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下《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相机学习掌握“漏、驴”等13个生字,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老虎和贼恐惧的心理,感受民间故事情节的有趣和语言的魅力。3.借助示意图并发挥想象,选择喜欢的部分生动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教学过程】一、勾连旧知,引出新课1.看图片猜故事。出示《白蛇传》《神笔马良》《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图片。2.介绍民间故事。刚刚我们猜的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民间放事,顾名思义,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他听,一代一代地流传。图片3.引出新课,教学生字“漏”。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则中国的民间放事——《漏》,教师边板书“漏”边讲解:“漏”,是左右结构,“三点水"表示水,“尸”表示房屋,房屋上有空隙,“雨”水便往下滴。咱们可以这么记,屋外下大丽,屋内滴小雨,这就是“漏”。二、初读课文,概述故事1.检查生字新词。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特别认真,真棒!那老师来检查检查课文的生字词。出示一组词语:婆婆 厉害 好哩莫非 贼 脊背 颠倒 纵身一跃粘胶 旋风 驴圈 蹿上去指名读各行(重点正音第三行)师:“脊背”是指身体的哪个部分?“脊”指的是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很多物体形状像脊柱的部分,我们也可以用此来形容,比如屋顶上的脊梁,我们称“屋脊”,书的这根脊梁“书脊”。师出示图片,字理识字“贼”,“贝”表示财物,“戎”表示手持着武器。指导田字格里书写:“贼”。2.厘清人物,书写生字①圈找人物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主要人物预设: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贼和老虎②书写生字师:同学们,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五个角色展开的,这五个角色还藏着本节课要写的三个生字(胖、驴、贼),你发现这三个生字的共同特点了吗?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左窄右宽。老师范写,同学们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一题,以上生字各写一个。3.同学们,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五个角色展开的,那你们能把这些角色放进人物关系图里吗?请根据这个人物关系图,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4.借助场景,梳理梗概师:故事其实就是围绕这头小胖驴展开的,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参照示意图在文中圈出地点,根据地点的变化将示意图补充完整。2.现在请你们根据示意图,简单说说这个故事内容,自己先练一练。3.借助故事的地点以及简单的文字提示就能连起来讲故事,真厉害。想要故事更有趣,那就让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吧。三、聚焦文本,发现规律1.故事发生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在这个夜晚,老虎和贼第一次相遇了。请同学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边读边感受。2.学生朗读,交流反馈。3.老虎和贼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一段的描写太有意思了,请两位同学读一读。4.老虎和贼都很厉害,现在遇到“漏”了,让他们一下子就担心了起来,所以很多同学都觉得这里很有趣。那我变一变,你还会说吗?①将贼的句子隐去“想”的内容追问:内容都隐去了,你怎么还会说?预设:上面老虎的想法呼应着下面贼的想法。②难度升级,贼的句子隐去“蹲在屋顶上想”追问: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贼的动作呼应着老虎的动作③贼的句子隐去“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追问:你为什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预设:老虎的句子和贼的句子差不多。5.我们把刚刚的三处总结一下:老虎的想法呼应着贼的想法,老虎的动作呼应着贼的动作,老虎想的内容和贼想的内容句式是一样的。这样的写法叫一一呼应。1-9自然段像这样的写法还有很多。请试着找一找,老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贼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6.师生一呼一应感受语言规律四、逐层递进,详细复述1.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在我一呼你一应中,我们感受到了故事的生动有趣。现在请你们同桌合作,一个当老虎,一个当贼,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2.请学生尝试,哪位故事大王先来试一试!3.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