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人物作文素材:苏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万用人物作文素材:苏轼

资源简介

万用人物作文素材苏轼
三起: 少年天才名动京师、东山再起居三品、回朝再任
三落: 乌台诗案贬黄州、旧党诬陷请辞外放、一贬再贬
苏轼三首经典诗词, 道尽人生三种境界
一, 青年洒脱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善于自嘲的人最为洒脱, 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自信与宽广的胸怀, 也总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过的态度应对苦难, 最终将困窘的生活过成了诗。
二, 中年通透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中年之际, 得失与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 保持一颗通透的心, 去回味自我才可以活得通透。
三, 老年超然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人在老年, 已是“满目青山夕照明”, 唯有超然物外, 方可领略这晚霞的美。在老年, 学会放下执念, 不伤春悲秋, 才能优雅地老去。来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
苏轼的事迹+各个主题
苏轼一生被贬谪过17次,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一心为民, 跟当地人打成一片。在徐州, 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 拯救一城百姓; 在杭州, 他疏浚西湖, 筑造苏堤, 绝了杭州千年水患; 在黄州时他跟当地农民一起修渠、挖井、插秧, 同他们一起听书、喝酒; 在海南时他于草屋中教学、抄书, 使得这块蛮荒之地,“书声琅琅,弦声四起。
【主题】为国为民、有作为、为人民服务、获得尊重、人生价值、永远怀念、爱戴百姓、大公无私、舍“小我”顾“大我”、临危不惧、以身作则、榜样力量、责任担当
苏轼的盖世功业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贬至黄州时期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因为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 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所以说, 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主题】得与失、福与祸、逆境中成长、因势而为、劣势变优势、助力成功
曾经,苏轼和王安石是政治上的死敌, 苏轼看不惯王安石的做派,王安石视苏轼为眼中钉。乌台诗案使苏轼招来杀身之祸。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 且一些政见不和的变法派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就连与他恩怨纠葛很深的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苏轼得到保住性命,从轻发落。分别之时, 王安石久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充满着不舍, 苏轼曾在诗中表意, 希望以后能与王安石比邻而居。这场君子之交,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 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人的格局。“君子和而不同”,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 眼里并无是非之争。苏轼和王安石懂得站在彼此的立场, 以更大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包容万物。
【主题】格局、宽容、君子之交、多看他人长处、放下恩怨、沟通拉近人的距离、理解、换位思考、视野、心胸、包容、体谅、格局、处世智慧
苏轼这一生, 起起落落, 遭遇过政敌的非难, 也经历过刻骨的背叛。但在他心里, 从未对任何人有过怨怼, 无论何种境遇, 于他都是一种经历。既过之事不问, 过往恩怨释然。苏轼的好友章惇当了宰相, 个人权力达到顶峰,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轼贬谪到了海南儋州。在宋代, 被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 转眼就成以死相逼的仇敌, 换做常人, 早已对其恨入骨髓了吧, 但苏轼没有。他终于得令回朝, 而章惇却被贬。他给章惇写信,字里行间, 毫无怨怼, 只记得朋友的好处。
【主题】宽容大度、珍惜友情、多记他人好处、放下恩怨、豁达、人生智慧、珍惜人才、人格魅力、放下成见、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格局、求同存异、大局意识
苏轼家庭富有文学传统, 祖父好读书, 善作诗。父亲是古文名家, 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苏轼的父亲苏洵居家时, 常闭户读书, 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和苏辙。苏轼深受其父的影响。母亲有知识且深明大义, 曾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苏轼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 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苏轼考试写的文章, 深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 此人可谓善读书, 善用书,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主题】教育启示、家庭影响、言传身教、父母是最好老师、思想教育、成长环境影响
、善读书、善用书、读书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一职位相当低微。公务之余, 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而苏轼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 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 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主题】直面人生坎坷、不像命运低头、做生活的强者、誓中作乐、调剂生活、生活的态度、战胜困难、在困境中找到生机、生活的强者、做有意义的事、人生魅力、乐观向上
多次被贬的苏轼被召还朝后,对执政的旧党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 由此, 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不得已, 苏轼再度自求外调。
苏轼始终把批判现实中不合理的现象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 也未局限于眼前, 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 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主题】初心不改、坚持、执着、不像恶势力低头、廉洁奉公、坚贞不屈、正直、不被局限、挖掘根源、批判意识、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敢作敢为
苏轼的一个朋友, 喜欢吃羊肉, 每月俸禄只够吃上几顿, 他便时常拿苏轼的信去换肉吃。苏轼得知后也不气恼,只是笑笑, 只待到朋友再来书信时, 幽默回道:“今日寒食,断屠。”
【主题】宽容、处世智慧、留有余地
海南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 对他怀有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桥、东坡帽等等, 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主题】人民不会忘记、英雄永驻人间、精神永存、人生价值、文化传承、感恩
苏轼学博才高, 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 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 纵意所如, 触手成春。苏轼一生宦海浮沉, 奔走四方, 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 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他把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 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所以才有了哲理深刻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论创作成就, 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最可贵的是, 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 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 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主题】博才多学、掌握技巧、技术纯熟、推陈出新、文化融合、不拘一格、传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合、 成就自己、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规律、哲理、思考人生、善于反思、
苏轼提出提出: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
【主题】才能与人品、德行如一、行为表现人品、做真性性的人、人生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