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二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衰亡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七下】专题二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衰亡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衰亡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要点:
(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
(3)新罗和隋唐往来频繁,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4)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知识解读:
(1)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回日本,引发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2)鉴真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3)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学霸笔记:
(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2)《大唐西域记》描写了玄奘游历的国家和地区的山川文物和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点2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要点:
(1)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763年安史之乱才被平定。
(2)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知识解读:
(1)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3)五代十国其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学霸笔记:
(1)安史之乱的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④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唐朝的中外交往
【经典例题】(2022·河南·中考真题)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题干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故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对外关系,C项正确;诗句没有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理解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唐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崔志远是新罗到唐朝的留学生,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2 《大唐西域记》
【经典例题】(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答案】A
解析: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A项正确;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排除B项;C项是小说,排除C项;《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不同历史文献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 )
A.诸葛亮《出师表》 B.李斯《泰山石刻》
C.司马迁《史记》 D.《大唐西域记》
【答案】D
解析:玄奘是唐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因此根据玄奘西行天竺的见闻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可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所以D项符合题意;诸葛亮《出师表》与三国时期有关,排除A;李斯为秦朝丞相,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司马迁为西汉史学家,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考点3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典例题】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从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从暴政到鼎盛
【答案】C
解析:隋唐时期是我国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是开放,因此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夏朝是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朝代,代表是夏历的产生,排除A项;分裂奔向统一是秦朝,排除B项;从暴政到鼎盛不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考对应训练】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法。下列说法哪种最符合隋唐时期的特点( )
A.中华民族的起源 B.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民族的巩固与统一
【答案】B
解析: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最符合隋唐时期特点的是“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开放”,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多出现在分裂动荡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中华民族的巩固与统一指的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4 安史之乱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噶尔丹叛乱
【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后期,安禄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C项正确;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A;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B;噶尔丹叛乱,发生在清朝时期,排除D。故选C。
解题关键: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甘肃天水·中考真题)“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随着节度使实力的膨胀,就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B项正确;唐朝时出现节度使,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吏冗余”“宦官专权”方面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考点5 黄巢起义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 D.推翻了唐朝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D项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最终被藩镇势力镇压,排除AB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理解黄巢起义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的事件是( )
A.黄巢起义 B.八王之乱 C.靖康之变 D.安史之乱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虽然没有直接灭亡唐朝,但使唐朝名存实亡,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西晋时期,C项是指北宋灭亡。D项使唐朝由盛转衰。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混淆
【易错题】(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易错解答】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对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范畴没有搞清楚。
【解题总结】理清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内涵和外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般是指中原地区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外交往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中华各民族生活地区之外的国家的交往。
【强化训练】(2022·北京·中考真题)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A
解析:唐朝与他国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易错点2: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混淆
【易错题】(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区分不清。
【解题总结】理解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强化训练】(2022·广西·中考真题)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答案】D
解析: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张骞是一名郎官,西域是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不是日本,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故选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