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共23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毛泽东曾说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能够焕然一新,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在斗争中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共产党是按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的④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得到所有人拥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从石库到红船,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说明(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
A.帝国主义入侵、西方对中国的欺凌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基本依据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
D.清政府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没落是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重要原因
4.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打击
③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 
④西方文明更为先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其中的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最先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使得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 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打破自然经济束缚,发展民族工商业 ④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矛盾
③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④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近代以来,中国人经历了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但终未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命运。1921年一条小船上诞生一个大党,从此,中国人才找到了可依靠的核心力量。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  )
A.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C.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D.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10.高一学生小明在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后,查找资料重温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他在阅读这些史料时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近代产业工人从诞生时就显示出强大的政治力量
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④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1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基本国情: 。
(2)原因:
①内因:清政府对内实行 统治,对外采取 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②外因: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 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影响:近代中国的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 的基本依据,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1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 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 。
13.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 的必然,也是 的选择。
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初心和使命
意义 (1)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 ,推翻了 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 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 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3)1949年10月1日,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 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15.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 社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 。
三、判断题
16.不同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 )
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迎来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
18.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19.中国工人阶级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
20.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四、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深刻启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带给中国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2.徐特立,原名徐懋恂,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1905年,徐特立在参加科举考试与追求学问的选择面前,毅然选择了"学问",并将名字"懋恂"改为"特立"、以示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同流俗。之后,徐特立由追随康有为、梁启超,到走上了相信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道路。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人民刚刚看到的一丝希望旋又破灭时,徐特立称"我的精神忽然死了"。为了重新寻找救国之路,徐特立告别妻儿,走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在法国留学期间,徐特立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1927年春,他回到老家五美乡仔细地调查了农民运动的情况。虽然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星期,但徐特立看到过去落后的农村在农民运动迅猛兴起以后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次农村调查后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就在革命斗争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刻,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认为"从此解决了我政治上的苦闷"。
从"我的精神忽然死了"到"从此解决了我政治上的苦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并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请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能够焕然一新,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在斗争中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党的作用,而该选项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建的,③排除。
④: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2.B
【详解】①④: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用事实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被奴役到站起来的飞跃,而不是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B
【详解】B:依据题意,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这主要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基本依据,故B入选。
A:材料强调认清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帝国主义入侵、西方对中国的欺凌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A不选。
C:材料强调认清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C不选。
D:材料强调认清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清政府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没落是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重要原因,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4.C
【详解】①③: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故①③入选。
②: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打击与此有关,但不能说是主要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④:西方文明并不比东方文明先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B
【详解】①④:在近代中国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其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革命中发挥过积极作用,②错误。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才登上政治舞台,③错误。
故本题选B。
6.C
【详解】②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④符合题意。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①不符合题意。
③:打破自然经济束缚,发展民族工商业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7.B
【详解】①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不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矛盾、或者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①符合题意。
②: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不符合题意。
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A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A正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B不符合题意。
C:在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不是人数最多的阶级。C错误。
D:“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是坚持工农联盟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①:近代产业工人从诞生时就显示出强大的政治力量与事实不符,①错误。
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并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错误。
③④: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封建专制 闭关锁国 封建社会
(3) 基本国情 社会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及其原因和影响,根据教材知识直接作答即可,详解略。
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本社会条件
【详解】本题为课内填空题,结合教材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13. 历史 人民
【详解】本题为填空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14.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
【详解】本题属于课内填空题,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15.(1)半殖民地半封建
(2)基本依据
【详解】略
16.错误
【详解】近代中国不同政治力量提出了不同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希望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他们的最终目的不同。故题中观点错误。
17.错误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标志着中国人民迎来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故题中观点错误。
18.错误
【详解】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故该说法错误。
19.正确
【详解】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故题中观点正确。
20.错误
【详解】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预示着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故本题说法错误。
21.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考点考查: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近代中国历史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的历史真理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近代中国历史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的历史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建党初衷及其奋斗目标→可联系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有效信息②: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可联系近代中国历史任务。
有效信息③:新中国成立→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有效信息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可联系中国人民的历史真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得分点②:近代中国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得分点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得分点④:中国人民的历史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2.①道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②说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广泛动员和发动人民群众,凝聚起中国革命的强大力量,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分析】背景素材:徐特立追求的革命道路
考点考查:《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 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我的精神忽然死了"到"从此解决了我政治上的苦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加以说明。回答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从材料提取关键有效信息和教材所学知识来加以说明设问。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人民刚刚看到的一丝希望旋又破灭时,徐特立称"我的精神忽然死了",他回到老家五美乡仔细地调查了农民运动的情况,看到过去落后的农村在农民运动迅猛兴起以后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革命斗争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刻,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道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有效信息②:徐特立由追随康有为、梁启超,到走上了相信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道路。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人民刚刚看到的一丝希望旋又破灭时。他回到老家五美乡仔细地调查了农民运动的情况,看到过去落后的农村在农民运动迅猛兴起以后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革命斗争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刻,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广泛动员和发动人民群众,凝聚起中国革命的强大力量,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道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得分点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3.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②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③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分析】背景材料: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理论和材料进行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曾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可从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角度回答;
关键词②: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等角度回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