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七下】专题六 清朝的统治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七下】专题六 清朝的统治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清朝的统治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要点:
(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4)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到新疆。
(5)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稳定了东北边疆。
知识解读:
(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4)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权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5)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6)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
学霸笔记:
(1)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金瓶掣签等制度,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2)维吾尔族等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
(3)清朝疆域
(4)中国历代对新疆、西藏、台湾的管辖措施及给我们的启示
措施:①新疆:西汉时设西域都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朝时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时设伊犁将军。②西藏: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③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启示: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拓与管理充满艰辛,今天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来之不易;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能得逞。
知识点2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要点: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取得了快速发展。
(3)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清朝前期的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知识解读: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兴修水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佛山镇的棉织业。
(3)商业: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4)康熙时全国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学霸笔记:
(1)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影响: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知识点3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识要点: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3)在君主专制统治下,清朝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解读:
(1)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清朝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写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3)清朝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①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军备废弛;②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③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①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②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③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学霸笔记:
(1)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代表性措施
政治上:①秦朝实行三公制与郡县制。②汉朝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⑤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厂卫机构。⑥清朝设立军机处。
经济上:①秦朝统一度量衡。②汉朝实行盐铁专卖。③宋朝设置转运使。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思想文化上:①秦朝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②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实行“八股取士”。④清朝在八股取士的基础上,大兴“文字狱”。
(3)闭关锁国的含义及影响
①闭关锁国政策包含两方面含义:第一,清朝政府对内坚 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第二,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
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 作用。消极影响(危害):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 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 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 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③启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应从我国实际 出发,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外开放 促进繁荣,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知识点4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要点:
(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2)明朝时,昆曲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3)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京剧。
知识解读:
(1)《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创作,后40回由高鹗整理续写,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2)昆曲在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1790年(乾隆帝)时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形成一种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称为“京戏”或“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被誉为国粹。
学霸笔记:
(1)《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3)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其时代特征:
①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统一时期——战国、秦汉时期。
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③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时期。
④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⑤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时期。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巩固西北和东北边疆
【经典例题】(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实行的有效管辖。该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青海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伊犁将军都是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A项正确;西藏、台湾、青海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理清历代对新疆地区采取的管辖措施。
【中考对应训练】(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这次军事行动是雅克萨之战,其最后结果是签订《尼布楚条约》,D项正确;设置台湾府是清朝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黄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2 对台湾的管辖
【经典例题】(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该校举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专题讲座,需要搜集相关史料。下列能够选用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设置台湾府 ⑤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②③④⑤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对新疆的管辖,不符合题意,①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清历代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措施。
【中考对应训练】(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西方国家的侵略 B.促进了祖国统一
C.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 D.加强了清朝的对外交往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点3 清朝农业的发展
【经典例题】(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A
解析:清朝乾隆时期全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大大增加,这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并不是十分活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闭关锁国政策和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中考对应训练】(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体现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朝南推进,体现的是农业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铁犁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和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故选D项。
考点4 清朝商业的发展
【经典例题】(2022·河南·中考真题)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盛世滋生图》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乾隆时期”,“盛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盛世滋生图》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C项正确;唐朝坊市界限分明,排除A项;顺治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图片上人数比较多,但是不能体现人数的增加,排除D项。故选C项。
解题关键:结合时代背景,正确理解画面内容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朝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C.商业的发展历程 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都与唐宋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有关,所以该展览的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的商业的发展历程,C项正确;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货币的发展历程、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和丝织业的发展历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5 清朝人口的增长
【经典例题】(2021·江苏海安·中考真题)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答案】A
解析:康乾时期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地价、米价的变化,A项正确。闭关政策与题干中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官僚机构臃肿易导致行政效率降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君主专制强化也与题干中地价、米价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理解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答案】A
解析: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A项正确;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与题干无关,排除BD项;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是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A项。
考点6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认识课题和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下图的关键词,可以确定的课题名称是( )
A.东汉的兴衰 B.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C.明朝的统治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此外,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题干所示的关键词都与清朝统治有关,因此没有体现东汉或隋朝或明朝的统治,排除AB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全面了解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所采取的措施。
【中考对应训练】(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从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实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答案】A
解析: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时期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强化,A项正确;材料没涉及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文学艺术不断发展,排除BCD项。故选A项。
考点7 文字狱
【经典例题】(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而推行的是( )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答案】D
解析: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文字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D项正确;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排除AB项;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它是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科举考试之法,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理解文字狱的实质与危害。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题)“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答案】D
解析:清朝统治者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制造冤狱,从而压制人民的反抗意识,D项正确;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8 闭关锁国政策
【经典例题】(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答案】B
解析: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B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特点,排除A项;重农抑商和 鼓励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闭关锁国的内容和形式,理解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甘肃天水·中考真题)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朝( )
A.强化君主专制 B.实行“闭关锁国”
C.大兴“文字狱” D.实行文化专制
【答案】B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其他三项均是对内政策,排除ACD项。故选B项。
考点9 明清小说的特点
【经典例题】有学者指出,明清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该观点意在说明,明清小说( )
A.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的趋向 B.题材内容广泛
C.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D.关注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说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说明明清小说注重关注社会现实,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北文化交融,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明清小说题材内容广泛,也没有涉及是否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排除B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理解明清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实意义。
【中考对应训练】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读史方舆纪要》;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D.明清社会的衰落与危机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作品,都是对以往科技、思想和文学的总结性著作,B项正确;《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属于科技著作,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排除A项;大量巨著的出现,反映不出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明清社会的衰落与危机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考点10 昆曲与京剧艺术
【经典例题】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昆曲又称“皮黄戏”
B.明朝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
C.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D.清朝时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
【答案】A
解析:京剧又称“皮黄戏”,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明朝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清朝时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故B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解题关键:在了解昆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把昆曲知识和其他相关艺术的知识区分开。
【中考对应训练】(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答案】B
解析:京剧用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物,B项正确;京剧脸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知,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或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排除AC项;京剧脸谱并不是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雍正五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方式为( )
A.册封首领 B.签订和约
C.平定叛乱 D.设置机构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误把驻藏大臣看作是宗教首领。
【解题总结】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不同,驻藏大臣是又朝廷任命、代表朝廷管理西藏的地方官员,不同于达赖、班禅等按宗教仪规产生的宗教领袖。
【强化训练】(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答案】A
解析: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驻藏大臣的实权越来越大,排除B项;“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排除C项;驻藏大臣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军事、外交等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
易错点2:对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把抵抗侵略、巩固统一错误地理解为一个外交问题。
【解题总结】清代因地制宜,对边疆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并成功地抗击了外来侵略,所以“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强化训练】(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下表是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料,该专题是( )
资料 名称
图片 《金奔巴瓶》《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视频 微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实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列强侵略与人民反抗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排除A项;“列强侵略与人民反抗”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易错点3:对军机处的实质和作用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军机大臣奉谕传与某人者,称为“称旨”或“述旨”。皇帝吩示后,称为“承旨”。再拟旨进呈,由内奏事处交下,称为“事下”或“递本”。据此可知( )
A.军机处内部等级森严 B.军机处是皇权高度强化的产物
C.军机处权力不受监督 D.军机处与皇帝共同分享决策权
【易错解答】A或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没有认识到军机处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产物。
【解题总结】了解清朝为强化君权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强化训练】(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答案】A
解析: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没有决定权,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排除C项;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排除D项。故选A项。
易错点4:对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混淆
【易错题】线描图在内容和技法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下图所示关于四大名著的线描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水浒传》 B.②—《三国演义》
C.③—《西游记》 D.④—《红楼梦》
【易错解答】A或B或C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没有区分清楚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作者等知识。
【解题总结】熟悉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并对它们加以区分。
【强化训练】优秀的文学作品让读者百看不厌。我国的“四大名著”闻名世界,下列名著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一—罗贯中 B.《西游记》—一吴承恩
C.《红楼梦》—一汤显祖 D.《水浒传》——施耐庵
【答案】C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而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所以名著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名著和作者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