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巩固培优学案一、“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提出)1.提出者:邓小平2.最早实现地区:香港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中英两国谈判: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香港、澳门回归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国家是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1.港澳回归后①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②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③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2.进入新时代(1)政治上:①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面对香港局势动荡的变化 )(2)经济上:①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②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③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④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同学查资料发现,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 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邓小平的讲话说明“一国两制”( )A.等同于港人完全自治 B.关键是保持香港原有制度不变C.保障香港管理本地区事务 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答案】D【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根据材料“”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 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可得出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地区之中,其一以中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民主集中制制度,其二在香港、澳门皆不实行社会主义,主权移交后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之外的事务来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称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但必须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因此“一国”是两制的前提。A项等同于港人完全自治错误,“—国两制”下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不符合题意;B项关键是保持香港原有制度不变,“一国两制”的关键是“一国”,在坚持“一国”的前提下,港澳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不符合题意;C项保障香港管理本地区事务,“—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两个概念,不符合题意;D项“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两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2.根据国情,我国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 B.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都享有主权【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社会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但三者都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A项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B项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只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仅是民族自治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D项都享有主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点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史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故选A。【点评】学生还要知道,一国两制的具体含义是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如图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A.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答案】A【知识点】香港回归【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D说法错误、选项C说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2023 四川达州中考]“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答案】B【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答题关键信息“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所学分析:A: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祖国统一大业,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6.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海峡两岸”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答案】D【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海峡两岸”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香港回归”“海峡两岸”反映的是祖国统一大业,由此可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故选D项。政协会议、开国大典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模式,内容太广,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7.右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珍贵照片。请你从下面备选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该语句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答案】D【知识点】香港回归【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两国商讨香港问题,针对英国的无理耍赖,邓小平坚定地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故选项D符合题意;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对教育提出的,不符合题意;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发表的讲话,不符合题意;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1988年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人物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在进行分析备选项回答。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什么为出发点的?( )A.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B.从港澳台人民的愿望出发C.从大陆人民长期的愿望出发D.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答案】D【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9.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广西解放70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C.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答案】B【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综上所述, B符合题意;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A;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史实不符,排除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说法错误,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度适中,掌握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0. 2022年8月,美国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台海危机。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提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答案】A【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前提是坚持以“一个国家”为主,即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作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回归后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此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也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因此,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项正确;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增进两岸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式之一,排除B项;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后,实行高度自治,排除C项;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式之一,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通过识记其原则即可作答。11.“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才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以上诗句的创作是为了纪念(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D.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B【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根据材料“ 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才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和所学可知,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的图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B项正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属于科技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排除C项;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属于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12.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答案】A【知识点】香港回归【解析】据“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这个讲话总结的是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即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的结果。A项国家实力的增强是邓小平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B项“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但是在题干这段表述中无法得出,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的外交方针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中英双方的努力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因素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过程和意义。13.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符合题意;“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表述错误,排除A;“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排除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即可作答。14.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承载历史信息。“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对联直接反映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五”计划 D.“一国两制”【答案】D【知识点】“一国两制”【解析】根据题干“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的信息可知,这一对联反映的是我国的对台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实行的政策,体现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友好往来。A项新中国的成立与题干对联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干对联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一五”计划与题干对联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一国两制”是对联直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根据题干“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的信息可知,这一对联反映的是我国的对台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实行的政策,体现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友好往来。15. 2019年我们将同时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广西解放70周年。这两地分别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C.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答案】D【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项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不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特别行政区不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不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民族自治区不实行“一国两制”,不符合题意;D项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知两种制度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要求比较两种制度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培育了中国人数不胜数的聪明智慧,总能在团结统一中创造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为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2)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是什么?这一设想实现的前提是什么?(3)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已取得重大成果,指出在哪两个地区已实行?【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或 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2)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香港与澳门【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新时期,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这一设想实现的前提是“一国”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这一设想实现的前提是“一国”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工努力,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哪个国家的侵占?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什么?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你对它们的回归有何感想?【答案】(1)香港、澳门。(2)英国、葡萄牙。(3)“一国两制”。(4)使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一国两制”作为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针的科学性。(5)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一可以看出,是以红色作底色,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的旗帜,应该是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由图片二看,可知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2)在历史上,香港地区曾经遭到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占领香港岛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再到1898年将新界租借,香港地区在英国殖民者手中统治了150多年的时间;澳门是由葡萄牙殖民者窃据的,长达400多年。(3)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意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这一方针已经在港澳地区得以成功实现。(4)香港地区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地区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这使得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一国两制”作为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针的科学性。(5)港澳地区曾经遭受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恰恰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而港澳的顺利回归,恰恰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制度创新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证明了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点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回答下列问题: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是谁提出的?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维护统一,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什么?为加强两岸平等交往,经济互补互利,两会有何举措?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根据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1)“一国两制”、邓小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汪辜会谈。(4)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回归祖国后可以保持社会制度长期不变,这成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2)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的方针,20世纪89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3)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称为“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建国前后先后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这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5)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但是要围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主题回答,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点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民族团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海峡两岸的交往 。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片段一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片段二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如意算盘:以主权换治权。(2)指的是:收回香港。(或者,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理由: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3)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者,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等等 )(4)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以及英国发到鸦片战争等相关史实,第一小问紧扣“香港问题的源头”可以直接得出与《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便可得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如意算盘是以主权换治权。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分析与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第一小问中的“单方面做出宣布”指的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第二小问结合香港的历史分析归纳,历史香港问题是由英国的侵略所造成,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问题解决的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谈判的结果是经过中英双方激烈较量,历时两年之久的香港问题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的分析可以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等方面分析归纳。【点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巩固培优学案一、“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提出)1.提出者:邓小平2.最早实现地区:香港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中英两国谈判: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香港、澳门回归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国家是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1.港澳回归后①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②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③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2.进入新时代(1)政治上:①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面对香港局势动荡的变化 )(2)经济上:①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②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③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④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同学查资料发现,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 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邓小平的讲话说明“一国两制”( )A.等同于港人完全自治 B.关键是保持香港原有制度不变C.保障香港管理本地区事务 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2.根据国情,我国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 B.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都享有主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如图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A.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5.[2023 四川达州中考]“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6.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海峡两岸”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7.右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珍贵照片。请你从下面备选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该语句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什么为出发点的?( )A.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B.从港澳台人民的愿望出发C.从大陆人民长期的愿望出发D.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9.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广西解放70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C.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10. 2022年8月,美国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台海危机。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提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11.“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才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以上诗句的创作是为了纪念(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D.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12.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13.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承载历史信息。“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对联直接反映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五”计划 D.“一国两制”15. 2019年我们将同时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广西解放70周年。这两地分别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C.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培育了中国人数不胜数的聪明智慧,总能在团结统一中创造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为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2)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是什么?这一设想实现的前提是什么?(3)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已取得重大成果,指出在哪两个地区已实行?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哪个国家的侵占?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什么?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你对它们的回归有何感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回答下列问题: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是谁提出的?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维护统一,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什么?为加强两岸平等交往,经济互补互利,两会有何举措?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根据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片段一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片段二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有哪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学生版).docx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