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机密★启用前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化学真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水净草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 清澈透明湖水是纯水 D. 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2. 图1所示关于量筒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水 B. 读取数据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3. 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B. C. D.
4. 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两个原子组成
B. 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
C. 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
D. 已知氮元素为价,则硼元素为价
5.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蔗糖溶液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 用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6. 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 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 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 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7. 如表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88.0 103 125
A. X为 B. 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 ④中溶液的质量为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8.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 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 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 D. 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9. 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捶打织品 B. 梳理丝线 C. 缝制衣物 D. 烧炭熨烫
10.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种类改变 D. 数目改变
11. 如图所示为电动起重机的工作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钢属于合金 B. 铁属于非晶体
C. 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D. 图中所示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12.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盐水用于选种 B.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13. 在劳动中应用科学知识。下表所列劳动项目与科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
A 移动重物时下面垫圆木 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B 煮沸自来水 煮沸可杀菌消毒,降低水的硬度
C 用硝酸铵和水自制冷敷袋 硝酸铵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 自制气压计 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A. A B. B C. C D. D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 乙: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 丙:左侧铜片生锈,右侧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
D. 丁: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______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______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
16. 老师在课上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________(选填字母)。
A.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B.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铁花飞溅”。将铁粉抖撒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宛如美丽的“铁花”。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走进白洋淀。
(1)盛夏时节,满淀荷花盛开,荷香四溢。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________。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________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2)白洋淀的藕质细脆甜,久负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选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请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18.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操作B的名称为________;从操作A和C中任选一个,写出所选操作的字母和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_______。
(2)乙是用点滴板进行的微型实验。向盛有药品的孔穴1~5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硫酸。
①孔穴1和孔穴________中有气泡产生;
②对比孔穴1、2和3中的现象,得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的________(选填“强”或“弱”);
③为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试剂任选)。
19. 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__。(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20. 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图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或。
【实验2】
(1)将该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
【交流讨论】
(2)通入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
(3)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分析讨论】
(4)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
(5)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择乙与图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应与图中的c口相连接
B. 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
(6)小组同学用自制的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 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机密★启用前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化学真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水净草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 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纯水 D. 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7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而不是氧气,错误;
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 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正确;
C、清澈透明的湖水中含有溶解的物质、微生物、悬浮物等杂质,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错误;
D、大水漫灌是指将大量的水直接浇灌在农田或其他区域上,很多水可能会蒸发、流失或渗透到地下,滴灌是一种更加节水的灌溉方式,它通过滴头将水缓慢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流失,错误。
故选B。
2. 图1所示关于量筒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水 B. 读取数据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mL量筒最大量程为10mL,不能一次量取水,故A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故B错误;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引起液滴飞溅,造成危险,而且不能在量筒中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3. 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的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在常温时,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详解】A.溶液的pH=8,大于7,显碱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的pH=7,显中性,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pH=6,小于7,显酸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pH=5,小于7,显酸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两个原子组成
B. 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
C. 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
D. 已知氮元素为价,则硼元素为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化硼由氮元素和硼元素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硼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化硼中氮元素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化硼化学式为BN,已知氮元素为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硼元素为价,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蔗糖溶液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 用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羊毛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A正确;
B、酒精有刺激性气味,蔗糖无气味,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蔗糖溶液,B正确;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水蒸气,且浓硫酸不能与氢气发生反应,可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C正确;
D、向混有氯化钙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碳酸钠过量,会有剩余,该操作除去了氯化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D错误。
故选:D。
6. 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 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 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 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B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28:34=14:17,故D错误。
故选:B
7. 如表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88.0 103 125
A. X为 B. 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 ④中溶液的质量为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40℃时,100g水加入100gX,X全部溶解,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40℃时,X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0g。
【详解】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40℃时,KNO3溶解度为63.9g,NaNO3溶解度为103g,根据分析可知,X为NaNO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X为NaNO3,40℃时,NaNO3溶解度为103g,100g水加入100gNaNO3形成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分,其中一份是溶液③,则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④在降温之前是溶液②分成两等份中的其中一份,降温前的溶液中溶剂质量=100g×=50g,溶质质量=100g×=50g,20℃时,NaNO3溶解度为88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44gNaNO3, 则的④中溶液的质量=50g+44g=94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③是溶液②的一部分,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液③溶质质量分数=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溶液④中溶液质量=94g,溶质质量=44g,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 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 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 D. 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地球植被的面积,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提高大气的氧含量等等,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符合题意;
C、回收废旧电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捶打织品 B. 梳理丝线 C. 缝制衣物 D. 烧炭熨烫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梳理丝线,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缝制衣物,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烧炭熨烫,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10.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种类改变 D. 数目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冰升华的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分子的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
11. 如图所示为电动起重机的工作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钢属于合金 B. 铁属于非晶体
C. 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D. 图中所示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碳和其他元素, 正确;
B、铁是一种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错误;
C、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通常是由石油等化石燃料经过化学反应制成的,错误;
D、图中所示滑轮的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属于动滑轮,而不是定滑轮,错误。
故选A。
12.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盐水用于选种 B.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及异味,可用于冰箱除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在劳动中应用科学知识。下表所列劳动项目与科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
A 移动重物时在下面垫圆木 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B 煮沸自来水 煮沸可杀菌消毒,降低水的硬度
C 用硝酸铵和水自制冷敷袋 硝酸铵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 自制气压计 流体中,流速越大位置压强越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移动重物时在下面垫圆木,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水煮沸不仅可以利用高温杀菌消毒,还能降低水硬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硝酸铵和水自制冷敷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但与自制气压计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 乙: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 丙:左侧铜片生锈,右侧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
D. 丁: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左侧铜片同时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接触,铜片生锈;右侧铜片只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电子没有发生转移,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______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______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
【答案】 ①. 可再生 ②. 太阳 ③. 10
【解析】
【详解】能源可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张家口的风”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各处受热不均,产生温差,进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风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
Q=mq=200kg×3.0×107J/kg=6109J,W=Pt,。
16. 老师在课上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________(选填字母)。
A.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B.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铁花飞溅”。将铁粉抖撒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宛如美丽的“铁花”。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延展 ②. B
(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选:B;
【小问2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17.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走进白洋淀。
(1)盛夏时节,满淀荷花盛开,荷香四溢。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________。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________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2)白洋淀的藕质细脆甜,久负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选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请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答案】(1)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钙##Ca
(2) ①. 糖类 ②. 有机
(3)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故填写:分子在不断运动;
钙(Ca)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填写:钙或Ca。
【小问2详解】
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故填写:淀粉;
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它是包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写:有机。
【小问3详解】
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包括:1.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2.不将生活污水和垃圾往河道内排放和倾倒;3.不在河道边堆放固体废料,以及焚烧垃圾等,故填写: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8.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操作B的名称为________;从操作A和C中任选一个,写出所选操作的字母和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_______。
(2)乙是用点滴板进行的微型实验。向盛有药品的孔穴1~5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硫酸。
①孔穴1和孔穴________中有气泡产生;
②对比孔穴1、2和3中的现象,得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的________(选填“强”或“弱”);
③为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试剂任选)。
【答案】(1) ①. 过滤 ②. A:加速溶解##B:引流##C:搅拌,防止局部分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 ①. 5 ②. 强 ③. 铜与硝酸银溶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甲可知,操作B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符合过滤操作原理,属于过滤操作,故填写:过滤;
操作A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操作B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C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分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造成实验误差,故填写:A:加速溶解或B:引流或C:搅拌,防止局部分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小问2详解】
①由图乙可知,孔穴1~5中分别放有金属X、铜片、银片、氧化铜、碳酸钠,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硫酸,其中铜片和银片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没有气体生成,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孔穴1和孔穴5中有气泡产生,故填写:5。
②由图乙可知,孔穴2中放有铜片,孔穴3中放有银片,孔穴1中放有金属X,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硫酸,孔穴1有气泡产生,铜片、银片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得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的强,故填写:强。
③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它们都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稀酸反应,因此,可以设计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例如: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实验,故填写:铜与硝酸银溶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9. 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__。(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________。
【答案】(1)水能 (2)
(3)③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所以B、C是氢气、氧气,G是铁,B和E生成水和铁,所以B是氢气,E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C是氧气,F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H,C和D反应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所以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水能;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
【小问4详解】
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导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20. 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图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或。
【实验2】
(1)将该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
【交流讨论】
(2)通入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
(3)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分析讨论】
(4)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
(5)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择乙与图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应与图中的c口相连接
B. 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
(6)小组同学用自制的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
(2)氧气##O2 (3)
(4)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 (5)AC
(6)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
(7)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氧气;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
【小问5详解】
A、该万用瓶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所以乙中的b口应与图中的c口相连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中混有的醋酸,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6详解】
用自制的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
【小问7详解】
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使用时需注意: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等。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 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4 (2)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y=24.5%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m 的值为13g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
设:13g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x=0.4g ;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100g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5g,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