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三 宋辽金的和战与宋代经济发展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三 宋辽金的和战与宋代经济发展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宋辽金的和战与宋代经济发展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北宋的政治
知识要点: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宋太祖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
(3)为防止唐末以来防止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知识解读: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②行政方面: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散知州的权利。③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重文轻武的表现: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学霸笔记: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没有统一全国。
(2)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③(消极作用)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知识点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要点:
(1)辽、北宋和西夏的兴亡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916年 1125年(被金灭)
北宋 汉族 赵匡胤 东京(开封) 960年 1127年(被金灭)
西夏 党项 元昊 兴庆(银川) 1038年 1227年(被蒙古灭)
(2)宋与辽——澶渊之盟之盟
(3)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后来双方议和。
知识解读:
(1)北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宋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学霸笔记:
(1)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辽、宋、西夏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知识点3 金与南宋的对峙
知识要点:
(1)金与南宋的兴亡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金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 1115年 1234年(被蒙古灭)
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杭州) 1127年 1276年(被元灭)
(2)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靖康之变——靖康耻)。
(3)南宋将领岳飞坚持抗金。
知识解读:
(1)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后来被宋高宗和秦桧以所谓“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2)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学霸笔记:
(1)同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金,同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西夏。
(2)如何看待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议和
对战争的看法:①辽、宋、西夏、金之间战争的性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②当时,辽金西夏政权是以掠夺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③北宋南宋军民反抗斗争维护了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④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对议和的看法:①局限性:岁币成为宋朝人民沉重的负担。②进步性:结束了双方之间的战争,使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知识点4 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要点:
(1)宋代江南地区继续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知识解读:
(1)农业:从越南引入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称为丰饶的粮仓。
(2)手工业: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南宋海船装配了指南针。
(3)商业: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开封、杭州(临安)。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有“早市、夜市”,乡镇有“草市”。
学霸笔记: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晚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2)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主要的贸易港口。宋朝商船近达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南宋纸币叫“会子”。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
【经典例题】(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表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据题干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敏同学学习的内容是重文轻武,D项正确;诸侯争霸、独尊儒术和闭关锁国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全面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中考对应训练】(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答案】C
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C项正确;宋朝时期文官的权力仍然受到皇帝的牵制,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排除B项;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2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经典例题】(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答案】D
解析: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政治上,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采取的措施。
【中考对应训练】(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
A.转运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
【答案】D
解析:宋代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项正确;转运使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排除B项;按察使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3 民族政权的并立
【经典例题】10至12世纪是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下列正确反映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西北的西夏和东北的辽,①正确;1125年辽被金灭,北宋与西北的西夏和东北的金并立,②正确;1127年南宋建立,与西北的西夏和东北的金并立,④正确;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灭,1127年南宋建立,辽和南宋没有并立,排除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明确各个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及它们的地理方位。
【中考对应训练】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B.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金、西夏处于并立时期,西夏和金处于北方,南宋在南方。C项正确;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4 契丹与辽
【经典例题】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起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关于契丹族的兴起和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居于辽河上游一带,是一个游牧民族
B.阿骨打统一契丹各部,于10世纪初建立了政权,国号“辽”
C.唐朝末年,契丹人逐渐学会种庄稼,建造房屋和城邑,生产手工业品
D.契丹建国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
【答案】B
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统一契丹各部的是耶律阿保机,不是阿骨打,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解题关键:了解契丹的兴起与政权的建立。
【中考对应训练】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
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
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答案】A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不在甘肃一带。A表述不准确。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了契丹文字,因此B表述准确;耶律阿保机在唐朝末年统一各部, 907年即可汗位, 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因此C、D表述准确。综上故选A。
考点5 榷场
【经典例题】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榷场的存在有(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促进了民族交交流与交融,C项正确;榷场存在减少了民族间的长期争战,排除A项;榷场没有完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排除B项;榷场没有消除民族间的经济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榷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挥的历史作用。
【中考对应训练】宋太宗在公元977年后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是( )
A.榷场是在澶州之盟之后建立起来的
B.澶州之盟促进宋辽百余年的和平相处
C.南宋与金在榷场的贸易要高于北宋与辽
D.榷场设立促进了民族政权边境贸易
【答案】D
解析: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D项正确;澶(chán)渊之盟是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澶州之盟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政权之间榷场的贸易量,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6 岳飞抗金
【经典例题】(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答案】A
解析:传说岳飞临走抗金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击元军,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C项;康熙皇帝与沙俄作战,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岳飞抗金的有关史实。
【中考对应训练】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C.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D.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
【答案】B
解析: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坚持抗金,精忠报国,赢得了后人尊敬,B项正确;岳飞蒙受冤屈是后人同情他的原因,排除A项;岳飞抗金没有扭转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岳飞率领岳家军对抗的是金,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7 宋代经济发展
【经典例题】(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反映出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外贸所得,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纸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考对应训练】(2022·海南·中考真题)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答案】B
解析:图中的商标广告与经济有关,它是商业发达的表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B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广告业务兴盛的结论,也不能得出宋朝白兔商标十分流行的结论,排除AC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功夫细针畅销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并立的民族政权混淆
【易错题】(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对于两宋时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能正确区分。
【解题总结】可以结合历史地图来记忆两宋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统治范围等。
【强化训练】(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
A.西夏 B.辽 C.金 D.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人曾建立了辽政权,B项正确;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
易错点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准确
【易错题】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辽双方形成了团结友好的局面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正确认识澶渊之盟所发挥的客观的历史作用。
【解题总结】对于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带有屈辱性的盟约,要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要从整个历史发展长河来看,不能拘于一时一事一地。
【强化训练】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北宋与辽关系上由“战”到“和”的转折
②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③它客观上维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
④它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维持了双方长久和平,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因此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易错点3:对五代宋辽金时期的政权更迭掌握不清
【易错题】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其中①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易错解答】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五代宋辽金时期政权并立,政权更迭频繁,较难记忆。
【解题总结】充分利用简图、示意图、历史地图辅助记忆,会有较好的效果。
【强化训练】如下图为五代十国至元朝历史的演变示意图,对图中①②所示朝代解释准确的是( )
A.①在五代十国后统一中国 B.②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
C.①是在12世纪被②灭亡的 D.①和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北宋政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兵变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②是金政权,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被蒙古政权所灭,C项正确;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统一中国,辽、西夏政权和北宋并立,排除A项;金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辽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排除B项;北宋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易错点4: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易错题】(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能理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解题总结】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了解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标志性经济现象,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
【强化训练】(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答案】B
解析: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