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62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62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1、普遍性:【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支持和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发展状态/形式:量变、质变的统一。【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
4、途径(趋势):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成长壮大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5、根本途径:辩证否定(实质: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①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的批判精神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6.联系与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7、原因:内因和外因。
全面把握发展的观点
知识回顾
构成
联系
发展
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 内容
根本 动力





总特征
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P27引言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的看问题 的意义, 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课标要求】
本节学习目标
1、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2、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方法论
4、主次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方法论
5、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方法论
6、两点论与重点论
1. 狼和鹿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民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能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四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的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四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走进情境 发现矛盾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很难增加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狼要捕食鹿,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对立)
狼和鹿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01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2:“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注意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但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他们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空间上看: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胖瘦、高矮;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
社会生活: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
注意3:“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矛盾是一种关系。
注意4: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 逻辑矛盾 ≠ 生活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不能仅仅理解为“打架”、“冲突”。
哲学上,相反的东西就是对立。如:善与恶,美与丑。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
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
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体现矛盾的同一性
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情境探究
思考:漫画中的人敢剪断绳子吗?为什么?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
对立属性:斗争性
统一属性:同一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
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例: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 矛盾的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区别、差异、不同等)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斗争)

表现
相互区别

同化
异化
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例: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例: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
注意: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斗争性
(统一)
(对立)
矛盾基本属性
相对的、
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总结: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原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
③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看问题。
原理总结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含义)原理
下列语句各体现矛盾的什么属性?
1.否极泰来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3.乐极生悲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双方相互对立
课堂练习
矛盾(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事物)包含着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矛盾(事物)包含着好(有利)和坏(不利)两个方面



判断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相反相成】
(强调斗争性)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思考:上面的话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怎样的关系?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提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这都需要对立面。离开对立面,与谁依存?向谁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为什么生活中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提示:只有在统一体中的东西,才会相互排斥或斗争;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排斥或斗争。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感谢你的对手,
他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体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口诀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总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3)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趋利避害)
注意:当考查材料如何体现矛盾的基本属性时,原理可侧重于(1);当考查材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时,原理可侧重于(1)(2)(3)(4)。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方法论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要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特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对立为前提);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发展。
【原理小结】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即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的知识分析/说明 A和B的关系;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同一性。
(2)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 A与B存在对立性/斗争性,……
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统一性/同一性,……(侧重于区别)
(3)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侧重于联系)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又要……,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或把……有机结合)
体现对立统一原理的关键词语:
既要....又要...,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劣,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展.....
做题总结
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2.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 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易混易错
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5.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差别的同一
×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6.矛盾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 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①(两个基本属性角度)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典例精练
矛盾问题的精髓
0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世外桃源是否没有“矛盾”?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具有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地位(重要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注意:1.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
2.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但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解决矛盾不等于消灭矛盾。
3.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人们尚未认识或不易觉察的矛盾,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4、矛盾的普遍性也可理解为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
【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善于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两个妻子》
传说过去有户卖油的,妻子勤俭持家,丈夫每天卖油前,她都要先从油桶里舀出一勺贮存起来。过年时丈夫正愁无钱办年货,妻子从地窖里端出一坛油来,丈夫大喜。
这家邻居是卖皇历的,他的妻子也效仿此法。每天丈夫外出时,她都悄悄留下一些皇历,年关难过时,妻子拿出一大叠过时的皇历,丈夫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思考:上则故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冠冕,身披鹤衣,手握羽扇,飘飘然有如神仙下凡”。
不同的个性描写刻画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这正好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猜猜这三个人是谁?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的?
小学
中学
大学
学生时期
公司
养老
工作时期
退休时期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学习与卫生
教与学
学生与食堂
学习与休息
学校中的矛盾

传授知识
吸收知识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强调事物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
(强调时间不同)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强调矛盾双方也不同)
(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
总结.矛盾的特殊性
总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哲学范畴类属不同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决定意识
理论依据不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联系: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知识拓展:根据实际情况体现的两个哲学原理
思考:面对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如何做?
一只小毛驴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把盐倒在河里去了,结果盐变轻了!这让小毛驴非常开心,觉得这是一条有魔力的河,之后它又驮着一袋棉花,故意摔进了水里……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意义: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42-43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一刀切、一风吹、
依葫芦画瓢、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生吞活剥、
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等等。
违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
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抽薪止沸;入乡随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解铃还须系铃人
你能列举出体现或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吗?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有各自的颜色、大小、体形、生长习性等
个性
(矛盾特殊性)
共性
(矛盾普遍性)
大型哺乳动物,长脸、颈上有鬃,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概括、总结
1、矛盾普遍性=共性、绝对;矛盾特殊性=个性、相对
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白马
黑马
棕马
黑马
白马
这些马的共同点
普遍性
(马的共性)
汗血宝马
奥巴马
判断右边哪些是马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事物再特殊,也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特殊性(个性)
棕马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概括总结
人的共性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阿拉伯马
(2)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动物
生物
特殊性 ---- 普遍性

白马
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 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Ⅰ、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Ⅱ 、时间上看,在一定时期是普遍性的东西,随着事物发展又成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A.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B.在认识事物时,坚持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标志词:先试点再推广、典型示范;解剖麻雀;抓好典型;马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借鉴…经验;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不照抄照搬;中国式现代化;共同但有区别;榜样、模范、经验;求同存异......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03
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1.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锦州的敌我矛盾
沈阳的敌我矛盾
长春的敌我矛盾
华北的敌我矛盾
(复杂事物)
辽沈战役形势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的基地,毛泽东指挥我军抓住了整个战役的重点和关键。
可见,面对复杂事物的多种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
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①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复杂事物
生态
建设
卫生
事业
文化
建设
经济
建设
国家发展
注意: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2、在一个时期,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次矛盾转化的两种情形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
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
国共矛盾
(阶级矛盾)
中美
矛盾
中日
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中美矛盾
国共
矛盾
中日矛盾(民族矛盾)
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2.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
主次矛盾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思考:事物存在主次矛盾,这对我们办事情有什么启示?
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方法论: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主次颠倒;反对只看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
原理总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主要矛盾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症结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首要任务” ,重心, 根本途径,主题,核心”,牛鼻子、蛇七寸、擒贼射马、好钢刀刃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总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世界观】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
(2)[世界观]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但会影响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打蛇要打七寸 牵牛要牵牛鼻子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分主次、颠倒轻重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要学会统筹兼顾,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思考:下列表述符合或违背哪个方法论?
思考:
1.“是药三分毒”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2.既然药有危害性,你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
任何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药既可以治病,也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负作用。
药可以治病
药危害身体
矛盾着的双方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
同一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中药危害身体
同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中药可以治病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矛盾双方
注意:每一个矛盾都有主次两个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
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
(2)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重点论)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两点论)
一个矛盾有主次方面,这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在看问题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总结: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识别词:“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谈认识、谈分析、谈评价、主导地位、整体上、 基本面、总体上、总的来看” 等词语
复杂事物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注意:每一个矛盾都有主次两个方面。
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2、在一个时期,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不同 指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就“同一矛盾”的两方面相互比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内涵 不同 是指“一个”或“一种”矛盾,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是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不同 对复杂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规定着事物性质
方法论不同 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抓主流、本质、方向、利弊、大局
判断 标志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重中之重”等词语。 (注重处理问题强调抓、解决) “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主导地位、总的来看、谈认识、谈评价”等词语。(注重看问题)
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有
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1、原理依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基本内容: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和“均衡论”
(3)反对的错误倾向: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课堂小结
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具有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共性与个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
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含义(对立统一原理) 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辩证关系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第三课知识提炼
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个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个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个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三种主要表现;
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