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无忧】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1.1.2运动的快慢和图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无忧】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1.1.2运动的快慢和图像(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和图像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 短跑运动员跑步的速度是,羚羊奔跑的速度是,汽车行驶了,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
5.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 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6.如图是利用频闪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片(小球运动方向从左到右),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晓亮同学拍摄了汽车多次曝光的照片,来测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照片中所附的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相邻两次拍照时间间隔为2s,且车长为4.2m,可求出这辆车的速度约为
A.14m/s B.8.05m/s C.7m/s D.5.6m/s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10.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12.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起点朝同一方向出发,如图是它们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静止的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20s,甲、乙速度相同 D.0~20s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
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14.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10m),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8m,则该过程中 (  )
A.t一定为10s B.甲车的路程一定为4m
C.t可能为90s D.乙车的路程可能为36m
1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闪光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1m。下列有关小球A、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B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6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7m/s
D.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16. 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但每次总是甲比乙提前到达终点如果甲由起点后退,乙仍在百米起点上,两人再进行比赛,则(  )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甲先到达终点
C.乙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17.物体A从M点一直运动到Q点,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1秒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  )
A.OP段的平均速度是3m/s B.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C.MQ段的运动持续了6秒 D.MN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P段的
18.今年冬季体检时,西南大学校医院终于购买了新的身高测量仪,如图,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头顶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胡老师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4×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4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胡老师的身高为(  )
A.1.68m B.1.72m C.1.66m D.1.75m
二、填空题
19.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像,以无人机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无人机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km/h,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是   m。
20.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在路面上行驶,在行驶过程中朝对面的山崖鸣笛,在4s后听见回声,这段时间车行驶的距离为   m;在鸣笛时汽车距离山崖有   m。(声速340m/s)
21.如图是小明匀速跑步的过程中,某物理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是    (选填“速度”或“路程”);小明这样跑10s通过的路程是    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    。
22.一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555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3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此超声波经过的路程是   m,该车的速度是  m/s。若该路段限速120km/h,则该车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23.为了监测车辆速度是否超过了规定值,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和限速标志,如图所示,汽车经过某监测点时,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0.45s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测速仪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2s(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保持不变,汽车的速度恒定不变),当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距离汽车  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距离汽车   m,汽车此时的速度  km/h,此时汽车   (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24.AB是一条平直的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从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时,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回A,并停留在路牌边;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则这个过程中,小鸟的总路程s1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的总路程s2;小鸟与小车的速度之比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5.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   (填“乙”或“丙”)所示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若测得纸锥在的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2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对于图2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
26.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的误差;
(2)实验中如果测得AB的长度为30cm,AC的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为1.2s,通过AC段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所以小车在斜面上做    (选填“加速”或“匀速”)运动;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2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每隔10s所处的位置。
(1)由图可知,0﹣40s甲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    ;
(2)已知甲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甲车前20s的平均速度。
(3)已知乙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40s。
①乙车的速度相当于    km/h;
②请在图丁做出乙车运动的v﹣t图像   。
③求这段时间内乙车经过的路程   。
四、计算题
28.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3)过了隧道,导航提示到下一个服务区还有32km,若以标志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需时间多长时间到达下一个服务区
29.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v=340m/s)
30.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ν﹣t图像如图所示,前10s通过的路程为120m,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求:
(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20s内的平均速度。
31.2020 年 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 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 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 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
(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v=.
【解答】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速度公式v=得:时间一定,通过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速度公式v=得: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较大.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速度的定义的理解及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属于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答案】C
【解析】【解答】运动员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则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C。
【分析】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大小。
4.【答案】D
【解析】【解答】A.结合图像可知,物体在 0~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选项错误;
B.物体在 2~4s 内保持静止,故B选项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为,后两秒的速度为,故C选项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运动速度为,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本题即可求解。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解析】【解答】AB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时间轴横轴上找一个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线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路程长,速度大,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D正确为答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可知,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甲乙的路程也增大,但在同一时间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9.【答案】A
【解析】【解答】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运动;
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
根据v= 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v甲实t=25km/h×1h=25km,s乙船=v乙实t=35km/h×1h=35km,s木桶=v木桶t=5km/h×1h=5km,
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5km=30km。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两潜艇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各自的路程,路程做差即可。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解析】【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因为,所以甲乙时间之比
代入数据得t甲:t乙=15:8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B
【解析】【解答】设甲所用的时间为t,
乙通过的路程:,
第2次比赛时,,
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
因为,
所以,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故选:B。
【分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A
18.【答案】B
【解析】【解答】感应器到测试者头顶的距离;
则胡老师的身高为:2.4m-0.68m=1.72m。
故选B。
【分析】首先根据计算感应器到测试者头顶的距离,再用感应器到台面的距离减去感应器到测试者的距离得到身高。
19.【答案】运动;36;200
【解析】【解答】 以无人机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路旁的树是运动的;
由图乙可知,无人机在第25s时的速度为10m/s=36km/h;
由图乙可知,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10m/s,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30s-10s=20s,
由可知,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s=vt=10m/s×20s=200m。
故答案为:运动;36;200。
【分析】 (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由图乙可知无人机在第25s时的速度;
(3)由图乙可知无人机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
20.【答案】100;730
21.【答案】速度;40;路程
【解析】【解答】 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应该是速度,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不变,因此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跑10s通过的路程是s=vt=4m/s×10s=40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路程。
故答案为:速度;40;路程
【分析】 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应该是速度,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不变,因此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s=vt得出跑10s通过的路程,同时由s=vt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的含义。
22.【答案】1020;26.7;不超速
23.【答案】51;34;153;超速
24.【答案】大于;3:1
【解析】【解答】设小鸟的速度为v1,小车的速度为v2,故小鸟与小车经过 的时间行驶全程的距离,而小车经过t2的时间也行驶完全程,故存在如下关系式
而又因为t2=2t1,所以
即小鸟的速度与小车的速度之比为3:1;小鸟通过的总路程为v1t1,小车通过的总路程为v2t2,则
即小鸟的总路程大于小车的总路程。
【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路程关系计算总距离大小;根据路程比和时间比,可以计算速度之比。
25.【答案】乙;时间;先变大后不变;0.16;D;1∶2∶3
26.【答案】;较小;时间;0.25;0.375;加速;大于;大
27.【答案】(1)变速;每隔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2)由图丙可知,甲车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50m=22.5m/s
(3)①乙车的速度:30m/s=30×5.6km/h=108km/h;;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时速度为30m/s;③根据速度公式得,这段时间内乙车经过的路程:s'=v't'=30m/s×40s=1200m
【解析】【解答】 (1)从图中可知甲车在0到40s的时间内,每隔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故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丙可知,甲车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50m,由则甲的平均速度:
(3)①乙车的速度:30m/s=30×3.6km/h=108km/h;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时速度为30m/s,如图所示:
③根据速度公式得,这段时间内乙车经过的路程:
s'=v't'=30m/s×40s=1200m。
故答案为:(1)变速;每隔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2)甲车前20s的平均速度为22.5m/s;
(3)①108;②见解答;③这段时间内乙车经过的路程为1200m。
【分析】 (1)从图中可知乙车在0到40s的时间内,每隔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据此分析乙车的运动情况;
(2)由图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车前20s的平均速度;
(3)①1m/s=3.6km/h;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③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可求出路程。
28.【答案】(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为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2)没有超速;(3)0.4h
29.【答案】5200m/s
30.【答案】(1)12m/s;(2)16m/s
31.【答案】(1)9000m;(2)10000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