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诗词专题整合复习“咏史怀古诗”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观察所学诗歌,明确怀古诗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比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助读资料,把握怀古诗抒发的情感。(教学重点)3.通过分析总结,习得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中考在即,针对诗歌部分的复习,有同学建议按主题分类的方法进行整合复习,经商议他们决定从咏史怀古诗入手,模拟阅卷者和命题者的身份,下面请各位同学作为阅卷者和命题者,一起出发吧! 任务一:我来梳理活动一: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你认为哪些属于怀古诗 请按照顺序找出来。预设: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贾生》(李商隐);八年级上册:《赤壁》(杜牧);九年级上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咸阳城东楼》(许浑);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活动二:请同学在下面“咏史怀古”诗歌各挑选一首,分工合作将下面表格完成预设:内容解析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为咏史怀古诗。①缅怀前贤,寄托伤感。【典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纵横古今,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说明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明君的钦敬仰慕,隐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②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这类咏史怀古诗,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典例】杜牧《赤壁》中的“东风”,除实指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情。③借古讽今,哀叹盛衰。【典例】杜牧《泊秦淮》中写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诗人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任务2:名句欣赏(引导同学多角度赏析,真正将诗意、情感融会贯通)A.《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B.《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C.《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泊秦淮》(1)夜泊秦淮近酒家。(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E.《山坡羊 潼关怀古》(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注释、批注自己先复习,然后展示反馈,老师强调古诗名句赏析的方法)总结:名句赏析的方法:1.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2.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4.重点词的妙处(炼字角度):某词的含义+手法+句意+主旨情感5.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活动三:师总结补充咏史怀古诗特征标题:带有古迹,古人名称的标志词有咏古、咏怀、有怀等字眼。一般结构: 景 (临古地) → 事 (古人事) → 情 (抒己怀) 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胜(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写作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思想:1.怀人伤己:根据身世与际遇不同可分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2.怀古伤(讽)今:根据着眼点不同可分盛衰变迁型、讽今伤时型;3.理性反思: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启迪后人。小结: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咏史怀古诗是从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事件为内容, 常用借景抒情、典故、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来抒发怀人伤己、怀古伤今或通过评议历史,来析史明理类诗歌。针对这一题材的诗歌, 我们关注题目中出的古地、诗词中出的古物、古人、古事, 把它们作为为解读此类诗歌的抓手。任务二:我来当阅卷活动:你已经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特征,找到了解读这类诗的切入点,请你认真解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化身阅卷者完成作业的批阅吧!【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 甲诗中的“楚客”和乙诗中的“逐臣”指的是谁,他有着怎么样的遭遇?2. 主要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抒发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答题卡一预设:错因分析:第1题不关注古人,没有明确写出贾谊被贬的经历;第2题没有找出古人贾谊与两位作者之间的联系,没关注背景。注意答题时应保持卷面整洁。出示答题卡二预设:错因分析:第2题只围绕“怀才不遇”来答,没有关注到刘长卿也是晚唐诗人,甲诗的思想内也有借古讽今,分析不到位,其次没洧关注到两首诗的手法。解题小结:1.关注题目中的怀古字眼;2.关注诗词中的古迹、古人、古事、古物;3.关注诗词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4.关注古迹、古物、古人、古事与“我”的连点;5.关注诗中运用的手法。任务三:我来命题活动:明确方向,方能行稳致远。掌握咏史怀古诗赏方法后, 我们还需把握考题方向。示例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 说说他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可作为课后习题)考查方向1 :任意两首咏史怀古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考查。复习准备1 :弄清教材所有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示例2 :请概括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乙】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考查方向2 :考查同一作者, 面对不同古迹时, 抒发情感的异同。复习准备2 :要关注到两首咏史怀古诗在内容、手法、情感上的相同与不同。结语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我们生逢盛世,不必如古代诗人一般饱受内心煎熬,但我们应该从他们的境遇读出怀古真谛:无论何时,永远不失凌云之志,不忘爱国之心。”作业布置请从教材以下篇目中选择两首进行咏史怀古诗对比阅读的试题命制:《登幽州台歌》《赤壁》《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咸阳城东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预设:《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 同一作者面对不同古迹)《赤壁》《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同一历史背景,不同作者)《长沙过贾谊宅》《咸阳城东楼》( 两首诗颔联均即景抒情)《登幽州台歌》《咸阳城东楼》( 同是登高望远之作)……板书设计咏史怀古古(迹、事、人、物) 今(我)不失凌云之志不忘爱国之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