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45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45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上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章 声现象
情景导入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声音的世界
新课探究
一、声音的产生
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头会有什么感觉?
探究一
喉头在振动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击鼓时我们除了听到鼓声以外,还能看到什么现象?
探究二
纸屑在跳动
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声,将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与音叉接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探究三
小球被弹起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作振动。
敲击音叉时,音叉在振动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在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找出下面物体发声的声源。

鼓面
翅膀
声带
气体和液体能不能成为声源?
吹响笛子时,笛孔处的手指感觉到气流的振动
用筷子搅动水,水面振动,发出“哗哗”声
它们主要是靠什么发声的?你能再举出一些有趣的发声实例吗?
贾湖骨笛
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
箜篌:我国特有的大型拨弦乐器
木琴
一种打击乐器
弦乐器发出声音时弦在不断振动。
二胡
一、弦乐器
小提琴
吉他
二、管乐器
笛子
萨克斯风
葫芦丝
管乐器发出声音时空气柱在不断振动。
三、打击乐器
锣鼓
架子鼓
编钟
打击乐器发声时乐器表面在不断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两位同学可通过
“土电话”进行交流
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伴奏声中做出整齐优美的动作
运动员听到
发令枪声起跑
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或物质传播的?
线

空气
1.探究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实验表明:声音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
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
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介质;
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探究归纳:
你还能说出哪些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实例吗?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侧的耳朵,另一个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
找两块石头,在水中敲打碰撞
上课时,我们都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
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
2.声速
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中的大致声速 物质 声速/(m/s) 物质 声速/(m/s)
空气 340 花岗石 6000
水 1500 钢铁 5000
硬橡皮 54 玻璃 5000~6000
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铁路工人用钢锤敲击铁
轨,通过声音来判断铁轨是
否正常。假设你与铁路工人
站在同一条铁轨上相距170m,
当你看到工人师傅用钢锤敲
击一下铁轨时,你能立即就听到敲击的声音吗?你有可能听到几次敲击的声音?
能立即听到敲击的声音吗?
有可能听到几次敲击的声音?
不能,因为声音从敲击位置传播到人耳中需要一定的时间。
若将耳朵贴在铁轨上,由于声音在钢铁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可能先听到通过铁轨传播的敲击声,再听到通过空气传播的敲击声,共两次。
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常压下,不同温度的水和空气中的大致声速 温度/℃ 声速/(m/s) 温度/℃ 声速/(m/s) 空气 水 空气 水
0 331.3 1402 20 343.3 1482
5 334.3 1427 25 346.3 1498
10 337.3 1447 30 349.3 1508
15 340.3 1463 40 355.3 1526
3.声波
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形成了声波。
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产生了听觉。
4.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4.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声源振动产生声波
介质传播
鼓膜振动
经其他组织
听神经
大脑
归纳——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存在;
听觉正常。
缺一不可
科学爱耳、护耳、用耳
二、声音的反射
是谁在和
淘淘喊话?
对着山崖或高墙喊话,有时可以听到回声。这表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1. 回声
2. 人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
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常温常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你知道人与障碍物至少间隔多远才能听到回声吗?
至少间隔17m才能听到回声。
若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无法将原声和回声分辨开来,此时人听到声音的时间就延长了,使人感觉声音“加大”了。
在室内谈话和播放音乐,人感觉声音比在空旷的室外响亮
天坛的声学奇观
3. 回声的控制与利用
一个声音在室内反复出现的回声次数太多,将导致前一个声音的回声与后一个声音同时被人听到,这样就会出现听不清楚的现象。
回声的控制: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剧院、录音室等环境的墙壁通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或采用柔软的材料,减少声波的反射,防止形成回声。
回声的利用:
1. 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获得适量的回声,使声音更为饱满动听,提高室内的音质。
2.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举例,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立体声
人靠双耳听到的信息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有了立体的感觉。要使音响设备传出的音乐有立体感,就要想办法复原实际发生场景的效果。
在演奏音乐的舞台上左右两侧各放置一个话筒,分两路接收和记录声音信号。音响设备在播放时,将这两路声音分别放大,最终分别由左右两只扬声器播放出来。
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你的测量方案,并实际测一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如:卷尺、停表、发令枪等。
实验步骤:
量出一段直线距离 s (如 500 m),一名同学持发令枪在起点发令,另一名同学在终点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按一下停表,听到枪声时再按一下停表,记录时间间隔 t,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空气中的声速。
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形式
回声
回声的控制与利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反射
声源
介质
声波
振动
声速
听觉
随堂练习
1. 在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头处能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B. 弹拨吉他上的不同琴弦,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C. 将正在发生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看到水花飞溅
D. 放在密封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AC
2. 如图所示,胡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口琴是一种小型的吹奏乐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
胡琴
口琴
答:胡琴主要是靠琴弦振动发声的;对口琴吹气或吸气,会使簧板上的簧片振动,故口琴主要是靠簧片振动发声的。
上簧板
琴格
下簧板
簧片
3. 你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吗?
答: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可以看到橡皮筋在振动,同时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停止振动后,橡皮筋不再发出声音。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
4. 有一种骨传导耳机,声音可以不通过双耳,直接通过颅骨传至听神经。请查阅资料了解这种耳机是如何工作的,并与同学交流。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