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考历史试卷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铁制农具 D. 楼车
2. 以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44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0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4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57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63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以更好地实现同类知识的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禅让制度 B. 郡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厂卫制度
4.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
A. 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 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
C. 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
5. 1949年解放临夏抢渡黄河战役中,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水手们紧握桨杆,从渡口夜渡解放军,掩护大军渡河。这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 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C.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6.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4年4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回顾过去,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反映出我国( )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3年 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拍下“全家福”
2024年 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
A. 载人航天工程成就斐然 B. 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C. 航空航天技术超越欧美 D. 开发太空是科技发展唯一目标
8. 《德国教育史》写道:“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文艺复兴的背景 B. 文艺复兴的内容
C. 文艺复兴的实质 D. 文艺复兴的影响
9.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资源。以下是某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的《大国崛起》之“苏俄(联)”专题学习资源。用于研究该专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电影《十月革命》片段 B. 著作《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C. 二月革命亲历者回忆录 D. 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
10. 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促使世界格局不断调整。下列世界格局演变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当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
A. 多极化趋势 B. 区域化趋势 C. 全球化趋势 D. 一体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 历史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家文化博物馆(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 在诸多齐家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完善的冶金术、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特有的玉器加工业等,表明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齐家文化中还存在以人殉葬的习俗,墓葬中随葬品有多有少。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随葬器物,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者37件,玉石壁少者只有1件,多者83件
材料二: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材料三 东亚的伟大文明中,日本文明发展最晚。……早期日本的落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它与亚洲大陆隔绝的地理环境。……在盛唐时代,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他们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改造利用方面……更有首创精神。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上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齐家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理由。材料一中随葬品的多少,反映出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把“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的事件是什么 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12.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早已超越了种族、地域和国界的藩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4月27日,临夏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红石榴”系列活动力——“石榴花开同心筑梦”主题书画作品捐赠活动在人民红园举行。近年来,临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材料二
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摘自林肯演讲《裂开的房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依据材料一,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2)今年(2024年)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多少周年 中国政府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使澳门得以顺利回归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林肯的主张。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内在联系。
13. 货币种类繁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发展,战国后期,形成了以七雄为主的货币体系,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著名……铁钱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
——摘编自《中国货币发展史》
材料二 将历史伟人作为货币头像是对伟人功绩的缅怀。
图一:美洲巴哈马1992年发行的纸币,纪念被发现500周年 图二:英国50英镑纸币,右侧人物为瓦特
图三:1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
材料三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举措之一,就是建立欧元区,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元区内由欧洲中央银行出台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区的利率与货币供给等进行统一管理。
——摘编自周颖、潘海燕《欧洲一体化面临共同治理难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货币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种货币分别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欧元”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三、问答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民生福祉,执政民】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横线处内容的填写。
时期 中国共产党民生标语
①__________ “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耕者有其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调整、巩固、充时期实、提高”
②__________ “联产承包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人民有梦想,国家有希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升级,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有质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许,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聚焦点。
(2)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什么 综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考历史试卷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铁制农具 D. 楼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排除A项;骨耜是早期农耕时代使用的工具,排除B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2. 以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44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0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4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57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63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秦汉都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汉政权建立后,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包括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3.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以更好地实现同类知识的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禅让制度 B. 郡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厂卫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分封制”“皇帝制”“设立‘三司’”“设军机处”等可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管理制度。元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C项正确;禅让制度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度是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厂卫制度始于明朝,属于特务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4.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
A. 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 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
C. 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学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的大门上有这副对联。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以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排除A项;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排除C项;解放战争始于194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49年解放临夏抢渡黄河战役中,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水手们紧握桨杆,从渡口夜渡解放军,掩护大军渡河。这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 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C.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水手们紧握桨杆,从渡口夜渡解放军,掩护大军渡河。”可知,在1949年解放临夏抢渡黄河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配合解放军,掩护大军渡河。说明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D项正确;国民党发动内战在194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大战役胜利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未体现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
6.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4年4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回顾过去,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后,中美关系紧张,排除A项;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此时中美关系紧张,排除B项;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此时中美关系已处于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反映出我国( )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3年 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拍下“全家福”
2024年 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
A. 载人航天工程成就斐然 B. 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C. 航空航天技术超越欧美 D. 开发太空是科技发展唯一目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等可知,从神一、神五到神七,题干反映的是我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说明载人航天的经济效益,排除B项;题干未进行横向对比,无法得出航空航天技术超越欧美,排除C项;“开发太空是科技发展唯一目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8. 《德国教育史》写道:“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文艺复兴的背景 B. 文艺复兴的内容
C. 文艺复兴的实质 D. 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可知,题干反映了文艺复兴对宗教、思想与学术、社会制度影响,D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出现的,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内容是宣言人文主义,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9.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以下是某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的《大国崛起》之“苏俄(联)”专题学习资源。用于研究该专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电影《十月革命》的片段 B. 著作《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C. 二月革命亲历者回忆录 D. 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没有掺杂个人观点,D项正确;电影有人为改编的内容,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学者著作中有个人观念,排除B项;亲历者的回忆录,有模棱两可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0. 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促使世界格局不断调整。下列世界格局演变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当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
A. 多极化趋势 B. 区域化趋势 C. 全球化趋势 D. 一体化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可知当今时代的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区域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合作和交流活动,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利益的过程,与题干内容反映的是世界格局不符,排除B项;全球化社会的趋势是指全球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全球社会,与题干内容只涉及政治格局不符,排除C项;一体化,是指将多个分散的部分或元素整合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与题干内容只涉及政治格局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 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家文化博物馆(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 在诸多齐家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完善的冶金术、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特有的玉器加工业等,表明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齐家文化中还存在以人殉葬的习俗,墓葬中随葬品有多有少。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随葬器物,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者37件,玉石壁少者只有1件,多者83件
材料二: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材料三 东亚的伟大文明中,日本文明发展最晚。……早期日本的落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它与亚洲大陆隔绝的地理环境。……在盛唐时代,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他们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改造利用方面……更有首创精神。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上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齐家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理由。材料一中随葬品的多少,反映出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把“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的事件是什么 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答案】(1)理由: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完善的冶金术、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特有的玉器加工业等。
现象: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2)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事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特点: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进行改造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由:依据材料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完善的冶金术、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特有的玉器加工业等”,可知齐家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理由是有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完善的冶金术、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特有的玉器加工业等。
现象:根据材料一“墓葬中随葬品有多有少。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随葬器物,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者37件,玉石壁少者只有1件,多者83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也得到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有多有少,随葬品的数量也有多有少,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富裕的家庭陪葬品就多点。说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开始出现,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因此材料反映出当时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小问2详解】
历程:依据材料二“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在“文化”的层面上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可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可知把“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小问3详解】
事件:依据材料三“……在盛唐时代,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可知“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的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特点:根据材料三“……他们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改造利用方面……更有首创精神”,可知日本文明的特点,是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进行改造创新。
12.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早已超越了种族、地域和国界的藩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4月27日,临夏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红石榴”系列活动力——“石榴花开同心筑梦”主题书画作品捐赠活动在人民红园举行。近年来,临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材料二
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摘自林肯演讲《裂开的房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依据材料一,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2)今年(2024年)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多少周年 中国政府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使澳门得以顺利回归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林肯的主张。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周年:25周年;构想:一国两制;因素: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
(3)主张:维护国家统一;事件: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民族观念:根据材料一“近年来,临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可知,我国应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问2详解】
周年: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澳门回归,2024-1999=25。即澳门回归25周年。
构想: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得到成功实践。
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二“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可知,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小问3详解】
主张:根据材料三“一幢裂开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不希望国家分裂,主张维护国家统一。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美国内战),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小问4详解】
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国家统一为民族团结提供了保障;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13. 货币种类繁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发展,战国后期,形成了以七雄为主的货币体系,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著名……铁钱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
——摘编自《中国货币发展史》
材料二 将历史伟人作为货币头像是对伟人功绩的缅怀。
图一:美洲巴哈马1992年发行的纸币,纪念被发现500周年 图二:英国50英镑纸币,右侧人物为瓦特
图三:1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
材料三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举措之一,就是建立欧元区,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元区内由欧洲中央银行出台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区的利率与货币供给等进行统一管理。
——摘编自周颖、潘海燕《欧洲一体化面临共同治理难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货币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种货币分别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欧元”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演变:由海贝到铜贝、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数字货币。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2)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3)影响:促进欧洲的联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的交流;便于欧洲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演变:根据材料一“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发展,战国后期,形成了以七雄为主的货币体系,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著名……铁钱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可知,货币的演变历程是:由海贝到铜贝、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数字货币。
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知,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推动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二“图一:美洲巴哈马1992年发行的纸币,纪念被发现500周年”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因此,图一纪念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二“图二:英国50英镑纸币,右侧人物为瓦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图二纪念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二“图三:1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的“国父”,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因此,图三纪念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三“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举措之一”“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元对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欧元的使用促进了欧洲的联合,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便于欧洲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等。
三、问答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民生福祉,执政为民】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横线处内容的填写。
时期 中国共产党民生标语
①__________ “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耕者有其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调整、巩固、充时期实、提高”
②__________ “联产承包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人民有梦想,国家有希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升级,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有质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许,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聚焦点。
(2)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什么 综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答案】(1)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容:①结合所学可知,“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耕者有其田”分别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些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结合所学可知,“联产承包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事实,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小问2详解】
中国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的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系: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作用可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