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无忧】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1.3.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无忧】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1.3.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相互作用: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选择题
1.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
A.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B.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的结果都不同
C.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测力计称量的结果不同
D.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测力计称量的结果相同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压在弹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压力
B.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支持力
C.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受弹力的作用
D.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
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下列有关“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墙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墙的拉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的受力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茶杯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5.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6N C.3N D.12N
6.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自己用弹簧制作了一个测力计(如图所示)也能较准确的测力,关于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量总是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B.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测力计刻度盘垂直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可以测量出任何大小、任何方向的拉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只有竖直向上提着使用读数才会准确
7.课间时,小凡与几个同学用同一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拉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C.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8.把常用的按钮式圆珠笔笔尖朝上,用力按下后放手,它会弹起很高。把它拆开后发现,它能弹起的原因是内部装有一根弹簧,如图甲所示。小强仔细观察后发现,圆珠笔弹起的过程可以分为“A:按下后放手”到“B:弹簧弹簧恢复原长”再到“C: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圆珠笔的速度不断增加,在B时速度最大
B.B→C,弹簧对圆珠笔仍有力的作用
C.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力最大
D.在B状态时,外力消失,圆珠笔将静止不动
9. 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10.如图所示,为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关系,小明用一根长15cm的弹簧进行实验 。图1中,弹簧两端分别挂一个钩码(钩码相同),弹簧长20cm;图2中,弹簧两端分别挂两个钩码,在不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的情况下,弹簧的长度为(  )
A.80cm B.25cm C.30cm D.40cm
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秤下挂1个钩码时,其长为5,挂2个钩码时长度为6,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4 B.6 C.7 D.8
12.如图是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13.如图所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贴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松紧对耳根有力的作用,耳根对松紧没有力的作用
B.压弯的铝条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C.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
D.松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1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N,0N B.0N,5N C.5N,5N D.5N,10N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图中所示测力计测得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N, 同时用4N的力水平拉此测力计的两端,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6.小明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   cm;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17. 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甲、乙两根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弹簧测力计原理:   。
18.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和   N。
三、实验探究题
19. 如上右图,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用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0.5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测量值至少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求该重物的重力和弹簧的长度   。
20.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钩码的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弹簧的长度L/cm 2 3 4 5 6 7 8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甲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象;
(2)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   ;
(3)小明又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2乙所示的图线。
①A弹簧的原长为    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
   cm;
②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是   ,用弹簧  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高;
③若将本实验中弹簧A、B并联使用代替弹簧测力计(如图丙),能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21. 小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甲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
(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   (选填“正确”或“错误”);
(4)若实验数据中刚好不超过弹性限度,用该弹簧来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则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
(5)小亮用另一根弹簧做了同样的实验,他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cm;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解答】 A.弹簧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对弹簧施加的力,故A错误;
B.弹簧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对弹簧施加的力,故B错误;
C.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对弹簧施加压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解析】【解答】A :弹簧测力计受到了拉力,不可能显示为 0。故A错误;
B :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其示数等于挂钩一侧所受到的拉力。虽然两侧都施加了 6N 的拉力,但我们只需关注挂钩这一侧,它受到 6N 拉力,所以示数为 6N。故B正确;
C :没有依据表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是 3N,与实际情况不符。故C错误;
D :这里并不是两侧拉力的简单相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是 12N,而是挂钩处的拉力大小 6N。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
【分析】 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显示挂钩一侧所受拉力,而与另一侧施加的拉力无关,只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就能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6.【答案】B
【解析】【解答】A.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总是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故A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测力计刻度盘垂直,故B正确;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所测量的力要小于测力计的量程,故C错误;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任意方向使用都能保持准确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判断。
7.【答案】C
【解析】【解答】弹簧拉力器上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在每个人都能拉直的前提下,手臂长的人臂展更长,此时弹簧的形变程度更大,产生的弹力更大,所以人用的拉力也更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正确理解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将弹簧拉开这只是“现象”,谁将弹簧拉得更长,这才是“本质”,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人所施加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8.【答案】C
【解析】【解答】 A、从A到B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圆珠笔一直加速,知道弹力等于重力时,物体的速度才达到做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从B→C,弹簧恢复了原长,不具有弹力,弹簧对圆珠笔没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在A状态时,弹簧被压缩最大,弹力最大,故C正确。
D、在B状态时,圆珠笔是向,上运动的,外力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圆珠笔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A、 木板形变是由于足球的压力造成的,A错误
B、 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 ,B正确
C、 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C正确
D、 足球产生弹力的受力物体为木板,所以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就是足球的弹力,D正确
综上选A
【分析】根据压力、弹力判识选项
1、弹力:物体相互接触,产生形变,进而产生弹力,所以 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木板由于足球的压力发生了形变而产生弹力,弹力的作用对象为足球,所以 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2、压力:物体相互接触产生作用力,足球产生弹力的受力物体为木板,所以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就是足球的弹力
1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挂上一个钩码时,弹簧伸长:20cm-15cm=5cm;
根据弹簧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可知,
当挂上两个钩码时,产生的拉力是原来的2倍,因此弹簧伸长:5cm×2=10cm;
则弹簧的长度:15cm+10cm=25cm。
故选B。
【分析】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分析计算。
11.【答案】A
【解析】【解答】设原长为x,根据弹力的计算公式F弹=kΔx可列方程,1=k(5-x);2=k(6-x);连列解得k=1N/cm,x=4cm,所以 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 4=1Δx,解得Δx= 4 ,A准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根据弹簧的弹力判识选项
弹力的计算:公式为F=kΔx,所以据题可列1=k(5-x);2=k(6-x),求解弹性系数,代入数字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 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
故答案为:C.
【分析】绳子拉力等于重力,弹力与绳子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15.【答案】伸长量;4.6;4
16.【答案】3;9;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当受到的拉力为0N时弹簧的长度为3cm,则弹簧的原长为3cm;
(2) 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长度为123cm,则此时弹簧伸长:12cm-3cm=9cm;
(3)根据图片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变化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得到: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分析】(1)当受到的拉力为0时弹簧没有伸长,此时的弹簧长度就是原长。
(2)弹簧的伸长等于长度与原长的差。
(3)根据图片分析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数量关系。
17.【答案】乙;甲;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解析】【解答】根据拉力和弹簧形变的关系,甲4N的时候,弹簧伸长6cm,乙8N的时候,弹簧伸长4cm, 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乙;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甲的伸长量大,弹簧甲较灵敏,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乙;甲;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施加相同拉力的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测力计越灵敏,弹簧伸长量越小,一般量程会越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制作弹簧测力计的材料.
在弹性限度内,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N,而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8N;显然,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乙。
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甲的伸长量大,弹簧甲较灵敏,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
18.【答案】0.2;2;1.5
19.【答案】(1)2
(2)0.2
(3)0.75N,8cm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拉力在0~2.0N以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2.0N;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2.0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当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此时弹簧的伸长量,弹簧的长度:。
【分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根据数据判断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与拉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3)根据求出重力,得到拉力大小,根据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求伸长量;
20.【答案】(1)解:如图所示: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5;10;0~10N;A;22.5
【解析】【解答】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
(1)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象,如图 ;
(2)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2乙所示的图线,根据图像判断,
①A弹簧的原长为5 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15cm-5cm=10cm;
②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弹簧A在10N范围内伸出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是0~10N ,弹簧 A 受到拉力,形变更明显,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高;
③若将本实验中弹簧A、B并联使用代替弹簧测力计,如图丙,B的最大形变程度为20cm-5cm=15cm,此时的拉力为15N,计算A的拉力为,能测量力的最大值为15N+7.5N=22.5N。
【分析】(1)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在坐标图像中作图;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根据弹簧长度和受到的力的关系,计算弹簧的形变和力的关系;利用形变范围分析测量范围;利用形变范围判断测力计的量程。
21.【答案】(1)刻度尺;4
(2)
(3)正确
(4)0~6N
(5)0.5;}弹簧自身有重力
【解析】【解答】(1)每个钩码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分析数据可知,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刻度尺;4。
(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图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3)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
(4)由表格数据可知,弹簧的量程为0~6N。
故答案为: 0~6N 。
(5)观察丙图可知,弹簧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5cm,当弹簧长度为2cm时,拉力为1N,说明弹簧每伸长0.5cm,拉力增加1N。
由图像可知,该图线不过原点,原因是当弹簧被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弹簧由于自身重力而伸长。
故答案为: 0.5 ; 弹簧自身有重力 。
【分析】(1)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描点连线。
(3)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由表格数据可知,弹簧的量程为0~6N。
(5)由图像可知,该图线不过原点,原因是当弹簧被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弹簧由于自身重力而伸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