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课堂达人》整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课堂达人》整册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知识要点:
(1)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3)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知识解读:
(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 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学霸笔记:
(1)如何理解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①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最重要的水源。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留下的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农业的发达使尼罗河沿河地区村落城市兴起,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2)金字塔是王权的象征,是法老的陵墓而非宫殿。
知识点2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要点:
(1)两河流域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小国,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知识解读:
(1)“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4)《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学霸笔记:
(1)两河流域文明不等于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
(2)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颁布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知识点3 古代印度
知识要点:
(1)公元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种姓制度。
(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知识解读:
(1)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种姓制度
(3)四个种姓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4)佛教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5)佛教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学霸笔记:
(1)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是以姓氏为划分标准的,是以出身划分标准的。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四大古代文明辨析比较
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位置 非洲东北角 亚洲西部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
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成果 金字塔、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梵文、佛教 甲骨文、青铜器
共同点 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建立起奴隶制度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古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
【经典例题】(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这一文明成果诞生于下列哪一大河流域(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其文明主要来源于尼罗河的馈赠,故选D;黄河、长江流域诞生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A;印度河、恒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古印度文明,排除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
解题关键:熟悉历史地图,能够用历史地图解决相关问题。
【中考对应训练】下图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C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佛教 D.甲骨文、青铜器
【答案】A
解析: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A项正确;“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对应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甲骨文、青铜器”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BCD项。故选A项。
考点2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经典例题】(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这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成就卓著,但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不大……因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只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该文明是指(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A
解析:材料所述是古埃及文明的内容,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与材料“……人只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不符,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与材料“因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不符,排除C项;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不同古代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古迹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象征,A是金字塔,A项正确;B是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是中国的长城;D是古代印度的佛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考点3 《汉谟拉比法典》
【经典例题】(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图中的石柱记载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这一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历史地位。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 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条文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等级制度的,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4 种姓制度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具首陀罗,A项正确;B项是中国的分封制,排除B项;C项是欧洲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C项;D项是日本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并对古代不同地域的等级制度加以区分。
【中考对应训练】(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A
解析: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不能通婚等,A正确;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故选A。
考点5 佛教
【经典例题】(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答案】B
解析:主张“众生平等”,也就是反对等级特权,B项正确;早期佛教没有尊奉皇帝和老子,针对的也不是犹太人,排除AC项;早期佛教的出现是为了破除种姓之间的界限,而非解决水源和牧场的资源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佛教教义及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佛教( )
A.“忍耐顺从”的思想 B.“众生平等”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独尊安拉的思想
【答案】B
解析: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宣扬“众生平等”,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忍耐顺从”的思想、因果报应的思想,排除BC项;安拉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排除D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金字塔反映的实质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多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易错解答】B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认识到金字塔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建不成金字塔。
【解题总结】要思考历史事物背后的逻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强化训练】(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B.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建筑材料非常丰富
【答案】C
解析:古埃及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组织力量强大,这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就说明了这一点,C项正确;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建筑材料非常丰富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易错点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混淆
【易错题】(2022·青海·中考真题)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以下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阿拉伯数字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准确记忆不同地域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
【解题总结】把同类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加以比较记忆。
【强化训练】(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述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写成。B项正确;阿拉伯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拉丁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3:种姓制度中各种姓的组成、权利和义务混淆
【易错题】(2022·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期末)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
A.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B.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C.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 D.向国王多纳税以寻求爵位
【易错解答】C或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不理解印度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
【解题总结】注意把握知识细节,灵活运用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训练】(2022·四川广安·九年级期末)在古代印度,有一位10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A
解析:“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官吏,第三等级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所以题干反映的孩子是婆罗门,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知识要点:
(1)希腊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4)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知识解读:
(1)后来迈锡尼文明中断,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2)希腊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3)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4)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学霸笔记:
(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它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当时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还局限于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广大奴隶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自然没有公民权。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①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 经济联系 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 经济文化 中心。
知识点2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要点:
(1)公元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5)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知识解读:
(1)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4)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5)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6)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学霸笔记:
(1)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 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2)古代东西方文明起源之比较
地域 古代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欧洲海洋文明
典型代表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古代希腊、罗马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成果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青铜文明 奴隶主民主政治
基本特征 经济:农业经济;政治:中央集权 经济:工商业发达;政治:民主政治
知识点3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知识要点:
(1)《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希腊建筑主要体现在神庙。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4)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并称“希腊三贤”。
(5)《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6)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知识解读:
(1)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3)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帕特农神庙。罗马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4)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5)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学霸笔记:
(1)《荷马史诗》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史料。
(2)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古希腊城邦
【经典例题】(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可知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希腊古典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海外贸易发达,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知道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及这种特点形成的地理原因。
【中考对应训练】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8—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古代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罗马文明
【答案】B
解析:产生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的文明,是古希腊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实行的是奴隶制君主专制统治,而且古埃及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兴起于西亚两河流域,与题干不符,排除AC项;古罗马文明兴起于地中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2 雅典民主政治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准备排演历史剧,光荣属于希腊,下列剧本内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是( )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D.奴隶和妇女拥有政治权利
【答案】D
解析: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只要本邦成年男子才享有民主权利,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排除。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中考对应训练】(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项正确;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项;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项;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3 亚历山大东征
【经典例题】“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元素的文明诞生了。”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的征服( )
A.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辉煌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使得东方文明逐渐衰落 D.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也将东方文化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元素的文明诞生了”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A项;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项。
解题关键: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远征至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是( )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答案】C
解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考点4 《十二铜表法》
【经典例题】(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则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
A.《万民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典》
【答案】C
解析: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C项正确;《万民法》是调整罗马人和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法典,排除B项;拿破仑时期制定《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所拥有的历史地位。
【中考对应训练】(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改编)“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排除A项,D项正确;平民和贵族不可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与雅典社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5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经典例题】按要素分析是认识历史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下列要素,推断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
【答案】B
解析: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很快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B项正确;亚历山大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杰出皇帝是查士丁尼,法兰克王国是欧洲封建国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准确记忆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其扩张的经过。
【中考对应训练】下图是古代某国的扩张示意图,公元2世纪,该国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版图达到最大,该国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罗马帝国 D.古巴比伦
【答案】C
解析: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该国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版图达到最大,地跨亚欧非三洲,C项正确;古埃及疆域最大时地跨亚非, 古希腊是欧洲国家, 古巴比伦是亚洲国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考点6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经典例题】(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莎士比亚
【答案】A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A项正确;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排除B项;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排除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中考对应训练】(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希腊神话影响广泛,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明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准备开展“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最好查阅(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答案】D
解析:《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D项正确;《神曲》 《哈姆雷特》体现了人文主义,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字作品,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古希腊城邦与古罗马城邦混淆
【易错题】(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的城邦达到全盛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主政的城邦是( )
A.斯巴达城邦 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 D.罗马城邦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没有把两者的区别搞清楚。
【解题总结】对于类似的知识可以列表总结对比。
【强化训练】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
A.古罗马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阿拉伯文明
【答案】B
解析:托马斯·卡伦德的叙述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相符,B项正确;古罗马文明吸收了一部分古希腊文明,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古巴比伦文明在两河流域,排除C项;阿拉伯文明在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2:古希腊艺术与古罗马艺术混淆
【易错题】“虽然古代希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它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独领风骚。”下列能为这段言论提供论据的是( )
A. B.
C. D.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特点一样,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相似的东西往往容易搞混。
【解题总结】列表比较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成就,有比较就有鉴别。
【强化训练】如果你要参观帕特农神庙,应该选择的国家是( )
A.埃及 B.意大利 C.希腊 D.印度
【答案】C
解析: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建筑艺术杰出,其中的代表就是帕特农神庙,C项正确;古埃及的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建筑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古印度的文明代表是佛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易错点3: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混淆
【易错题】(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改编)2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罗马共和国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A
【错因分析】对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记忆错误。
【解题总结】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不同的政治特征,才能更好地区别记忆。
【强化训练】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丙处应该填写( )
A.罗马城邦 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C项正确;ABD对应的是甲乙丁,排除ABD项。故选C项。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知识要点:
(1)1世纪时,基督教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是“救世主”。
(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
(4)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
(5)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知识解读:
(1)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 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4)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
(5)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学霸笔记:
(1)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政治方面,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各级封建主。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王权受到削弱。
②经济方面,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经济发展缓慢。自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③思想文化方面,基督教会垄断了宗教、文化、教育,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
(2)在克洛维的统治下,法兰克王国强大起来,至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 交织。以土地 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知识点2 西欧庄园
知识要点:
(1)西欧庄园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知识解读:
(1)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2)关于庄园法庭
①主持者: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②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
③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
④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⑤作用:起着维护庄园 公共秩序 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学霸笔记:
(1)农奴是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农民是既有自己的土地,又有自由的人。
(2)庄园是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单位,里面的农奴是生产的主要劳动者,他们促进了庄园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又受到领主的残酷剥削,从而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庄园不仅是经济组织,还是政治组织,构成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3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知识要点:
(1)从10世纪开始,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3)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知识解读:
(1)城市自治斗争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 封建领主 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
史实 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斗争,常用的手段是 金钱赎买 和武力斗争
结果 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 城市法庭
影响 国王给城市颁发 特许状 ,既削弱了 割据势力 ,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2)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3)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 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5)大学的课程设置:①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②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
学霸笔记:
(1)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①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②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城市里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③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3)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的比较与认识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时间 公元前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教权与世俗权力斗争激烈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庄园为单位
城市 城市规模大;以政治职能为主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以经济职能为主
思想文化 文学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
认识 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政治体制成熟、经济结构稳定、思想文化繁荣的特点。这些特点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绵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却也是禁锢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枷锁。换言之,正是由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黑暗,才刺激人们较早地寻求近代社会的曙光。正如丹皮尔所说“(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
知识点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要点: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第二年,他开始组织编写《罗马民法大全》。
(3)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知识解读: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关于《罗马民法大全》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 《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 罗马民法大全 》
内容 承认 奴隶 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评价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 欧洲民法 的基础
(3)7世纪起, 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学霸笔记:
(1)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2)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①客观原因:外族的入侵;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②主观原因: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封君封臣制度
【经典例题】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由此看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是( )
①权利与义务交织 ②独立的自给自足的
③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④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所述的内容,与①③④对应;“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一般是指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而封君封臣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②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
【中考对应训练】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下列语句能体现这种制度的是( )
A.“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答案】C
解析: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法律的效力,B项强调的是城市的自治权,D项强调的是知识的作用,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BC项。故选C项。
考点2 基督教
【经典例题】基督教由民间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 )
A.基督教的势力不断发展
B.罗马法不断健全,社会稳定
C.基督教教义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
D.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
【答案】C
解析:基督教的势力不断发展、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是因为该宗教有利于巩固其统治,C项正确,排除A、D两项;罗马法不断健全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基督教被统治者支持的原因。
【中考对应训练】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及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主要集中于欧洲地区
B.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C.基督教对人性的压抑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中世纪基督教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
【答案】D
解析:在中世纪,基督教封建统治阶级联合起来,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不是和资产阶级联合,所以表述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考点3 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经典例题】(2022·海南·中考真题)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庄园的流行早于城市的发展,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更早于庄园的流行,排除A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了解西欧庄园、城市和大学发展的时间线索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考对应训练】(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答案】C
解析:随着城市的兴起,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C项正确;题干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并没有关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与题干不符;题干与大学的自治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B项。故选C项。
考点4 西欧大学的兴起
【经典例题】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兴起 B.教师行会
C.教会学校 D.大学的兴起
【答案】D
解析: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项正确;城市的兴起使得“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排除A项;教师行会得到了罗马教会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排除B项;教会学校不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理解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影响和大学的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1158年腓特烈一世在巡视意大利时,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规定:学者们不能因为债务问题而受到伤害和报复,违者将处以四倍的罚款;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大学推动市民阶层的出现 B.大学建立受到王权的影响
C.大学是城市自治的产物 D.大学具有司法独立特权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大学从国王手中获取了司法独立特权,D项正确;市民阶层推动大学的出现,排除A项;国王授予大学自治特权说的是大学的管理,而不是大学建立受王权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城市自治,排除C项。故项D项。
考点5 《查士丁尼法典》与《罗马民法大全》
【经典例题】《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C.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D.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皇权和教会利益,因此反映了该法典巩固政权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该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量刑定罪,排除B项;这一法典并不是为了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性质。
【中考对应训练】(2022·广西·中考真题)《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可知,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与西罗马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6 拜占庭帝国的特点及影响
【经典例题】“随着拜占庭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之间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西欧人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通过拜占庭的哲学家获得了亚里士多德作品的拉丁译本。”上述材料说明拜占庭帝国( )
A.对世界各地文化兼收并蓄
B.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C.孕育了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D.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文化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了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希腊古籍,为后来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影响,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版展厅帝国为对世界各地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体色的国家文化的信息,排除AD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排除C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拜占庭帝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评价的是(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拿破仑帝国
【答案】C
解析: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选项C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发展成为“查理曼帝国”之后,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AB排除;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影响甚大,D排除。故选C。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与查理曼帝国(查理)混淆
【易错题】学完世界古代史,小丽说:“真不可思议,今天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前居然是一个国家!”小丽说的这个“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罗马帝国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了解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题总结】掌握知识细节,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辨析清楚。
【强化训练】划分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献给教会的国王是( )
A.克洛维 B.查理 C.君士坦丁 D.亚历山大
【答案】B
解析:8世纪,查理在位时,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献给教会,B项正确;克洛维在位时皈依了基督教,排除A项;君士坦丁是罗马转换到基督教的第一个君主,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2:西欧庄园的组织管理方式记忆错误
【易错题】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形式是庄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
②庄园自营地的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③领主的佃户都是缺少自由的农奴
④佃户不可以使用庄园周围的共用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易错解答】B或D
【正确解答】A
【错因分析】不了解西欧庄园的特点与内部管理方式。
【解题总结】通读教材有关内容,全面了解西欧庄园的特点。
【强化训练】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庄园领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C.庄园领主可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D.庄园周围的“共用地”供领主使用
【答案】A
解析: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剩下的是佃户的“份地”。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庄园的周围的“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使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易错点3:庄园法庭的组织方式与作用理解错误
【易错题】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地点不固定
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常是处以劳役
D.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国家规范的法律体系
【易错解答】A或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对庄园法庭的参与人员、开庭方式、审判依据等理解错误。
【解题总结】此类问题知识细节较多,要注意辨析理解,避免把知识理解反了。
【强化训练】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表明( )
A.庄园法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法庭是西欧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
C.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权益
D.庄园法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答案】C
解析:中世纪西欧的庄园设有法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材料中佃户受到领主的处罚体现出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权益,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西欧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以及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易错点4:《罗马民法大全》和《十二铜表法》混淆
【易错题】(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易错解答】B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罗马民法大全》和《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影响混淆。
【解题总结】准确记忆《罗马民法大全》和《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在记忆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作用,并把二者区分开来。
【强化训练】它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万民法》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D
解析: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的是《罗马民法大全》,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万民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古代日本
知识要点:
(1)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4)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知识解读: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的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②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③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学霸笔记:
(1)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它使日本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实质是学习中国隋唐的先进制度文明。
(2)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知识要点:
(1)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2)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3)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知识解读:
(1)默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2)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 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 医学集成 》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学霸笔记:
(1)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人类社会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及认识。
方式:①和平交往(主要方式),如: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郑和下西洋等。
②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罗马扩张等。
认识:和平交往是人类发展的主流,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而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灾难和痛苦等。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大化改新的内容
【经典例题】下列大化改新的内容中,最核心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 B.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
C.统一赋税 D.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建立中央集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大化改新的影响。综上可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解题关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目的、性质,才能更好地记忆其内容。
【中考对应训练】“在长期的移植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拒:中国的经典、书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动日本进行改革。”7世纪后期的日本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奴隶在田间从事着劳动 B.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
C.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 D.郡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免
【答案】D
解析: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世袭,郡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免,D项正确;在经济上,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将土地分给公民,不能买卖,排除A、B两项;12世纪晚期,日本才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2 大化改新的影响
【经典例题】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答案】D
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正确;日本从镰仓幕府建立后,天皇的权力被架空将近700年,排除A;B项不是对日本社会性质的描述,排除B;C项说的是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排除C。故选D。
解题关键:理解大化改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
A.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大和民族的形成
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大化改新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是明治维新,AC不符合题意;促使日本大和民族的形成属于大化改新之前的事件,B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3 阿拉伯帝国
【经典例题】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下列不属于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现象的是( )
A.哈里发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B.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C.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
D.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纷纷出现
【答案】D
解析: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纷纷出现是中世纪西欧的状况,与阿拉伯无关,D符合题意。ABC项内容都是关于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现象的正确表述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解题关键:了解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不仅是帝国的最高元首,也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 )
A.军事侵略性的帝国 B.政教合一的帝国
C.宗教色彩显著的帝国 D.奴隶制君主帝国
【答案】B
解析: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特点是政权与教权合一。B符合题意, AC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考点4 阿拉伯文化
【经典例题】(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作品属于阿拉伯文学瑰宝的是( )
A.《荷马史诗》 B.《神曲》
C.《天方夜谭》 D.《人间喜剧》
【答案】C
解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C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神曲》 是意大利的但丁所著,排除B项;《人间喜剧》的作者是法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了解古代阿拉伯文明中各领域的主要成就。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华夏文明
【答案】C
解析: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属于阿拉伯文明,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5 伊斯兰教
【经典例题】电影《上帝的使者》讲述了穆罕默德与城市强权者们的斗争,穆罕默德和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据此可知,他们信奉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D项正确;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排除A项;基督教是传说中的耶稣创立的,排除B项;道教是中国土生的宗教,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理解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
【中考对应训练】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古兰经》 D.《道德经》
【答案】C
解析: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故C符合题意;《佛经》是佛教的经典,故A不合题意;《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故B不合题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老子的言论集,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混淆
【易错题】(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混淆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解题总结】了解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各自的背景、内容及对日本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强化训练】(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B项;大化改新与限制了天皇的权利、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易错点2: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顺序混淆
【易错题】某校九年级(8)班的学生在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重大活动按时间排序时产生了分歧。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开始在麦加传教
③建立穆斯林公社 ④攻占麦加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准确记忆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
【解题总结】理清默罕默德活动的线索,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强化训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是在穆罕默德逝世后,②创立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初,③出走麦地那是在622年,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是在610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④③①,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要点:
(1)租地农场出现,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雇佣关系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市民阶级兴起。
知识解读:
(1)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2)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学霸笔记:
(1)租地农场的出现和雇佣关系的形成,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识点2 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要点:
(1)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2)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典型代表。
(3)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知识解读:
(1)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这就是人文主义。
(2)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神曲》。
(3)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4)莎士比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学霸笔记:
(1)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文艺复兴的性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点3 探寻新航路
知识要点:
(1)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
(2)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欧洲造船技术的突破,这是探寻新航路的主要条件。
(3)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知识解读:
(1)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2)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非洲的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3)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印度西海岸。
(4)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5)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学霸笔记:
(1)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3)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相同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影响 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不同 开始国家 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航海探险活动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叩响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联系 文艺复兴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支持;新航路的开辟验证了文艺复兴的思想——人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为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
(3)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小人少。
(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带来的是和平和友谊;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于殖民扩张活动,带来的是灾难。
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点4 早期殖民掠夺
知识要点:
(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 班牙。
(2)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3)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4)荷兰、法国、英国先后进行了殖民争霸活动。
知识解读:
(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2)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3)最开始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经营者。
(4)三角贸易的过程
①出程: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②中程: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③归程: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5)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6)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学霸笔记:
(1)三角贸易的影响
①罪恶的奴隶贸易历时数百年之久,是欧美殖民宗主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聚敛了巨额财富。
②曾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非洲大陆却因此失去大量人口,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全面认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为殖民国家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是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落后的根源。但殖民者的到来在客观上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进步。
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而言,殖民扩张客观上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强有力的手段和途径。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西欧城市的兴起
【经典例题】(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答案】A
解析:根据“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得出其方式是金钱赎买,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条件、方式和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答案】B
解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它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兴起”无关,排除A项;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与“资本主义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2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例题】11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新垦区。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交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的出现反映了( )
A.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 B.封君封臣制得以巩固
C.封建庄园经济继续盛行 D.教会势力在不断扩大
【答案】A
解析:新垦区的出现意味着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庄园经济,A项正确,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欧洲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得以巩固,而是反映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教会势力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
【中考对应训练】“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即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西欧庄园是在9世纪开始兴起,排除B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3 文艺复兴的兴起
【经典例题】(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
A.专制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宣言的新思想是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专制主义,排除A项;理性主义到启蒙运动时期得到宣言,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和文艺复兴实质。
【中考对应训练】(2022·安徽·中考真题)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罗马古希腊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A项;“发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启蒙运动指的是18、19世纪的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4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经典例题】(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答案】A
解析: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A项正确;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排除B项;C项是画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好的晚餐》,排除;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准确记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中考对应训练】(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
A.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
B.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D.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图画虽然是宗教题材,但没有宣扬神权,而表达的是世俗的母子亲情,饱含了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排除A项;画作没有体现享乐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
考点5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
【经典例题】在欧洲某个时期,为了到东方寻求黄金,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促使欧洲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地去海外探险的根源是( )
A.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 B.向新世界传播上帝的福音
C.对骑士荣誉的强烈渴望 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开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地去海外探险,故D正确;地圆学说早在古希腊时代提出的,与题目不符,故排除A项;BC项不是欧洲探寻新航路的原因,故排除BC项。故选D。
解题关键: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和根本原因。
【中考对应训练】西方有的学者美化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传播西方先进文明,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欧洲人的发财欲望
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C.罗盘针的使用
D.地圆学说在欧洲的流行
【答案】B
解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西欧各国的统治阶级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B项符合题意;A项是动机,C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考点6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经典例题】(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间就从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促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推动美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搜刮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这些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A项正确;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资本原始积累,并不是强调全球物种的大交换,排除C项;世界贸易的中心是欧洲,不是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根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欧、亚、非等大洲;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水稻等。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阿拉伯帝国扩张
【答案】C
解析: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世界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作物也传入美洲,这是因为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C项正确;促使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亚历山大东征、郑和下西洋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7 三角贸易
【经典例题】(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改编)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造成了非洲国家的贫穷落后
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D.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
【答案】A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给非洲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A项正确;三角贸易促进欧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全面客观地理解三角贸易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三角贸易对非洲的罪恶性。
【中考对应训练】(2022·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 )
A.烟草 B.黑奴 C.棉花 D.印第安人
【答案】B
解析: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黑奴,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B项正确;烟草、 棉花是归程中的物品,印第安人是被灭绝的对象,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西欧生产方式的变化理解错误
【易错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作坊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理解西欧生产组织方式变化的特征及本质。
【解题总结】西欧中世纪后期,生产组织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强化训练】(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答案】B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成为一种趋势。故①处应是租地农场,B项正确;手工业行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手工业者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2:对文艺复兴的性质和作用理解错误
【易错题】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这段话表明文艺复兴( )
A.复兴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易错解答】C或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没有正确认识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解题总结】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原因、内容去理解文艺复兴的影响。
【强化训练】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这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一种思想,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自我意识,没有体现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冲破封建等级观念,也没有体现在经济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
易错点3: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混淆
【易错题】(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如图是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请问图中d航线的船队是( )
A.达 伽马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麦哲伦船队 D.迪亚士船队
【易错解答】A或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区分清楚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家们不同的航海路线。
【解题总结】结合历史地图区分各个航海家的出发点和航行路线。
【强化训练】(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研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D.达·伽马
【答案】A
解析:结合地图可以看到,航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美洲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哥伦布,A项正确;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完成环球航行,排除C项;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D项。故选A项。
易错点4:对殖民侵略的影响认识不准确
【易错题】“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获黑人的场所,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材料体现了( )
A.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B.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
【易错解答】B或C
【正确解答】A
【错因分析】没有弄清楚殖民侵略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解题总结】要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强化训练】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在欧洲市场紧俏的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对这些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欧洲地区经济的大发展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使美洲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
D.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促进美洲的开发,但获得更大发展不是美洲,而是欧洲,C项符合题意;无论是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还是从美洲交换商品,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B项;在大西洋海域建立贸易网络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知识要点:
(1)1215年颁布《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1640年,新议会召开,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4)克伦威尔独揽共和国大权,议会尊他为“护国主”。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知识解读: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2)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激化了议会和王权的矛盾。
(3)经过1642—1646年、1648年先后两次内战,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复辟,后由詹姆士二世继位,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
学霸笔记:
(1)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和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