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念奴娇 过洞庭》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沉浸式探索:通过小组研讨和案例剖析,引领学生深切领会本词中物象与心境的高度统一、自然景观与人格魅力的完美融合的艺术风格,并鼓励学生自行表达对此特色的理解。
心灵成长与挑战应对:促进学生探究作者在逆境中保持高洁与镇定的心态,鼓励分享个人感悟,培养积极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及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
深度理解:词作中物象与心境的深度融合及自然美与人格美的浑然一体。
情感与人格解读:解析作者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与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浩渺洞庭水,云梦泽畔生烟。波光潋滟映岳阳,古往今来多少情?”同学们,这段描述勾勒出哪片水域的壮丽图景?
生:洞庭湖。
师:正是。今日,我们将踏上一场文字之旅,探寻《念奴娇·过洞庭》的深远意境。
二、初步感知
预热朗读
师:“请诸位准备片刻,稍后邀请几位同学配以《秋水长天》的曲调吟诵此词。两分钟准备时间,感受词中的情感律动。”
(短暂准备后)
生1:(情感饱满地吟诵)
师:吟诵情感充沛,让我们报以掌声。接下来,我亦将尝试,大家留意两者间的差异。
(教师配乐吟诵)
师:让我们共同随着音乐,再次轻吟,体会词中韵味。
(全体配乐吟诵)
三、深度剖析(景、人、情)
物我合一的探秘
师:“上片绘景,下片抒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何为心会之妙?关键在于景与人的交融。作者在洞庭湖畔悟到了什么?”(板书:心会探索)
生2:悠然自得。
师:“洞庭之美,何以形容?”鼓励大家交流探讨。
(热烈讨论后)
生3:辽阔无垠。
生4:宁静致远。
生5:清澈如镜。
师:(板书关键词)再次吟诵上片,品味这份宁静致远。
人格魅力的解读
师:“张孝祥,遭逢逆境,笔下洞庭却透露出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生6:“肝胆皆冰雪”,象征着内心的纯净。
生7:“稳泛沧浪”,展现了宽广的胸怀。
生8:“扣舷独笑”,显现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师:(板书:纯洁心灵、广阔胸襟、超然心态)让我们以诗为桥,再读下片,感受作者的高洁与豁达。
四、互动研讨
物我交融的奥秘
师:“洞庭的清澈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分组讨论,寻找那份‘悠然心会’的奥秘。”
(热烈讨论)
师:“洞庭之澄净与诗人之心境的和谐统一,正是‘表里皆澄澈’。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美妙?”(板书:物我合一)
生9:妙处。
师:“为何‘妙处难与君说’?小组内探讨,分享见解。”
(深入讨论后)
师:(板书)景致之美,体验之妙,心灵与自然的契合,难以言喻。正如古人云:‘大美无言’,亦含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超脱。
五、综合总结
师:“词中既有‘独清独醒’的傲骨,又无屈子的困顿,既有‘对影三人’的清高,却无李白的及时行乐之态。张孝祥在洞庭的怀抱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与安详。这份‘表里皆澄澈’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极致喜悦。让我们以知己的身份,再次共鸣这首《念奴娇·过洞庭》。”
(集体吟诵)
六、课后任务
背诵全词,深味词中意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