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要点: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3万年。
知识解读:
元谋人使用石器,会制造工具和用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生活在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中。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学霸笔记:
(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过着原始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已处于氏族公社时期;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也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2)考古学者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是指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使用石器从事生产劳动的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知识点2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千年。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
知识解读:
(1)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挖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
(2)半坡人用磨制石器,用耒耜、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饲养猪狗,打猎捕鱼,会制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过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屋。
学霸笔记: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异同:
不同点 ① 地理位置不同:半坡居民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处于长江流域。② 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③ 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建筑。④ 制作的陶器艺术风格不同。⑤ 河姆渡居民会挖井,半坡居民使用弓箭。
相同点 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造陶器。
知识点3 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
(2)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制出乐谱,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等。
(3)尧舜禹: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
知识解读:
(1)炎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由于黄帝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其标准是德才兼备。
学霸笔记:
传说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但传说反映了早期的一些历史现象,有助于我们通过考证甄别发现真实的历史。比如,关于黄帝和炎帝发明的传说,结合考古发现,两者相互印证,使我们能够大体了解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生产生活的概况。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山顶洞人的生活技能
【经典例题】(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使用粗糙打制石器的是北京人;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故选C项。
解题关键:明确山顶洞人所掌握的生活技能,以及理解原始人群过的是群居生活。
【中考对应训练】(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故选A。
考点2 人类产生的时期
【经典例题】(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答案】C
解析:根据“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时期,早期人类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过定居生活,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C项;尧舜禹时代不是早期人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而人类最先学会制造的工具是粗糙的打制石器。
【中考对应训练】(2022·广东·中考真题)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A
解析: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依据材料“13万年”和“两面打制的手斧”可知是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B项;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排除C项;铁器时代是春秋后期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3 半坡人农耕生活的特点
【经典例题】(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水稻,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中。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故选B。
解题关键: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并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分。
【中考对应训练】以下选项中对右图所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B.会挖掘木结构水井
C.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D.墓葬随葬品差异较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木结构水井。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故选C项。
考点4 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经典例题】(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没有进行农作物种植,排除AB项;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河姆渡人种植的是水稻。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答案】B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学会种植水稻,B项正确;粟主要在北方推广,排除A项;玉米是明朝从南美洲引进,排除C项;小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5 父系社会的特征
【经典例题1】《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之相符的方式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又让位给治水成功的禹。所以C正确。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各选项的含义。宗法制是理解的难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中考对应训练1】(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禅让;启创立世袭制,分封制是周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专制和民主相对。故选A。
【经典例题2】(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故选C。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历史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对它们进行归类。
【中考对应训练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干栏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粟
【答案】A
解析:文物图片一是用于农耕的骨耜,文物图片三证明还会养殖猪,图二证明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综合上述内容说明河姆渡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故选A。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状态混淆
【易错题】右图是北京人复原像。“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能直立行走,已经没有了猿的特征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磨制的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错误地把山顶洞人制造石器的技能认为是北京人的技能。北京人还不能制造磨制石器。
【解题总结】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状态需要清楚地区分开。需要记住他们生活的不同年代,把他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状态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是进行区分记忆有效的方法。
【强化训练】(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故选B。
易错点2: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生活混淆
【易错题】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猪纹黑陶钵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司母戊鼎
【易错解答】A或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错误地认为猪纹黑陶钵或出土的稻谷属于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题总结】半坡遗址在我国北方,河姆渡遗址在我国南方,这两个地方的原始农耕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代表。受气候特点的影响,两者在诸多方面都不相同,需要加以区分。
【强化训练】(2021·江西·中考真题)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能够制作彩陶,故B正确;河姆渡人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故A错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了甲骨文,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易错点3:不清楚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易错题】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易错解答】A或B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把传说和历史事实混为一谈,夸大了传说的真实性。
【解题总结】正确认识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对它不可全信,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
【强化训练】(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是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可信度最高的方式;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常带有夸张和虚构成分,可信度不高;学者推断的可信度不如考古发现。故选B项。
易错点4:对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不能正确解读
【易错题】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过群居生活
C.会用火驱赶野兽 D.住在山洞里
【易错解答】A或C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的核心意思,不能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材料中“人民少而禽兽众”和“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过群居生活”。一“少”一“众”,是判定答案的关键词。
【解题总结】做给出材料的题目,要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中往往有一些关键词暗示了答案。要思考给出的材料和给出的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明白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即出题者的出题意图。
【强化训练】《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生产环境恶劣 B.开始精耕细作
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淮南子》记载尧治理天下时,劝导水边的百姓打渔,山中的百姓伐木,谷中的百姓放牧,陆地的百姓从事农业,可见我国原始农业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从事生产,属于因地制宜;材料没有生产环境恶劣、气候限制方面的信息;原始农业耕作比较粗放,春秋战国后农业才开始精耕细作。故选D项。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