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一下八单元《棉花姑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一年级下册第19篇课文《棉花姑娘》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来给棉花姑娘看病,但没有看好,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病。这篇文章告诉学生的知识是“生病了要找医生看病,看病要找对医生,对症下药。”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情节生动有趣,极具相似性。对于富有结构化的内容,教学中抓住对话教学,聚焦每个部分的“捉”字,了解“捉”的本意、文意和情意,形成结构化的教学。这样具有系统性的教学,在孩子的心田中播下了写作的种子,为三年级编童话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借助插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等方法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认识大字头1个偏旁,正确书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医”、“病”。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可恶”、“盼望”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对比积累“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一类结构的短语,体会表达效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和标点符号读好角色对话,教学读出祈使句的语气。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捕捉方法的科学常识。【教学重点】读好课文中的对话,体会棉花姑娘的期盼、请求和惊奇的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可奈何。【教学难点】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能够说明白燕子、啄木鸟、青蛙不能做棉花姑娘医生的原因。【情境任务】同学们,上个星期,动物王国开大会,选出了一批森林医生,它们听说棉花姑娘生病了,都想来救死扶伤,帮助别人,争当最佳森林医生,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学过程】活动一:病来如山倒——盼望医生来治病1.出示图片,认识棉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长什么样?(1)对比教学“碧绿的叶子”和“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和“雪白雪白的棉花”体会表达效果,并照样子说一说。(2)结合形声字和图片教学“棉”、“吐”字。2.出示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揭示课题瞧,棉花姑娘裂开嘴笑了,笑的多可爱呀,就像一个小姑娘,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棉花姑娘。(1)齐读课题。(2)根据形声字特点教学“娘”,读好轻声词“姑娘”。3.认识“蚜虫”,了解生病原因出示“蚜虫”图片,理解“可恶”,推断棉花姑娘生病的心情。活动二:踏上求医路——寻找森林医生1.出示自读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有哪些动物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2.出示词语,检查读书效果治病 燕子 别人 树干 忽然 惊奇 七星瓢虫重点指导:(1)字理识记“燕”字。(2)指导多音字“干”的读音。(3)结合生活理解“惊奇(大字头)”、“忽然”(4)结合图片,认识“七星瓢虫”。3.出示文中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心情,读好语气(1)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读好“多么”、“盼望”和感叹词)(2)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正确断句,高兴的心情)4.结合插图,感知内容棉花姑娘生病了,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她治病,最后______治好了她的病。活动三:求医路漫漫——对话森林医生过渡:这么多森林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为什么只有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 1.品读课文,读好对话。教学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燕子的话。(2)情境体验,朗读指导。棉花姑娘身上有这么多蚜虫,太难受了,所以燕子听说后,赶紧飞来了,看到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心情怎么样?(激动、高兴、迫不及待)(3)哪位棉花姑娘来读一读?她读的怎么样?(生生互评、师点评,以评促读)“请”,读出祈使的请求的语气。(4)燕子医生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对不起、只会、还是)抓住关键词体会燕子的礼貌和无能为力。2.教学三——六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话。(2)朗读对话,体会心情,读好语气。棉花姑娘心情:期盼——惊奇燕子、青蛙、啄木鸟:无能为力(只会……还是)对不起,请(礼貌)七星瓢虫:自豪(3)边读对话,边梳理内容图片3.参照表格和课文插图,进行角色体验小组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人物心情的递进变化。活动四:病愈知感恩——感谢森林医生1.师生配合读最后一段师: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生: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2.师总结全文大病痊愈的棉花姑娘在森林医生的帮助下,长出了 的叶子,吐出了 的棉花,它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它怀着感恩的心向动物王国委员会讲述了自己生病后,燕子、青蛙、啄木鸟医生都想帮助他,最终七星瓢虫医生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帮助了自己的故事。动物王国委员会决定把本月最佳森林医生的荣誉颁发给七星瓢虫医生,并发了通知。3. 出示通知内容,教学书写“医”、“病”4.出示书写评价标准,书写展评5.课外拓展作业森林中还有很多昆虫小伙伴,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捕捉他们呢?课下我们可以去《一起来捉虫》的绘本中探秘发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重点词进行指导,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恶、盼望”。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处理教材时,我将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相似的2 - 4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指导,采取老师辅助学习第2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的方式,这样做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几个难点,又突出了朗读的重点,还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讲授过程利用平板练习与学习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