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唯物辩证法
联系
发展
矛盾
(构成、引起)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5.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总特征
(基本观点)
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P27引言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时政链接:中法建交60周年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回首过去的60年,中国和法国携手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历程。两国不忘建交初心,继往开来,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并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前进的典范。过去60年的历程,见证了中法友谊的不平凡。未来又一个甲子轮回,中法关系的发展将充满潜力。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01
阅读与思考1:回顾中法建交60周年,请结合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谈谈既有合作与沟通,也存在竞争与对立!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只有两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则新闻被媒体视为“外交核爆炸”。
密特朗总统,他一边对华投资一边对台军售,结果触碰了中国政治红线,中法关系降到了历史冰点。
希拉克总统却不仅推动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认真承诺“协助建立一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这位深受中法人民喜爱的总统,创造了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
萨科齐总统抛弃戴高乐主义,奉行大西洋主义,全面加入北约体系,抱美国大腿,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常常两面三刀,同时,与中国在非洲大陆也展开“竞争”。
马克龙这位政治“中间派”,既能突破禁忌,又能恪守传统,既和美国暧昧不清,又和中国加大经贸往来,他意识到如今的中法合作更为平等和尊重。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1:矛盾是一种关系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2: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还强调构成矛盾的双方必须处于“同一体”中,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能构成矛盾。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3: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生活矛盾——多指斗争、冲突。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可以避免)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无法避免)
逻辑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你的方案”。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 对立和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
对立属性:斗争性
统一属性:同一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中法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
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生对死;存对亡;弱对强)
(有生才有死;无弱就无强)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表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1)矛盾的同一性
例如: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表现: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1)矛盾的同一性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祸转为福
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不能说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差异和对立)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2)矛盾的斗争性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
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
注意:
(1)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
(2)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叫矛盾了 (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共性、抽象)
(个性、具体)
练一练:
辩一辩:以下体现矛盾的同一性还是斗争性?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苦尽甘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朋友与敌人、善与恶
【矛盾的斗争性】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的斗争性】
总结: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斗争性
(统一)
(对立)
矛盾基本属性
相对的、
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包含“发展”哲理的诗词名言
没有不同的音符,奏不出美妙的音乐;
没有不同的颜色,描绘不出美丽的图画
没有不同的味道,制作不出美味佳肴。
同一性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强调斗争性)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同一性
斗争性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强调同一性)
“感谢你的对手,
他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斗争性
没有
就没有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原理内容】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知识小结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矛盾的含义)
(矛盾基本属性的含义)
(矛盾基本属性的特点和联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
02
阅读与思考2: 如何从共性与个性角度分析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中法相遇”,2024年5月5日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国事访问习主席访法期间,中法共发表4份联合声明,其中有3份是关于国际热点和全球治理,彰显了中法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亮明停火止战的和平立场。“两国元首强调,当务之急是立即实现可持续停火,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两国元首呼吁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共同呼吁,分量颇重。
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展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协作之力。延续支持彼此提出的有益多边倡议、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传统,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方支持法方办好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
也谈到了备受关注的乌克兰危机。习近平主席耐心阐释:“中方理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人民造成的冲击。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参与方,但我们一直在为推动危机和平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1、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问题: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
认识运动
社会运动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结论
矛盾举例
各种运动形式
领域
自然界
社会
思维
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等。
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P38-1
(空间.横向)
注意1: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矛盾,构成矛盾需要条件。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问题: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
注意2:“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但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
1、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消灭矛盾)
注意3: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人们尚未认识或不易觉察的矛盾,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也不能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知识小结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用于直面,善于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小结2和小结3: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方法论
知识小结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猜猜这三个人是谁?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的?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不同的个性描写刻画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这正好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
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知识小结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作用: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认识世界的角度)P42-3
(改造世界的角度)P43-3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区别 侧重点
角度  
原理 依据
联系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点,
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辩证法
 唯物论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决定意识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个性(矛盾特殊性):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共性(矛盾普遍性) :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都是水果
(1)相互区别:
①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P39-1
②地位: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
水果
含有果酸、糖类等成分;都有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①普遍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相互联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
水果
含有果酸、糖类等成分;都有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葡萄、苹果、香蕉等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怎样特殊,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联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个性 共性
个性 共性
矛盾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一定场合下
苹果树

植物
生物
个性 共性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原理内容】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知识小结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03
阅读与思考3:远见与创见——挖掘合作的广阔潜力
中法两国既有“高精尖”的研发合作,也有“接地气”的贸易往来;既有惠民生的福祉,也有民相亲的交流……
18项部门间合作协议、15份商务合同。从沉甸甸的合作成果中,世界看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看到了中国大市场为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的发展机遇,看到了中法务实合作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的一系列深化合作新举措:中方“将加快开放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支持增开上海至马赛直飞航线”“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
结合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中法交往中为何签订众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合作协议?
问题探讨: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一以来,困扰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主要的问题?
学习与休息  
身体健康与否 
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 
心情的好坏   
理想与现实   
学与玩 
感情问题亲近与疏远 
学习进步与退步
青春期的你们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学习上的,心理上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习的进步与退步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复杂事物
生态
建设
卫生
事业
文化
建设
经济
建设
国家发展
注意: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2、在一个时期,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国共矛盾
中美
矛盾
中日
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中美矛盾
国共
矛盾
中日矛盾
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转化的两种情形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
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了,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
复杂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理内容】
①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知识小结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强调主要矛盾)
(强调次要矛盾)
(强调主要矛盾——重点论)
(强调次要矛盾——两点论)
判断主要矛盾关键词: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是药三分毒”,既然药有危害性,你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药可以治病
药危害身体
矛盾着的双方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两个面当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面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是次要方面。
注意:每一个矛盾都有主次两个方面。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例如:生病需要吃药,是药三分毒。
如果药的剂量适中,治病是矛盾的
主要方面;
但如果剂量过大,对身体的危害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别与联系
单一 矛盾中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区别 含义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不起主导作用
联系 相互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相互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内容】
①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
③同时,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知识小结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与联系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 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个矛盾中,
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标志性词语: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首要/突出任务、突破口、核心、重中之重、牛鼻子、第一要务、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牵一发而动全身等 标志性词语:抓主流、识大局、全局意识、主体、总体、本质、辨方向、趋势、形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进程。 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适用情况: 一般“做事情、解决问题”时使用 适用情况:
一般“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
判断下面情景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3.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7.好钢用在刀刃上;
8.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主要矛盾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方法论
两点论
重点论
复杂事物
每一矛盾
既看主要矛盾
又看次要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抓主流
统一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反对一点论
反对均衡论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
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含义 (对立统一原理) 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辩证关系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第三课知识提炼
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个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个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个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三种主要表现;
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小结
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具有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共性与个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