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都较高的一组是(  )
A.面包、酸奶 B.馒头、牛肉 C.面条、馒头 D.牛奶、牛肉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A 、面包中淀粉含量较高,酸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A不符合题意;
B、馒头中的淀粉含量较高,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B不符合题意;
C、面条和馒头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C不符合题意;
D、牛奶和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不同的食物中,各 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谷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 豆类和坚果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 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入冬时黑熊肥肥胖胖,春天的黑熊瘦骨嶙峋,这是由于冬天黑熊分解了体内大量的(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 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入冬时黑熊肥肥胖胖,春天的黑熊瘦骨嶙峋,这是由于冬天黑熊分解了体内大量的脂肪。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 供能量。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 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 属于储备能源物质。蛋白 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 动的物质基础。维生素不能维生命活动通过能量。
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的是(  )
A.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B.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C.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D.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答案】A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糖类是最主要能源物质,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仪器、材料、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1号 2号 3号 4号
注入物质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加入物质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滴入碘液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根据表中呈现的现象,推测这个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  )
A.是一种蛋白质 B.受温度的影响
C.受淀粉糊的影响 D.能分解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4号和1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淀粉酶,1号变蓝色、4号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2、3、4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4号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和3号滴加碘液变蓝色,这个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受温度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消化道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结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大肠内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
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人体器官中,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肺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以上皮组织为主,A不符合题意;
B、心脏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肌肉组织为主,B不符合题意;
C、肾脏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以上皮组织为主,C不符合题意;
D、脑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神经组织为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肺、心脏、肾脏和脑都属于器官,都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但因为执行的功能不同,分别以不同的组织为主。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由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传导性耳聋,其原因是(  )
A.耳蜗损伤 B.听觉中枢损伤
C.听觉神经损伤 D.鼓膜或听小骨损伤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听小骨 把鼓膜的 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如果感染中耳炎,病菌会感染到鼓膜和听小骨,造成传导性耳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的结构模式图。
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图示模拟的人体呼吸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吸气状态 B.膈肌舒张
C.胸腔容积增大 D.肋间肌收缩
【答案】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 、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处于吸气状态,A正确;
B、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膈肌收缩,B错误;
C、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胸廓上下径增大,表示处于吸气状态,胸腔容积增大,C正确;
D、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膈肌收缩,处于吸气状态,此时肋间肌收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气压低 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 相反,当肋间肌和 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这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同学在参加校运动会3000米长跑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氧气。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该同学比赛过程中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人属于恒温动物,有很好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人在进行剧烈活动时,产热量增加,体温会略有升高,后又把热量散掉,使体温保持恒定,故图中体温变化的曲线是b;人体耗氧量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增加的,故图中的耗氧量曲线是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汗腺和真皮浓度毛细血管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 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 , 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 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活动的强度不同,所需 要的能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剧烈运动时,需要的消耗的能量增多,耗氧量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多。
1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人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像。图中的①和④分别是(  )
A.红细胞、血小板 B.白细胞、血浆
C.白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血浆
【答案】D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人血永久涂片中的①数量最多,①是红细胞;②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是白细胞;③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图中的①和④分别是红细胞、血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①号、②号两支试管中,其中①号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②号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静置24小时。下列图示中,与②号试管出现的现象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①号、②号两支试管中,其中①号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①号试管中的血液血液凝固后分为血清和凝块。②号试管中加入抗凝剂,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层。下列图示中,与②号试管出现的现象相同的是图中的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很薄的一层是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是暗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血液凝固后分为血清和凝块。
1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B.用浸湿的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C.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往纱布上滴加生理盐水
D.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C正确;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往纱布上滴加清水,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C错误;
D、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
1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量大,分布广 B.管腔大,弹性小
C.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A正确;
B、毛细血管 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B错误;
C、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毛细血管血液流动速度最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 ,管径较小,血流速度快。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场所, 数量多,分布广,管壁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管径较大;血流速度慢。
1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是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动速度是乙〉甲〉丙 B.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C.丙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D.乙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回心脏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血液流动速度是甲>乙>丙,A错误;
B、血流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图中甲为动脉、乙为静脉、丙为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动方向为甲→丙→乙,B正确;
C、丙为毛细血管,管腔小,血流速度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乙表示静脉,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 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图甲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血管;图乙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为静脉血管;图丙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
1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关于安全输血和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大量输血时,仍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给受伤的患者输血
D.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量不可以超过400毫升
【答案】C
【知识点】血量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 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是每个 18~55 周岁健康 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A正确;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经检查身体健康、合格者,才可以参加献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携带有乙肝病毒,不能给受伤的患者输血,C错误;
D、 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 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以 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00mL,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 到同型血,O 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1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肾小球 B.肾脏 C.膀胱 D.肾小休
【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 同时产生尿液;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的器官,所以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 肾小球和 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约1.5升,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汗腺的排泄作用
C.膀胱的贮尿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 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1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途径包括(  )
①呼气②排尿③排汗④排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①呼气,呼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排尿,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③排汗,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④排便排除体内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所以①呼气、②排尿和③排汗,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人体将二氧化 碳等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1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分析,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正常人尿液/(g/100mL) 96 0 0 1.10 1.80
患者尿液/(g/100mL) 95 0.10 0 1.20 1.70
A.肾小囊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表中的信息,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 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 和蛋白质。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 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2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或者用手掩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B.防止灰尘入耳
C.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
D.防止飞虫进入耳和口
【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造成鼓膜内陷,甚至击穿鼓膜,而影响听力。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鼓膜受损伤。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C.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都属于先天性反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神经系统活动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 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能够传递信息,B正确;
C、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都属于先天性反射,C正确;
D、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中枢神 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 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
(2)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的眼睛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人眼色有关的结构是(  )
A.巩膜 B.虹膜 C.角膜 D.脉络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 巩膜白色、坚韧,A不符合题意;
B、 虹膜有色素,这个人的虹膜呈黑色,B符合题意;
C、 角膜无色,透明,C不符合题意;
D、脉络膜 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壁分为三层:外膜 ( 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 ( 包 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 ( 即视网膜 )。虹膜中央的孔叫做瞳孔, 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小狗边吃肉食边表演计算算术题与小狗边吃肉食边分泌唾液分别属于何种反射活动(  )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小狗边吃肉食边表演计算算术题, 是狗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小狗边吃肉食边分泌唾液, 是狗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脑和脊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结构①有关
B.结构①表面的沟和回增加了其总面积
C.③具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功能
D.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④中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结构①大脑有关,A正确;
B、①大脑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其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B正确;
C、 ②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的平衡;③是脑干,C错误;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④脊髓灰质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的①是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②是小脑,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的平衡 。③是脑干, 是连接大脑、 小脑和脊髓的桥梁。脑干中有许多能 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 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④是脊髓, 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2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预防近视,珍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要从青少年做起。下图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瞳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使物像清晰
B.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C.远视眼可以通过图丙的方式进行调节
D.近视眼可以通过图丁的方式进行调节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图中的瞳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使物像清晰,A正确;
B、图甲表示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原理,B错误;
C、远视眼可以通过图丁的方式进行调节,C错误;
D、近视眼可以通过图丙的方式进行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2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下面是某商店一种优质午餐肉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
品名:××午餐肉 生产日期:2023-05-30 配料:精肉、大豆蛋白、鸡肉、食盐、 保质期:25℃以下6个月 红曲米粉、木薯粉、食用香精、磷酸 储存指南:避免日晒,置阴凉干燥处 盐、山梨酸钾、亚硝酸钠 生产厂家:××食品有限公司 净含量:200g 地址:××市××路××号
(1)从配料中可以看出,午餐肉中含有比较丰富的   ,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
(2)在购买该午餐肉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首先应关注包装盒说明上的   和   等基本信息。
(3)从包装盒说明上的信息可知,该午餐肉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若我们在购买午餐肉等食品时,发现包装物已经膨胀变形,这种食品我们应该放弃购买,杜绝食用,原因是   。
【答案】(1)蛋白质
(2)生产日期;保质期
(3)不可以;该食品已经腐败变质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1)从配料中可以看出,午餐肉的配料有精肉和大豆蛋白,所以午餐肉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
(2)在购买该午餐肉时,首先应关注包装盒说明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了解食品是否过期,保证食用的安全。
(3)从包装盒说明上的信息可知,该午餐肉只能在2023年11月29日前食用,现在超过了保质期限,不可以食用。在购买午餐肉等食品时,发现包装物已经膨胀变形,说明包装内有微生物产生了二氧化碳,该食品已经腐败变质,这种食品我们应该放弃购买,杜绝食用。
【分析】(1) 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 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 问题,二是食品在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 全问题。
(3)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2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1、2、3、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
(1)心脏中动力最强的腔是[   ]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的   打开。
(2)血液从 [   ]   (填数字和名称)出发,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最终流回[   ]   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肺动脉中流动的是   血。
(3)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答案】(1)2;左心室;瓣膜
(2)4;右心室;1;左心房;静脉
(3)3→4→1→2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中动力最强的腔是2左心室。 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打开,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2)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 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血液从4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1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3)人生病后口服药物结构吸收进入血液,药物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3右心房、4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1左心房、2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故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3→4→1→2。
【分析】(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 和动脉之间都有只能朝一个方向开闭的瓣膜,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 流动而不能倒流。
(2)体循环的路线为:2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3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4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1左心房。
(3) 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 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图甲是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一只蜜蜂朝你迎面飞来,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③]角膜、[②]   、[①]   和[④],经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图像信息通过[   ]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体育课后,同学们由阳光明媚的室外进入光线较暗的教室中,小明同学发现同桌眼球中的瞳孔由明亮处转移到黑暗环境时会发生变化,瞳孔变   (填“大”或“小”)了。
(3)近视患者看不清   处的物体,可以佩戴   透镜加以矫正。
(4)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提出一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
【答案】(1)瞳孔;晶状体;⑥
(2)大
(3)远;凹
(4)读书姿势要正确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假如一只蜜蜂朝你迎面飞来,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③角膜、②瞳孔、①晶状体和④玻璃体,经晶状体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像信息通过⑥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由明亮的地方到光线较暗的地方,瞳孔变大;由光线较暗的地方到光线较强的地方,瞳孔变小。体育课后,同学们由阳光明媚的室外进入光线较暗的教室中,小明同学发现同桌眼球中的瞳孔由明亮处转移到黑暗环境时会发生变化,瞳孔变大。
(3)晶状体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预防近视的措施: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能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等;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 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 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 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2)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3)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度变凸,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有效预防该眼疾的具体措施是: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2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1所示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图2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标号):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当我们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   。
(2)吃梅止渴和谈梅止渴这两项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   。用图1中的数字及箭头表示完成反射过程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
(3)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   ,引起振动,振动通过[   ]   传到内耳。
(4)外界声波传至内耳时刺激   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   ,形成听觉。
(5)人患感冒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呼吸道中的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就可能会通过[   ]   感染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答案】(1)反射;神经;大脑皮层
(2)谈梅止渴;1→2→3→4→5
(3)⑤;鼓膜;①;听小骨
(4)耳蜗;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或大脑皮层)
(5)⑥;咽鼓管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当我们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 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反射活动;谈梅止渴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 完成反射过程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用图1中的数字及箭头表示为:1→2→3→4→5。
(3)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⑤鼓膜,引起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
【分析】(1) 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该小组成员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略
⑵作出假设:略。
⑶实验方案: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只,且雌雄各半;②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其他生长条件相同;③每天早晨称量小鼠的体重,测量身长。
(1)实验数据:
组别 体重增加平均值/克 身长平均值/厘米
A 260.55 23.34
B 140.52 16.53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小鼠的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   (填“大于”或“小于”)A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   。
②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每组选取1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小鼠的肾脏同人、猪等一样。小鼠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的滤过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等。
【答案】(1)小于;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作为对照组(或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肾小球;肾小管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①A组与B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锌。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小鼠的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大于A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是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②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每组选取10只小鼠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小鼠的肾脏同人、猪等一样。小鼠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
【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 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将 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 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 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 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 / 1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都较高的一组是(  )
A.面包、酸奶 B.馒头、牛肉 C.面条、馒头 D.牛奶、牛肉
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入冬时黑熊肥肥胖胖,春天的黑熊瘦骨嶙峋,这是由于冬天黑熊分解了体内大量的(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的是(  )
A.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B.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C.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D.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仪器、材料、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1号 2号 3号 4号
注入物质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加入物质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滴入碘液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根据表中呈现的现象,推测这个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  )
A.是一种蛋白质 B.受温度的影响
C.受淀粉糊的影响 D.能分解蛋白质
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消化道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结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人体器官中,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的是(  )
A. B.
C. D.
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由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传导性耳聋,其原因是(  )
A.耳蜗损伤 B.听觉中枢损伤
C.听觉神经损伤 D.鼓膜或听小骨损伤
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图示模拟的人体呼吸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吸气状态 B.膈肌舒张
C.胸腔容积增大 D.肋间肌收缩
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同学在参加校运动会3000米长跑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氧气。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该同学比赛过程中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1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人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像。图中的①和④分别是(  )
A.红细胞、血小板 B.白细胞、血浆
C.白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血浆
1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①号、②号两支试管中,其中①号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②号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静置24小时。下列图示中,与②号试管出现的现象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B.用浸湿的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C.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往纱布上滴加生理盐水
D.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1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量大,分布广 B.管腔大,弹性小
C.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1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是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动速度是乙〉甲〉丙 B.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C.丙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D.乙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回心脏
1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关于安全输血和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大量输血时,仍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给受伤的患者输血
D.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量不可以超过400毫升
1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肾小球 B.肾脏 C.膀胱 D.肾小休
1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约1.5升,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汗腺的排泄作用
C.膀胱的贮尿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途径包括(  )
①呼气②排尿③排汗④排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分析,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正常人尿液/(g/100mL) 96 0 0 1.10 1.80
患者尿液/(g/100mL) 95 0.10 0 1.20 1.70
A.肾小囊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
2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或者用手掩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B.防止灰尘入耳
C.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
D.防止飞虫进入耳和口
21.(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C.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都属于先天性反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神经系统活动
22.(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人的眼睛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人眼色有关的结构是(  )
A.巩膜 B.虹膜 C.角膜 D.脉络膜
23.(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小狗边吃肉食边表演计算算术题与小狗边吃肉食边分泌唾液分别属于何种反射活动(  )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4.(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脑和脊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结构①有关
B.结构①表面的沟和回增加了其总面积
C.③具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功能
D.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④中
2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预防近视,珍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要从青少年做起。下图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瞳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使物像清晰
B.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C.远视眼可以通过图丙的方式进行调节
D.近视眼可以通过图丁的方式进行调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26.(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下面是某商店一种优质午餐肉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
品名:××午餐肉 生产日期:2023-05-30 配料:精肉、大豆蛋白、鸡肉、食盐、 保质期:25℃以下6个月 红曲米粉、木薯粉、食用香精、磷酸 储存指南:避免日晒,置阴凉干燥处 盐、山梨酸钾、亚硝酸钠 生产厂家:××食品有限公司 净含量:200g 地址:××市××路××号
(1)从配料中可以看出,午餐肉中含有比较丰富的   ,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
(2)在购买该午餐肉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首先应关注包装盒说明上的   和   等基本信息。
(3)从包装盒说明上的信息可知,该午餐肉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若我们在购买午餐肉等食品时,发现包装物已经膨胀变形,这种食品我们应该放弃购买,杜绝食用,原因是   。
27.(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1、2、3、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
(1)心脏中动力最强的腔是[   ]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的   打开。
(2)血液从 [   ]   (填数字和名称)出发,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最终流回[   ]   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肺动脉中流动的是   血。
(3)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8.(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图甲是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一只蜜蜂朝你迎面飞来,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③]角膜、[②]   、[①]   和[④],经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图像信息通过[   ]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体育课后,同学们由阳光明媚的室外进入光线较暗的教室中,小明同学发现同桌眼球中的瞳孔由明亮处转移到黑暗环境时会发生变化,瞳孔变   (填“大”或“小”)了。
(3)近视患者看不清   处的物体,可以佩戴   透镜加以矫正。
(4)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提出一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
29.(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下图1所示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图2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标号):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当我们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   。
(2)吃梅止渴和谈梅止渴这两项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   。用图1中的数字及箭头表示完成反射过程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
(3)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   ,引起振动,振动通过[   ]   传到内耳。
(4)外界声波传至内耳时刺激   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   ,形成听觉。
(5)人患感冒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呼吸道中的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就可能会通过[   ]   感染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30.(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该小组成员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略
⑵作出假设:略。
⑶实验方案: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只,且雌雄各半;②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其他生长条件相同;③每天早晨称量小鼠的体重,测量身长。
(1)实验数据:
组别 体重增加平均值/克 身长平均值/厘米
A 260.55 23.34
B 140.52 16.53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小鼠的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   (填“大于”或“小于”)A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   。
②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每组选取1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小鼠的肾脏同人、猪等一样。小鼠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的滤过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A 、面包中淀粉含量较高,酸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A不符合题意;
B、馒头中的淀粉含量较高,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B不符合题意;
C、面条和馒头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C不符合题意;
D、牛奶和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不同的食物中,各 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谷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 豆类和坚果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 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答案】C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 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入冬时黑熊肥肥胖胖,春天的黑熊瘦骨嶙峋,这是由于冬天黑熊分解了体内大量的脂肪。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 供能量。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 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 属于储备能源物质。蛋白 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 动的物质基础。维生素不能维生命活动通过能量。
3.【答案】A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糖类是最主要能源物质,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4号和1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淀粉酶,1号变蓝色、4号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2、3、4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4号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和3号滴加碘液变蓝色,这个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受温度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5.【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大肠内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
6.【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肺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以上皮组织为主,A不符合题意;
B、心脏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肌肉组织为主,B不符合题意;
C、肾脏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以上皮组织为主,C不符合题意;
D、脑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神经组织为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肺、心脏、肾脏和脑都属于器官,都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但因为执行的功能不同,分别以不同的组织为主。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7.【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听小骨 把鼓膜的 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如果感染中耳炎,病菌会感染到鼓膜和听小骨,造成传导性耳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的结构模式图。
8.【答案】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 、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处于吸气状态,A正确;
B、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膈肌收缩,B错误;
C、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胸廓上下径增大,表示处于吸气状态,胸腔容积增大,C正确;
D、图示中膈肌顶部向下移动,表示膈肌收缩,处于吸气状态,此时肋间肌收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气压低 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 相反,当肋间肌和 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这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9.【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人属于恒温动物,有很好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人在进行剧烈活动时,产热量增加,体温会略有升高,后又把热量散掉,使体温保持恒定,故图中体温变化的曲线是b;人体耗氧量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增加的,故图中的耗氧量曲线是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汗腺和真皮浓度毛细血管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 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 , 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 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活动的强度不同,所需 要的能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剧烈运动时,需要的消耗的能量增多,耗氧量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多。
10.【答案】D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人血永久涂片中的①数量最多,①是红细胞;②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是白细胞;③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图中的①和④分别是红细胞、血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1.【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①号、②号两支试管中,其中①号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①号试管中的血液血液凝固后分为血清和凝块。②号试管中加入抗凝剂,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层。下列图示中,与②号试管出现的现象相同的是图中的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很薄的一层是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是暗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血液凝固后分为血清和凝块。
12.【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C正确;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往纱布上滴加清水,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C错误;
D、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
13.【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A正确;
B、毛细血管 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B错误;
C、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毛细血管血液流动速度最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 ,管径较小,血流速度快。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场所, 数量多,分布广,管壁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管径较大;血流速度慢。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血液流动速度是甲>乙>丙,A错误;
B、血流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图中甲为动脉、乙为静脉、丙为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动方向为甲→丙→乙,B正确;
C、丙为毛细血管,管腔小,血流速度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乙表示静脉,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 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图甲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血管;图乙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为静脉血管;图丙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
15.【答案】C
【知识点】血量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 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是每个 18~55 周岁健康 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A正确;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经检查身体健康、合格者,才可以参加献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携带有乙肝病毒,不能给受伤的患者输血,C错误;
D、 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 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以 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00mL,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 到同型血,O 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16.【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 同时产生尿液;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的器官,所以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 肾小球和 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7.【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 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18.【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①呼气,呼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排尿,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③排汗,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④排便排除体内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所以①呼气、②排尿和③排汗,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人体将二氧化 碳等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19.【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表中的信息,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 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 和蛋白质。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 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20.【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造成鼓膜内陷,甚至击穿鼓膜,而影响听力。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鼓膜受损伤。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1.【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 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能够传递信息,B正确;
C、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都属于先天性反射,C正确;
D、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中枢神 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 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
(2)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2.【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 巩膜白色、坚韧,A不符合题意;
B、 虹膜有色素,这个人的虹膜呈黑色,B符合题意;
C、 角膜无色,透明,C不符合题意;
D、脉络膜 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壁分为三层:外膜 ( 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 ( 包 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 ( 即视网膜 )。虹膜中央的孔叫做瞳孔, 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3.【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小狗边吃肉食边表演计算算术题, 是狗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小狗边吃肉食边分泌唾液, 是狗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24.【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结构①大脑有关,A正确;
B、①大脑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其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B正确;
C、 ②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的平衡;③是脑干,C错误;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④脊髓灰质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的①是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②是小脑,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的平衡 。③是脑干, 是连接大脑、 小脑和脊髓的桥梁。脑干中有许多能 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 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④是脊髓, 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25.【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图中的瞳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使物像清晰,A正确;
B、图甲表示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原理,B错误;
C、远视眼可以通过图丁的方式进行调节,C错误;
D、近视眼可以通过图丙的方式进行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26.【答案】(1)蛋白质
(2)生产日期;保质期
(3)不可以;该食品已经腐败变质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1)从配料中可以看出,午餐肉的配料有精肉和大豆蛋白,所以午餐肉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
(2)在购买该午餐肉时,首先应关注包装盒说明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了解食品是否过期,保证食用的安全。
(3)从包装盒说明上的信息可知,该午餐肉只能在2023年11月29日前食用,现在超过了保质期限,不可以食用。在购买午餐肉等食品时,发现包装物已经膨胀变形,说明包装内有微生物产生了二氧化碳,该食品已经腐败变质,这种食品我们应该放弃购买,杜绝食用。
【分析】(1) 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 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 问题,二是食品在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 全问题。
(3)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27.【答案】(1)2;左心室;瓣膜
(2)4;右心室;1;左心房;静脉
(3)3→4→1→2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中动力最强的腔是2左心室。 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打开,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2)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 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血液从4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1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3)人生病后口服药物结构吸收进入血液,药物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3右心房、4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1左心房、2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故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3→4→1→2。
【分析】(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 和动脉之间都有只能朝一个方向开闭的瓣膜,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 流动而不能倒流。
(2)体循环的路线为:2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3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4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1左心房。
(3) 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 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8.【答案】(1)瞳孔;晶状体;⑥
(2)大
(3)远;凹
(4)读书姿势要正确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假如一只蜜蜂朝你迎面飞来,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③角膜、②瞳孔、①晶状体和④玻璃体,经晶状体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像信息通过⑥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由明亮的地方到光线较暗的地方,瞳孔变大;由光线较暗的地方到光线较强的地方,瞳孔变小。体育课后,同学们由阳光明媚的室外进入光线较暗的教室中,小明同学发现同桌眼球中的瞳孔由明亮处转移到黑暗环境时会发生变化,瞳孔变大。
(3)晶状体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预防近视的措施: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能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等;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 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 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 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2)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3)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度变凸,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有效预防该眼疾的具体措施是: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29.【答案】(1)反射;神经;大脑皮层
(2)谈梅止渴;1→2→3→4→5
(3)⑤;鼓膜;①;听小骨
(4)耳蜗;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或大脑皮层)
(5)⑥;咽鼓管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当我们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 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反射活动;谈梅止渴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 完成反射过程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用图1中的数字及箭头表示为:1→2→3→4→5。
(3)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⑤鼓膜,引起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
【分析】(1) 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0.【答案】(1)小于;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作为对照组(或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肾小球;肾小管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①A组与B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锌。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小鼠的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大于A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是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②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每组选取10只小鼠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小鼠的肾脏同人、猪等一样。小鼠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
【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 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将 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 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 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 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