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一 隋唐盛世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一 隋唐盛世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隋唐盛世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组织开通大运河。
(4)隋文帝建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5)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知识解读:
(1)隋文帝励精图治。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大运河的“一二三四五”: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四条河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由北至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管理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学霸笔记:
(1)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隋朝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2)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一。
(3)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4) 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①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秦朝经历了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皇帝,统治了15年;隋朝经历了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皇帝,统治了38年。
②都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秦朝结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隋朝结束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③都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隋朝创立了科举制等。
④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巨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⑤都因统治者的暴政而亡。
知识点2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要点:
(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即位。皇后武则天参与国政,并逐渐掌握大权。
(4)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知识解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敢于直言的魏征被称为知得失的镜子;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唐玄宗的统治措施:①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学霸笔记:
(1)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称作“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称作“开元盛世”。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知识点3 盛唐气象
知识要点:
(1)唐朝前期经济繁荣。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促进了民族融合。
(3)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b (藏族)首领——松赞干布。
(4)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地位较高,文学艺术繁荣。
知识解读:
(1)农业:曲辕犁(耕地)和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唐都长安——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诗:①李白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和柳公权。
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学霸笔记:
(1)长安城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坊市分离(“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2)唐朝时期处理周边各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①设管理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册封:唐玄宗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③战争:唐初,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④和亲: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3)我国古代有名的盛世局面及这些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
盛世局面:西汉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启示: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至关重要。③重用人才和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科举制
【经典例题】(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B
解析: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王位和爵位的世袭继承,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看重的是门第,而不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科举制的作用。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答案】C
解析:科举制以考试成绩而非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排除AB项;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自下而上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2 大运河
【经典例题】(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表明古代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南北联系以及经济繁荣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材料中的感情倾向和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中考对应训练】(2022·重庆·中考真题)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答案】C
解析: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位于运河枢纽的江都(今扬州),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项正确;江都不是隋朝的都城,排除A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最后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3 贞观之治
【经典例题】(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B.武则天的承前启后
C.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D.宋太祖的重文轻武
【答案】A
解析: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清明,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项正确;“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与武则天、唐玄宗和宋太祖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知道唐太宗的年号,并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答案】C
解析:魏征被唐太宗称之为“镜子”,是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C项正确;房玄龄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排除A项;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排除B项;宋璟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4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典例题】(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体现了唐朝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能够体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都体现了盛唐的社会气象,A项正确;BCD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理解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答案】A
解析:581年到907年,是隋朝建立和唐朝灭亡的时间。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对应④,是宋元时期,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应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应①,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5 唐朝的民族关系
【经典例题】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 )
A.激化了唐朝与吐蕃的矛盾 B.使唐太宗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C.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计划唐朝与吐蕃的矛盾,排除A项;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排除B项;唐朝还没有对西藏进行行政管辖,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及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
【中考对应训练】右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一件珍贵的藏品。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四个乐佣配合默契。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民族融合 D.重文轻武
【答案】C
解析:材料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众多胡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C项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唐朝的国力大小问题,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选C项。
考点6 唐朝的经济
【经典例题】《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况是( )
A.海外交通发达 B.商品交流繁盛
C.中外交往密切 D.社会风气开放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商业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业活动是海外贸易,无法体现海外交通发达,也无法体现中外交往密切,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唐朝经济繁荣发展的史实。
【中考对应训练】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片①②③④分别是宋代出现的插秧工具秧马、唐朝出现的新型耕犁曲辕犁、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楼车,因此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②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考点7 唐朝的文学艺术
【经典例题】宋代人洪迈谈唐诗时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这表明唐诗繁荣的原因是( )
A.时局动荡不安 B.题材内容广泛
C.风气包容开放 D.诗人地位提高
【答案】C
解析:洪迈认为唐人写诗对先世和当时的事情没有隐晦,对于一些秘密的事情也反复地提及,而统治者并不因此怪罪他们,可见包容开放的风气促进了唐诗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时局动荡不安、题材内容广泛、诗人地位提高方面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唐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及社会原因素。
【中考对应训练】)清朝蒋士铨曾作诗歌颂一位唐朝杰出诗人,诗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真将歌笑老风尘。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赞颂这一位唐朝诗人的作品展开犹如一部信史。这首诗赞颂的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元稹 D.李贺
【答案】B
解析:“信史”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记载。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B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壮美河山,抒发昂扬进取的精神,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排除A项;元稹、李贺的诗歌无题干描述的特点,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隋朝和秦朝的相关知识混淆
【易错题】(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隋朝和秦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定都长安 B.都出现盛世局面
C.都实现制度创新 D.都推行三省六部制
【易错解答】A或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对秦、隋的都城混淆或误把三省六部制的开创时间记为秦朝。
【解题总结】对两个相似的朝代进行比较归纳,能更好地区分记忆相关知识。
【强化训练】(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答案】C
解析:秦朝统一了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他们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C项正确;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秦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易错点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易错解答】B
【正确解答】A
【错因分析】把开通大运河的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混淆了。
【解题总结】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下令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强化训练】隋朝平陈的第二年十一月,旧陈的中心地带吴会地区就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陈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经两年用兵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乱。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包括( )
A.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B.满足都城粮食需要
C.巩固对江南的统治 D.满足统治者的私欲
【答案】C
解析:根据“隋文帝经两年用兵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乱。”可得出修建大运河,可以加强对地方的联系与管理控制,以巩固统治,C项正确;ABD项都与运河的修建有关,但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易错点3:对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易错解答】A或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没有区分清楚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是重要原因,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是直接原因,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是政策不得民心的表现。
【解题总结】答案四个选项都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隋朝统治的残暴,即不得民心。很多时候,在四个备选答案中,要找出最主要或最根本的一个。
【强化训练】隋朝犹如夜空中一颗灿烂的流星,既光辉四射,又是个短命的王朝,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答案】C
解析: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人民忍无可忍,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的灭亡,C项正确;权臣当道,土地兼并和隋末农民起义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