用“联结”策略的阅读笔记)
二、依据封面,引发猜想
1. 提取关键信息:战斗机、电车、大手拉小手等。
2. 预测:
· 战斗机:表明故事可能发生在一座被轰炸的城市;
· 英文原著书名"THEEND OF THELINE"意思是“最后一站”,也可指“最后一次机会”;
· 电车:也许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 大手牵着小手:也许是一个成年人照顾着一个小孩。
(运用提问和预测的阅读策略,对封面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
(学生运用“提问”策略的阅读笔记)
三、结合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
《电车上的陌生人》的故事发生在1942—1945年二战期间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欧洲战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军迅速占领了很多欧洲国家,并于1940年入侵并占领荷兰。纳粹抓捕并杀害了上百万在他们眼中属于“劣等民族”的人。其中犹太人遭受了最惨重的磨难,他们被迫戴上黄色六芒星来表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被无情地抓捕甚至迫害致死。很多犹太人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不得已把他们送到陌生人的怀抱。然而当时,所有帮助犹太人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施以援手的人会面临死亡的惩罚。
(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预测书中描述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运用“预测”策略的阅读笔记)
四、了解人物及其联系
让学生罗列书中所出现的主要人物,碧翠丝、哥特尔汉斯、哥特尔拉尔斯、沃斯太太、丽芙、朱迪斯,并猜想人物关系,简单介绍。关注情节,预测人物心理及事件发展。
(运用推论、统整、转化、图像化的阅读策略,对书中情节进行多元化的自主学习。)
// 情节举例1:
“你得理解我,我也有孩子,要保护他们。邻居要是看到肯定会去举报我们。要是纳粹发现你们在这儿,那我们都死定了……换了你会怎么做?”
思考:这段话你认为可能是谁对谁说的?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 情节举例2:
汉斯和拉尔斯互相看了一眼。怎么办?他们站在街角,茫然不知所措。解决问题的还是碧翠丝。她走到汉斯和拉尔斯中间,伸出小手,抓住他俩的手。活了大半辈子,汉斯和拉尔斯第一次感受到被别人温暖的小手握着是什么感觉。拉尔斯觉得掌心仿佛突然涌起一股温暖的潮水。汉斯觉得好像地球上最温柔的小动物,比如一只小鸟,在他手里筑了巢。
思考:为什么是第一次感受到被别人握着手是什么感觉?你感受到兄弟俩内心怎么样的情感?
02
第二课时:推进课
【学习目标】
1. 继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本书的兴趣。
2. 借助阅读笔记,运用联结、提问、预测、推论、统整、转化、图像化等阅读策略了解故事内容。
3. 感受书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特殊时期下人性的光辉。
4. 鼓励每位同学都勇敢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过程】
一、同学互相问答,回顾故事内容,激发交流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以帮助学生回顾书中故事,保持阅读的兴趣和继续探索、交流阅读的体验和收获。例如:
下列情节来自本书,请你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正确的排序。( )
A. 希特勒青年团的小伙子称碧翠丝是自己的妹妹,纳粹士兵才没有带走碧翠丝。
B. 汉斯和拉尔斯称碧翠丝是自己的侄女,纳粹士兵才没有带走碧翠丝。
C. 朱迪思和碧翠丝乘坐电车时,朱迪思不幸被纳粹发现并带走,为了保护女儿,下车前她没有回头看。
D. 丽芙太太把碧翠丝推出后门,自己却被纳粹士兵带走了。
二、转化角色讲故事,说出读后感受
师:作者麦凯伊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温暖的故事,你能以剧中人的身份,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为我们讲这故事的一个片段吗?你可以是碧翠丝,汉斯或拉尔斯,可以是沃斯太太,也可以是丽芙。
1. 学生自己练习讲故事。
2. 学生展示讲故事,大家猜他的角色。
3. 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分享哪个角色的表现让你最感动?
角色预设1:我觉得希特勒青年团的小伙子最让我感动。他本来是希特勒的追随者,和这些荷兰人、犹太人都是敌对方,而且一开始就知道碧翠丝不是哥特尔兄弟的侄女。但是他不但没有拆穿碧翠丝,后面还帮助了她,他的行为特别了不起。
角色预设2:我觉得丽芙最让我感动。她不仅特别真诚地对待碧翠丝,而且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本能地保护了碧翠丝,她特别伟大。
三、关注内容,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问题举例1. 很多同学都对电车上希特勒青年团的小伙子印象深刻,你能评价一下这个小伙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举例2. 拉尔斯骑着自行车去乡下换食物时,大家都很担心他,我们来找找,说一说碧翠丝、汉斯、沃斯太太分别的表现。比如,碧翠丝这么担心拉尔斯,为什么见面后却否认呢?
四、梳理时间轴,猜测故事后续,保持阅读兴趣
(故事情节的时间轴)
1. 认真读书的你们一定发现了第1章、第9章、第17章开头,都记录了故事发展的时间,可见时间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作用。我们除了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讲故事,还可以结合目录标题,按时间轴梳理一下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2. 1945年、1960年、1973年分别出现在第18、19、20章的开头,你能结合目录标题,继续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吗?例如,1960年题目是“告别”,可能是和“沃斯太太”告别,因为她已经是98岁高龄;也可能是和“哥特尔兄弟”告别,因为他们可能离世了,也可能是碧翠丝和他们分开了。
3. 根据故事已有信息,你觉得碧翠丝妈妈和丽芙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集中营”,你对此有多少了解?
4. 碧翠丝妈妈和丽芙最后有没有回来呢?我们继续阅读剩下的内容吧。
03
第三课时:分享课
【学习目标】
1.能够从不同方面向他人推荐书籍,把握内容要点。
2.能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推荐理由,重点突出,抒发真情实感。
【学习过程】
一、读书名言导入,揭示习作主题
1. 教师分享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例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与读书相关的名言。
二、回顾阅读体验,梳理推荐要点
设计情景任务:如果让你向他人推荐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推荐呢?
1. 下发“分享纸”,请学生用一两句话写下本书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 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感受并进行本组成员“分享纸”上内容的归纳与分类。
3.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分享,讨论与归纳“分享纸”的内容。
4. 教师整理归纳,进行板书。
小结:原来在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推荐和分享。
三、尝试完成习作,组内评价修改
1. 选择推荐理由,尝试列写提纲。
师:阅读过《电车上的陌生人》后,你最想推荐的理由有哪些呢?请在阅读学习单上选择,并在旁边用“★”(满分为五颗星)进行标识完成习作提纲。
推荐理由:(1)情节曲折离奇,十分有趣;(2)人物形象突出,个性鲜明;(3)文字充满真情实感,感人至深;(4)故事背后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深思。
2. 以“情节曲折离奇”为例,分享推荐方法。
(1)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忆《电车里的陌生人》中的主要情节。
(2)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尝试说一说《电车里的陌生人》曲折离奇的情节。
(3)教师出示例文片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如何把推荐理由写具体的方法。
(4)根据范例,简单梳理方法。
① 先简单介绍曲折的情节,再写自己的感受。
② 先写自己的感受,再写曲折的情节。
③ 情节与感受交织出现。
3. 完成习作片段,组内评价修改。
4. 借助名家书评片段,感受名家风范。
教师出示:
《电车上的陌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本弘扬人性的优秀读物,不仅在于历史的宏大背景,还在于故事由始至终洋溢的温暖与关爱。战争结束后不久,汉斯和拉尔斯就退休了。由于他们没有子女,朱迪斯便悉心照顾着他们,就像他们悉心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碧翠丝也热情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他们以欢乐和幸福。
《电车上的陌生人》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告诉我们:只要人性尚存,陌生就不是障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正义感更是力量无穷。
如果说,《安妮日记》揭露了德国纳粹党的罪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最佳罪证,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那么,《电车上的陌生人》这本朴实温暖的小说则是对那些普通人的致敬。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做出了英雄般的壮举,他们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5. 根据意见,修改习作片段并进行班级展示。
小结:在推荐时,抒发你的真情实感,用你在阅读过程中最真实的感受打动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四、拓展延伸,开展班级“好书推荐会”
我们阅读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一位好朋友,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1. 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电车上的陌生人》这本书籍的推荐习作。
2. 开展一次班级“好书推荐会”,看看谁的推荐书籍最受大家欢迎。
五、情景剧感受文本,激发兴趣
让学生把文本改成情景剧,以表演的方式来陈述、展现书中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情绪。例如:情境介绍:汉斯是电车司机,拉尔夫是售票员,擅长观察人们。一天。他注意到一个神色紧张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上了电车。接着,纳粹上了电车,检查人们的证件……(选自《电车上的陌生人》第2章)
情节概述:“快点快点!”士兵又吼起来。女人下车的时候没有回头看哪怕一眼。另一个士兵马上把她押走了。
怎么办?拉尔斯的目光又转向了那个孩子。她在发抖。士兵正在和孩子说话……拉尔斯喘起粗气来。他是个安静沉稳的男人,情绪上很少有大起大落。他从来没站出来为谁说过话,从来没有……他说着学校里学来的德语,生硬地说:“这孩子不是那女人的,她是……”“她是我的……侄女。”
六、课程总结,书影推荐
战争展现了人性的残酷,更彰显了人性的温暖。推荐或者交流其他类似的作品,包括书籍或影视作品,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等。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教学主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