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政治高三一轮复习计划——知识架构
专题05 人民当家作主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每课三思 参考标准 得分 等第
1、思维导图完成得怎么样? (1)主题是否明确(是否真实围绕中心主题展开)
(2)逻辑是否清晰(清楚表示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便于理解)
(3)是否简洁明了(导图应该尽量简洁,避免过多的细节和冗余信息)
(4)是否有效使用颜色和形状(增强思维导图的视觉效果,便于记忆)
2、默写完成得怎么样? (1)记忆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其含义(研究表明理解性记忆有助于实际应用)
(2)是否分散记忆知识点(科学研究表明分散记忆有助于长时间留存)
(3)默写的正确率如何(政治学科要求重要概念和重要表述的准确性)
3、练习题做得如何? (1)是否独立完成练习(包括不查阅课本、拍题、询问他人)
(2)是否用笔进行圈画题目、分析题目(以此锻炼语段的分析能力)
(3)能否将题目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关联并进行标记(练习是为了更好学习)
(4)题目的正确率如何,是否将错题进行特殊标记,获得更好地进步
一、今天我离A+还有多远?
1、对照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说明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道理
2、剖析公共机构制定公共政策的实例,阐释公民有序参与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公共事务的意义和价值;列举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发生矛盾的实例,阐述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评估合理解决矛盾的方案
二、本专题的复习目标是什么?
设计“人民当家作主”的思维导图
如何评价自己的思维导图质量 主题是否明确(是否真实围绕中心主题展开)A B C D
逻辑是否清晰(清楚表示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便于理解)A B C D
是否简洁明了(导图要呈现主干内容,避免过多的细节和冗余信息)A B C D
是否有效使用颜色和形状(增强思维导图的视觉效果,便于记忆)A B C D
主线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考点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 产生 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②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要素 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②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共性国体 ①是国家的阶级本质。②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③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个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地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意义: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誓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民主 专政
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3个特点) 新型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最广泛的民主 含义 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2)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表现 ①权利广泛②主体广泛
关键词 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监督权”“人大代表组成”等
最真实的民主 含义 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表现 ①构建起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民主渠道② 人民的意愿,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强调的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并落到实处。如“制度保障”“政治保证” “法律保障”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维护人民利益”
最管用的民主 含义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求:①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②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表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关键词 强调的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优越性)如“制度体系” “效率提高”。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对内职能 维护国家稳定:打击国内各种违法犯罪
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外职能 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主线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考点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什么是政权组织形式?共性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国家的管理形式。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个性: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成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地位 ①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职权 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运行。
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③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肩负人民重托:人大代表 产生 民主选举产生 (1)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
(2)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间接选举,由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地位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职权 ①审议权: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各项议案②表决权: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④质询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要求 ①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a、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b、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基本功能 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①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②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③作用: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①中央和地方: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考点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什么是政党? (1)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3)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4)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我国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区别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地位 是执政党,是中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一切 是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参政权:①参加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基础 工农联盟 各界知识分子
联系 ①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②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是隶属关系③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以下对民主党说法均错误:在野党、反对党、共同执政、轮流执政、联合执政)④工作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⑤法律上:是平等的关系,都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 两党制 多党制
区别 执政 长期执政 轮流执政 联合执政
缺点 缺乏监督 两党互相攻击政策连续性差 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定
代表 泰国、津巴布韦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法国、德国、印度
联系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
我国的政党制度 地位 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前提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活动准则 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特点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优势 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②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③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地位 ①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⑥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注意:不是国家机关
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主题 团结和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自上而下,中国共产党牵头)、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自下而上,向国家机关或者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
要求 (1)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2)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格局 多元一体: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形成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单一制,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② 行政区划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自治程度 无 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自治程度较高
法律依据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基本法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方针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特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优势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③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 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宗教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 内容: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组织形式:村委会和居委会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基层民主实践活动 (1)民主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基层民主的特点:①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②民主参与的直接性③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2)民主协商: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3)民主决策。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村民会议)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居民会议)
(4)民主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国家机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