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材分析 本课是纲要(下)第七单元第三课,核心内容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及其影响。本课内容的设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六单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下启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是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这一知识体系的关键一环。同时,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有部分涉及,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故而在本课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对学生已经学过且非重难点的内容简要介绍即可。学情分析 作为新授课,本课的讲授的对象是高一选择历史作为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本课教材中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事件多且较为枯燥,需注重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注重通过对多元史料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目标 1. 课程标准: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2.学习目标: 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运用列表法比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背景、概况、特点等,学会归纳、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学方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学习认识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影响,体会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P97-P101完成《资源与评价》P78-P80完成导学提纲教学重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教学难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涵及评价;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特点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教师、动学生活动) 个人精备导(情境导入)(3分钟) 时事政治导入新课:通过对比1901年《辛丑条约》和2021年“中美高层对话”两张图片,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同时设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争取独立作出了哪些努力呢?”要求:展示课标要求,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综合运用温故知新、情境创设、问题导向等多种方法开展有效课堂导入,启发学生思维。学(自学对标)(8分钟) 任务一:根据材料一、二、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任务二:根据教材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现。(完成学案表格)根据表格内容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要求:1.设计自学问题(设计精准、全面、难度低)2.具有明确要求(理解勾画出课堂需解决的重要知识点,自主学习,解决基本知识点,完成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的梳理和识记,用特殊符号标注疑难问题) 3.ppt直观展示问题探(合作探究)(6分钟) 任务三: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要求:1.对照学生学情、性格等因素精准分组。2.探究的问题设置应准确,具有可探究性、讨论性。3.由组长组织,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针对教师呈现的知识重点和疑难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展(展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任务一、二、三、四的自学成果。任务一:原因外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2.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内因:1.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3.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4.民族意识的觉醒。任务二:表现特点:1.时间长;2.范围广;3.形式多样;4.世俗化和现代化并举;5.过程曲折。任务三:影响1.对亚非拉:为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2.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冲击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新的国际秩序产生影响。要求:1.通过“我提问—我回答—我质疑—我纠错—我补充”的模式进行小组展示。2.根据课程内容,要及时调整分工,确保组员都要做发言人。讲(精讲精练)(8分钟) 精讲任务二第2点和任务三: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对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做适当梳理和补充。要求:教师对学生展的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精评,梳理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拓展课堂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练(夯实基础)(5分钟) 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列国家反对的殖民统治者对应正确的是(A)A.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B.埃塞俄比亚——与德国殖民者做斗争C.越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D.尼加拉瓜——苏加诺抗美斗争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激烈,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与这一运动有关的人物是(B)A.桑地诺 B.扎格鲁尔 C.孙中山 D.卡德纳斯3.如图印度钱币的正面为圣雄甘地的照片,背面是纪念1930年“食盐进军”的雕塑。以下对“食盐进军”运动阐述正确的是(C)A.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这次运动后正式形成B.殖民当局的镇压直接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C.这次运动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D.运动的强大声势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要求:设计典型例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例题应把握“少而精,精而活,难易适度,分量适当”的原则,以达到抓中间促两头的目的,体现层次性。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可分配至学习小组,教师指导学生从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从而巩固知识点的学习。用(课后作业) 物理班:做笔记(思维导图)历史班:做笔记(思维导图) 完成课时训练16(1-18题)要求:1.作业设计要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实现作业分层布置。2.作业选题要精、具有针对性。3.预估作业完成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板书设计要求:教师要认真完成板书设计,为课后总结做好铺垫,对学生知识网络形成奠定基础。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六环一体集体备课,符合目前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趋势,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够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然受限于课堂时间,本课中的部分内容未能详尽阐述,如“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尼反荷民族大起义”、“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等,但此举也符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的“取舍”原则。同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带领学生回顾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及亚非拉其他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努力,对于弘扬爱国主义、落实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教学反思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论述:一是反思教学态度、行为;二是反思教学策略;三是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是反思教学任务是否高效完成;五是反思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