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全球联系的时代)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 继第6课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以及基本历程,本节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是课程标准能否达成的重要体现。本课共有三个子目阐述,解释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理解大航海时代到来的重要性,人类在这段历史中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过程。全球海路的大同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开始逐渐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着重培养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学习的内容为全球新航路的开辟,与此对应是初中课本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史实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历程对于学生相对简单,这是学习这节课的基础。高中重点是对于新航路开辟东西的分析,扩充史实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基于初中学习的知识基础,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核心素养有基本理解和掌握。基于此通过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学习,通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学习态度:对于古文明的学习,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事物相对较多,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对新学期、新环境有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绘制商品世界流动交换地图,认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州逐渐有分散走向整体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比旧航路,理解世界贸易重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转移;落实时空观念。依托史料,创设情境从世界联系建立以及国际格局的转变两个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迈向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新航路开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世界历史发展依然由重大意义!通过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历程、手段。了解西欧原始资本积累的血腥与残暴,认识海洋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和平运用海洋,尊重、平等各国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长久之计。提升价值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 重点: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难点: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价格革命、商业革命
方法手段 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讲授法 (辅助: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下制作一张没有航线的新航路开辟俄地图。
教 学 流 程
环节步骤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史料展示——明中叶后,白银成为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皮诶尔 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入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的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师:上学期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学习知识点——明中叶后,白银成为中国主流货币。阅读史料思考,造成明中叶后,白银成为中国主流货币的原因是什么?生:(略)师: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有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中国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又充当什么职务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航路开辟第三个问题影响。即:第7课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生:(略)课件展示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导入第7课内容 明中叶后,白银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一知识点在上学期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结合史料分析问题,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入本课,减轻学习难度,增加对本节课的认识,刺激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第一部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第二部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三部分: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以及世界格局演变。 师:请同学们,观察书本导读部分两幅地图。请同学们思考,15世纪和16世纪在欧洲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生:(略)师: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也发现许多曾经不为人知的地区,国家以及物种,例如:玉米、小龙虾、羊驼等。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地理大发现”。所以说:“地理大发现”:人类认识世界视野,能力提高。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第一个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以及物种的迁移。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40-P41页的内容。生:(略)第一部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史料展示 15c末-17c,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地区。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在非洲,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c,英国、法国、荷兰人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c时,荷兰、英国人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师: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这种交换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阅读史料,思考: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人口流动呈现什么特点?生:(略)师:特点:由欧洲国家主导;自愿移民与被迫移民相结合;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宗主国向殖民地、附属地迁移;.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诚然,不仅仅由人口的流动,新航路开辟物种也形成了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例如:美洲咖啡、玉米;中国的茶叶、丝绸;非洲的奴隶;诚然含有欧洲的病菌与疾病!课件展示师: 阅读书本,历史纵横《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内容,史料内容,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生:(略)师:影响: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1)积极: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流与融合(2)消极: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第二部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课件展示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马尼拉大帆船,16c下半叶至19c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图片展示就是墨西哥岸许多马尼拉大帆船靠停,卸货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说明了什么?商品是如何借助海路实现世界性的流动的呢?生:(略)课件展示师:这部分的学习内容,给同学2分钟时间阅读书本P41页-43页内容,独立完成。生:(略)师:任务一:将商品放在相应的位置。生:(略)师:任务二:请你画出大西洋、太平洋的航路运行图。同时,将“商品”借助“海运”运输到相应的位置。生:(略)成果展示师:同学们,通过展示商品在世界性的流动,不难发现这个世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借助我们完成的学习成果,我们进一步探讨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生:(略)第三部分: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以及世界格局演变探讨1: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出现了那些不同课件展示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商品世界性流动,思考那个地区的商业最繁荣?哪一个地区的商人最积极?进而思考:推动贸易发现的是那个地区?生:(略)师: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活跃度,出现了那些不同呢?生:(略)师: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大西洋、太平洋贸易活跃。探讨2:新航路开辟后,各大大洲在世界市场的分工课件展示师:阅读史料,思考: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主要负责输送的商品都是什么?各大大洲在世界市场的分工是什么?生:(略)师:全球海路大通促进国际劳动分工:西欧(主导地位)出口手工艺品美洲出口原材料;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出口奢侈品和消费品。生:(略)师:但是,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并不是平和使者。而是冰与火,西欧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与暴力,以及对其他地区文明的践踏。课件展示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阶段,第一阶段西葡两个国家为主导: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和商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生:(略)师:由于西、葡是封建君主制国家,财富都用来购买奢侈品,没有转化为资本。第二阶段: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殖民重点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北岸、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但由于荷兰本国手工商业资本不强,又快速陨落,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与法国,在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早期殖民扩张对于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课件展示师:我们应该从几个角度,分析世界格局变化?之前是分裂、孤立,通过新航路开辟之后?新航路开辟后给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一样吗?生:(略)·非洲和美洲史料展示师:阅读两则史料: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美洲与非洲影响?生:(略)师:2020年,美国黑人被跪杀事件后,6月9日,在波士顿,一座哥伦布的雕像被斩首了。破坏性: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建设性2.建设性:殖民扩张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 的发展与进步。生:(略)·亚洲课件展示师:多角度思考对亚洲的影响?(印度和中国的对比)生:(略)师:刺激白银流入,推动新兴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但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新航路的开辟对于发起者欧洲绘有怎样的影响呢?生:(略)师: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生:(略)课件展示师: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获得丰富的财富,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不仅将刀剑指向拉美地区。西欧内部开始瓜分世界,请同学们,阅读书本“教皇子午线示意图”生:(略)师:在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时间里,把随着的是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战争。回顾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海洋资源依然是宝贵的,炙手可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海洋与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生:(略) 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含义,认识新航路开辟影响。画黑板,是重点。第二个影响。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马尼拉大帆船阅读书本,完成任务。完成任务一完成任务二了解三角贸易阅读史料,了解达·伽玛和迪亚士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回答问题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历程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通过图片和思维导图理解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引人深思,回答问题 红笔是重点。过度第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其次,老师总结,回馈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最后,基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提出问题。思考:1.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人口流动呈现什么特点?2.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加深、提升学生对于本模块的理解与认识。完成素养的提升。过度第二部分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最近发展区,进行“搭支架”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素养。别忘了解释三角贸易。过度第三部分。知识点扩充: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历程。世界格局的改变:分撒孤立——整体。从亚非拉欧角度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名词解释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知识拓展升华本课的主题,以史为鉴。
课堂小结 师: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和平崛起、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略)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基于上节课我们学习内容,这节课主要探讨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深远影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大大扩展,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次,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交流,即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再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道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兴起,跨大洋的贸易十分活跃,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不同程度地推动和改变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变化。西欧通过殖民掠夺获取了原始积累的财富,经济快速发展,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但却给那些被殖民地区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从而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最后,全球海路大通还促进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生:(略) 大航海时代,基于我们的启示;以史为鉴。提升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求学生理解全球海路大通的历更影响,不仅要尽可能全面地、立体地挖掘和阐述其具体影响再要理解大船海时代到来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