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第一课时《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首诗歌集“情”“景”“理”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赏析诗歌创设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进而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播放萨顶顶演唱的《春江花月夜》, PPT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根据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创作出的图画。)师:听着动人的旋律,看着同学们自己描绘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触呢 生:我感觉很壮阔,很唯美。生:歌声很空灵,让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生:似乎能看到月光之下的大海,很美丽,直击人的心灵。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翻唱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空灵的歌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诗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被称为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诗歌,领略它的美。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的图画,给大家解读解读。生:我是根据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的理解创作的,它要描绘的就是江水、明月融为一体的景象。生: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不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明月朗照,可以看见粼粼的波光、江边的花丛,给人一种静谧之感。生:我是从诗歌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江上白沙看不见”理解的。这几句要描绘的就是一种淡雅之景。师:同学的理解都很准确,创作出来的画作也很符合诗歌的意境,说明大家的预习都很到位。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赏析这首诗歌,具体来说就是诗歌中的景与情。首先请大家找一找诗歌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生:前8句。师:是的,诗歌前8句主要就是写景。诗歌鉴赏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是一个重点。要求我们会概括景物特点及意境特点,会描述画面,会提炼其中的情感。那么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一下诗人主要选择了哪些景物?都具有怎样的特点?生:“春” “江”“花”“月” “夜”。生:生机勃发的春,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清幽静谧的夜。师:概括的很好,在“春” “夜”这 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营造的澄澈渺远、幽美恬静的意境,那么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闲适。师:一个“闲适”是不足以表达诗人的内心的。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样 生:愉悦、激动、兴奋。师:对啊!我们在鉴赏诗歌时, 一定要进入诗人创设的那个意境中去,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达到一种共情。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是极其愉悦与兴奋的。在这副画面里,哪一个意象最为重要 生: “月”。生: “江”。师: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那我再问 一个问题:这些意象中,少了哪个就都黯然失色了 生 :“月”。师:现在明确了。 “月”在这些意象中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我们才欣赏到了 那样一幅澄澈幽美的画面。现在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月”的诗句,我们来一轮飞花令。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生: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很好,大家记了不少有关“月” 的诗句,那么这些古诗中的“月”都寄予了诗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生:相思、思乡。生:思念、离愁。生:宇宙意识。师:的确, “月”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同的心境,也就给予了“月”不同的情感。那么这首诗歌中,“月”又引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触呢 按照我们读懂诗歌的方法,先看一下有没有明确的情感词 生:有。 “愁”和“相思”。师:同学们都找到了,我们应该可以明确,诗人要借“月”来表达一种相思之愁。 古人在抒情时一般都比较含蓄,那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抒发这种相思之愁的呢 生:分别是从游子和思妇的角度来写的。师:是的,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朗诵和表演,置身诗境,体会这种相望不相闻的相思之情。生1、生2朗诵: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生3、生4情景表演师:同学们的朗诵、表演非常到位,通过他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游子和思妇的情感。那现在我们回到诗歌,看一下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生:借助“月”意象,用“徘徊”二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来表达思妇的情感。生:还有“卷不去,拂还来”。师:这是什么手法 生:也是拟人,表明心中的相思之愁绪无法消散,怎么赶都赶不走。师:其实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还用了典故“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来委婉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以上这些都是表现思妇的情感的,那么游子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 生:我觉得在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时用了“落花” “落月”“斜月” “江水”等意象。师:对,这里确实是借助意象来传情的,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生:凄凉、落寞。生:悲伤、孤独。师:同学们的解读都很到位,诗人借助各种意象、典故和修辞来表达相思之情,诗歌的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使诗歌余韵悠长,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至此,我们已经对诗歌做了详尽的解读,理解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生:想象。师:对,是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人创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心境。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分析意象。师:是的,解读情感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我们把这两种赏析的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现在我们趁热打铁,运用刚刚学到的这种方法来鉴赏一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诗歌《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我想象“天涯共此时”的场景,可以看出两人在此时都在思念对方。而且“怨”字也说明了诗人觉得长夜漫漫,无人相伴。生:诗人看着“遥夜”中的月光,觉得很亮、很可爱,想把它赠送给对方,应该表达的是相思之情。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能置身诗境,通过景物形象去揣摩情感。这首诗歌开头紧扣题目,写“望月”之见,接着借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且描绘出自己彻夜难眠的情景并进一步抒发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想念。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都已学完,现在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又学到了鉴赏诗歌的有一种方法。生:我领略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的诗情画意。生:我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及生命力所在。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领略到诗人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学会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且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