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1.(2023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台模型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你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们在课堂上对自己制作的塔台或者塔台模型进行了测试,请你写出两个你们在课堂上进行测试的项目   、   。
2.(2023六下·南湖期末)写出你在校园找到的两种动物或者植物   、   。写出一种秋天落叶的植物   ,再写出一种春天落叶的植物   。
3.(2023六下·南湖期末) 右图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根据数据,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体积最大的是   ,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在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   格。
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4.(2023六下·南湖期末)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   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   来做。
5.(2023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将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带将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能观看日全食过程。这次日全食在中国的我们能看到吗    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我们的古人认为发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们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重现太阳。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不会重现    。这能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
6.(2023六下·南湖期末)如图,我们在课堂上用蜡烛持续加热白砂糖时,会出现以下变化:
①变成黄色 ②变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   ,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   (选填“白砂糖”或“蜡烛”)变化而来的。
7.(2023六下·南湖期末)根据生活经验,某科学小组同学提出了“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的猜想。他们用全新的铁钉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甲试管装满水,乙试管装一半水,丙试管不装水,连续一周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
(1)如果猜想正确,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
(2)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你的解释是:   。
8.(2023六下·南湖期末)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9.(2023六下·南湖期末)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他认为   是不动的。
10.(2023六下·南湖期末)某学校科学小组在观察中国地形图(右图)时,发现中国的地势整体呈   (选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这个地势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11.(2023六下·南湖期末)为了让建筑更稳固,下列设计中最稳定的是 (  )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 D.六边形结构
12.(2023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 (  )
A.安全问题 B.空气浑浊 C.阳光不足 D.噪声太大
13.(2023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 B.直接估计一个数值
C.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 D.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14.(2023六下·南湖期末)右图中的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螺杆螺纹疏,拧起来更省力
B.B螺杆螺纹密,拧起来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纹没关系
D.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拧起来一样省力
15.(2023六下·南湖期末)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花了8年时间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它的研究是为了 (  )
A.建成美丽的小花园 B.培育高产的品种
C.寻找植物的遗传规律 D.验证前人的观点
16.(2023六下·南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把金鱼藻、虾、鲫鱼归为一类,把蝗虫、蚂蚁、桂花树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环境 B.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按生物的运动方式
17.(2023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市场上有很多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主人只要事先让门锁扫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时对着门锁,锁就能自动识别,并且开门。这种智能锁能够识别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个人的体重都是唯一的
18.(2023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19.(2023六下·南湖期末)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每天在围绕太阳公转和自己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2 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 小时
20.(2023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如右图)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属于 (  )。
A.放大实物的模型 B.缩小实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无法判断
21.(2023六下·南湖期末)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对此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C.发光发热 D.产生气体
22.(2023六下·南湖期末)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  )
A.没有明显变化 B.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C.火焰正常燃烧 D.火焰更加旺盛
23.(2023六下·南湖期末)课堂上,我们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如右图),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B.玻璃片上产生炭黑
C.玻璃片会裂开 D.玻璃片会变弯
24.(2023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学跑 100米用时约 5 秒
B.一场科学考试时间为60分钟
C.上午第一节课从9时开始
D.一位同学脉搏跳动 70 下时间约1 分钟
25.(2023六下·南湖期末)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如右图)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 (  )的地带。
A.树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26.(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据悉,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过时速350公里高铁,需要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保证列车高速通行时舒适、安全、平稳。”大桥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在风大、浪高的环境下修建全长近30公里的桥,还要保护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闻名的奇观,这对于高速铁路桥梁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将实现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时高铁圈”,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2024-03-04 杭州日报)
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并进行改进”和“实施建设”等相似的步骤。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
(2)写出两个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   和   。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4)有同学说,这么大的工程项目,经过工程师前期的测试、评估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动了。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简单说说理由 。
27.(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白鳍豚是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吻部狭长,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单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三角形,尾鳍凹陷,呈新月形。吻狭长,身体背面呈浅蓝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纯白,而得名白鳍豚。
白鳍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口一带。白鳍豚耐寒,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温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荡寻食,食物以鱼为主。白鳍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产1崽,初生的幼崽体重约5千克, 寿命一般为30年。
白鳍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度濒危(CR)。已被推定为功能性灭绝,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具有“活化石”之称。[百度词条]
(1)白鳍豚用(  )进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肤
(2)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  )
A.好看
B.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压力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
(4)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请你再写出一种重点保护动物或植物    。
(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正确的是 (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
28.(2023六下·南湖期末)虽然我们看不见米饭在身体内的消化情况,但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如右图所示,将等量米饭分别放入 3 支试管中。甲试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搅拌,乙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搅拌,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1).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  )在发生作用。
A.唾液 B.舌头 C.牙齿 D.无法确定
(2).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  )试管展开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们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 3 支试管都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8分钟。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 (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温
(4)4分钟后用滴管分别吸取3支试管中的等量“米饭”到3个培养皿里,分别滴入碘酒后发现: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乙试管里的“米饭”没有变蓝色,丙试管里的“米饭”变深蓝色。请从化学变化角度来解释一下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的原因:    。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可推测甲试管里的“米饭”(  )。
A.仍然呈现相同的浅蓝色
B.呈现更深的蓝色
C.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D.无法预测
29.(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六号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欧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1)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的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昼夜周期较长
B.体积小,容易探测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空气阻力小
D.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3.9千米,探测器登陆月球要经过多次变轨和加减速。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 (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冲力
(5)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问”系列是行星探测,“天宫”系列是空间站,我国的载入飞船是“   ”系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吸管、木条等均可;抗风、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台,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我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台模型测试后,发现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较弱,增加塔台框架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可以增加塔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处的连接,框架更稳固,可以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
2.【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树、梧桐树等等,秋天落叶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树等,春天落叶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体积最大的是木星,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由于土星距离太阳142700万千米,天木星距离太阳77800万千米,土星大约是木星的2倍,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7格。
4.【答案】铁或者铝或者金属均得分;木头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铁或着导热性好的金属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木头或着塑料等来做。
5.【答案】不能;中国是晚上或者中国看不到太阳等均可;会;不能
【知识点】日食;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方,是在西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西半球能够看到日食,我们东半球不能够看到,因为西半球与东半球昼夜相反;
中国古时候,民间是以 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由于日全食的时间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钟) ,所以在人们敲敲打打后,太阳可能就会马上重现,因而免除了人们的惊慌,这种行为不能证明古人看法是正确的。
6.【答案】③①②;③;蜡烛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冒气泡,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物质。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③①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③。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蜡烛变化而来的。
7.【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气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可知,猜想是“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则三根试管中,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是乙,所以最明显生锈的是乙。
(2)乙和丙的不同条件是水,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说明及时泡在水里,也可能生锈,这是因为水里也有空气。
8.【答案】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拭铁表面等)。
9.【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答案】西高东低;向东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1.【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材料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为了让建筑更稳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结构。
12.【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体影子最长,夏季物体影子最短,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阳光不足的问题。
13.【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方法有: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直接估计一个数值的做法是错误的,误差太大。
14.【答案】B
【知识点】螺丝
【解析】【分析】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同样粗细和长短的螺丝钉,螺纹越密就越省力,但费时间;螺纹越疏,拧起来越费力。
15.【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进行一次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1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兴趣小组对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按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类生活在水中,一类生活在陆地。
17.【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智能锁能够识别人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18.【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属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大约365天。
20.【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不是一个实际大小的模型,是一个缩小的实物模型。
2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烟花爆炸这个过程中,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
2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使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23.【答案】D
【知识点】凝结;玻璃
【解析】【分析】燃烧的蜡烛烧玻璃片,玻璃片受热,温度升高,会使得玻璃片上方产生水雾,玻璃片下方会产生炭黑,长时间加热玻璃,会使得玻璃变弯、裂开。
24.【答案】A
【知识点】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小学生百米跑步用时大约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时5秒,选项A符合题意。
25.【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森林茂密的地带。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重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矿物、煤、石油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26.【答案】(1)火车(高铁)通过、跨海通火车(高铁)、造一座铁路桥等意思正确均可
(2)抗潮水、风大;浪高等均可
(3)实施建设
(4)不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1)海水具有腐蚀性,且表层风浪的干扰性较大,因此要保证桥梁的安全,跨海桥梁建设应克服这些问题。
(2)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有潮水、大风、海浪大等问题。
(3)工程建设需要通过设计、制造模型,测试模型,最后再实施建设,本项目正在进行实施建设。
(4)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够任由问题继续存在。
27.【答案】(1)B
(2)B
(3)胎生或者生小白鳍豚等均可
(4)合理就得分
(5)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是用肺进行呼吸。
(2)由材料可知,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能够使得白鳍豚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3)白鳍豚属于胎生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4) 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除了白鳍豚外,我国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等保护动物。
(5)A、物种灭绝后就不会再生了,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B错误。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需要进行保护,C正确。
D、地球上物种虽然很丰富,但每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要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28.【答案】(1)B
(2)A
(3)B
(4)米饭加入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一部分新物质。学生只要提到化学变化、新物质等化学变化特征均可得分。
(5)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1)口腔中的舌头具有搅拌食物的作用。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舌头的作用。
(2)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甲和乙试管展开对比实验,保持加入唾液的条件不变。
(3)人体正常的温度是37C。实验中要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因此要保持水温在37℃。
(4)甲试管中没有搅拌,反应速度慢,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加入碘酒后会变成浅蓝色。
(5)八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甲试管里的物质会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是因为淀粉被消化的更多,甚至已经完全被消化了。
29.【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识点】反冲力;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第一站。
(2)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小,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也小,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
(3)根据材料可知, 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
(5)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都是我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成航天员登月考察。
1 /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1.(2023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台模型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你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们在课堂上对自己制作的塔台或者塔台模型进行了测试,请你写出两个你们在课堂上进行测试的项目   、   。
【答案】吸管、木条等均可;抗风、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台,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我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台模型测试后,发现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较弱,增加塔台框架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可以增加塔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处的连接,框架更稳固,可以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
2.(2023六下·南湖期末)写出你在校园找到的两种动物或者植物   、   。写出一种秋天落叶的植物   ,再写出一种春天落叶的植物   。
【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树、梧桐树等等,秋天落叶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树等,春天落叶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2023六下·南湖期末) 右图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根据数据,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体积最大的是   ,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在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   格。
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体积最大的是木星,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由于土星距离太阳142700万千米,天木星距离太阳77800万千米,土星大约是木星的2倍,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7格。
4.(2023六下·南湖期末)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   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   来做。
【答案】铁或者铝或者金属均得分;木头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铁或着导热性好的金属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木头或着塑料等来做。
5.(2023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将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带将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能观看日全食过程。这次日全食在中国的我们能看到吗    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我们的古人认为发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们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重现太阳。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不会重现    。这能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
【答案】不能;中国是晚上或者中国看不到太阳等均可;会;不能
【知识点】日食;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方,是在西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西半球能够看到日食,我们东半球不能够看到,因为西半球与东半球昼夜相反;
中国古时候,民间是以 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由于日全食的时间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钟) ,所以在人们敲敲打打后,太阳可能就会马上重现,因而免除了人们的惊慌,这种行为不能证明古人看法是正确的。
6.(2023六下·南湖期末)如图,我们在课堂上用蜡烛持续加热白砂糖时,会出现以下变化:
①变成黄色 ②变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   ,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   (选填“白砂糖”或“蜡烛”)变化而来的。
【答案】③①②;③;蜡烛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冒气泡,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物质。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③①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③。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蜡烛变化而来的。
7.(2023六下·南湖期末)根据生活经验,某科学小组同学提出了“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的猜想。他们用全新的铁钉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甲试管装满水,乙试管装一半水,丙试管不装水,连续一周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
(1)如果猜想正确,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
(2)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你的解释是:   。
【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气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可知,猜想是“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则三根试管中,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是乙,所以最明显生锈的是乙。
(2)乙和丙的不同条件是水,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说明及时泡在水里,也可能生锈,这是因为水里也有空气。
8.(2023六下·南湖期末)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答案】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拭铁表面等)。
9.(2023六下·南湖期末)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他认为   是不动的。
【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2023六下·南湖期末)某学校科学小组在观察中国地形图(右图)时,发现中国的地势整体呈   (选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这个地势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答案】西高东低;向东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1.(2023六下·南湖期末)为了让建筑更稳固,下列设计中最稳定的是 (  )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 D.六边形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材料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为了让建筑更稳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结构。
12.(2023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 (  )
A.安全问题 B.空气浑浊 C.阳光不足 D.噪声太大
【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体影子最长,夏季物体影子最短,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阳光不足的问题。
13.(2023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 B.直接估计一个数值
C.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 D.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方法有: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直接估计一个数值的做法是错误的,误差太大。
14.(2023六下·南湖期末)右图中的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螺杆螺纹疏,拧起来更省力
B.B螺杆螺纹密,拧起来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纹没关系
D.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拧起来一样省力
【答案】B
【知识点】螺丝
【解析】【分析】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同样粗细和长短的螺丝钉,螺纹越密就越省力,但费时间;螺纹越疏,拧起来越费力。
15.(2023六下·南湖期末)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花了8年时间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它的研究是为了 (  )
A.建成美丽的小花园 B.培育高产的品种
C.寻找植物的遗传规律 D.验证前人的观点
【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进行一次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16.(2023六下·南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把金鱼藻、虾、鲫鱼归为一类,把蝗虫、蚂蚁、桂花树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环境 B.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按生物的运动方式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兴趣小组对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按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类生活在水中,一类生活在陆地。
17.(2023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市场上有很多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主人只要事先让门锁扫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时对着门锁,锁就能自动识别,并且开门。这种智能锁能够识别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个人的体重都是唯一的
【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智能锁能够识别人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18.(2023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属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2023六下·南湖期末)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每天在围绕太阳公转和自己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2 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 小时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大约365天。
20.(2023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如右图)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属于 (  )。
A.放大实物的模型 B.缩小实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不是一个实际大小的模型,是一个缩小的实物模型。
21.(2023六下·南湖期末)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对此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C.发光发热 D.产生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烟花爆炸这个过程中,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
22.(2023六下·南湖期末)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  )
A.没有明显变化 B.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C.火焰正常燃烧 D.火焰更加旺盛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使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23.(2023六下·南湖期末)课堂上,我们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如右图),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B.玻璃片上产生炭黑
C.玻璃片会裂开 D.玻璃片会变弯
【答案】D
【知识点】凝结;玻璃
【解析】【分析】燃烧的蜡烛烧玻璃片,玻璃片受热,温度升高,会使得玻璃片上方产生水雾,玻璃片下方会产生炭黑,长时间加热玻璃,会使得玻璃变弯、裂开。
24.(2023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学跑 100米用时约 5 秒
B.一场科学考试时间为60分钟
C.上午第一节课从9时开始
D.一位同学脉搏跳动 70 下时间约1 分钟
【答案】A
【知识点】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小学生百米跑步用时大约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时5秒,选项A符合题意。
25.(2023六下·南湖期末)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如右图)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 (  )的地带。
A.树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森林茂密的地带。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重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矿物、煤、石油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26.(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据悉,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过时速350公里高铁,需要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保证列车高速通行时舒适、安全、平稳。”大桥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在风大、浪高的环境下修建全长近30公里的桥,还要保护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闻名的奇观,这对于高速铁路桥梁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将实现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时高铁圈”,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2024-03-04 杭州日报)
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并进行改进”和“实施建设”等相似的步骤。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
(2)写出两个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   和   。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4)有同学说,这么大的工程项目,经过工程师前期的测试、评估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动了。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简单说说理由 。
【答案】(1)火车(高铁)通过、跨海通火车(高铁)、造一座铁路桥等意思正确均可
(2)抗潮水、风大;浪高等均可
(3)实施建设
(4)不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1)海水具有腐蚀性,且表层风浪的干扰性较大,因此要保证桥梁的安全,跨海桥梁建设应克服这些问题。
(2)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有潮水、大风、海浪大等问题。
(3)工程建设需要通过设计、制造模型,测试模型,最后再实施建设,本项目正在进行实施建设。
(4)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够任由问题继续存在。
27.(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白鳍豚是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吻部狭长,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单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三角形,尾鳍凹陷,呈新月形。吻狭长,身体背面呈浅蓝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纯白,而得名白鳍豚。
白鳍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口一带。白鳍豚耐寒,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温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荡寻食,食物以鱼为主。白鳍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产1崽,初生的幼崽体重约5千克, 寿命一般为30年。
白鳍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度濒危(CR)。已被推定为功能性灭绝,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具有“活化石”之称。[百度词条]
(1)白鳍豚用(  )进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肤
(2)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  )
A.好看
B.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压力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
(4)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请你再写出一种重点保护动物或植物    。
(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正确的是 (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
【答案】(1)B
(2)B
(3)胎生或者生小白鳍豚等均可
(4)合理就得分
(5)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是用肺进行呼吸。
(2)由材料可知,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能够使得白鳍豚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3)白鳍豚属于胎生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4) 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除了白鳍豚外,我国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等保护动物。
(5)A、物种灭绝后就不会再生了,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B错误。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需要进行保护,C正确。
D、地球上物种虽然很丰富,但每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要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28.(2023六下·南湖期末)虽然我们看不见米饭在身体内的消化情况,但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如右图所示,将等量米饭分别放入 3 支试管中。甲试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搅拌,乙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搅拌,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1).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  )在发生作用。
A.唾液 B.舌头 C.牙齿 D.无法确定
(2).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  )试管展开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们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 3 支试管都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8分钟。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 (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温
(4)4分钟后用滴管分别吸取3支试管中的等量“米饭”到3个培养皿里,分别滴入碘酒后发现: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乙试管里的“米饭”没有变蓝色,丙试管里的“米饭”变深蓝色。请从化学变化角度来解释一下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的原因:    。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可推测甲试管里的“米饭”(  )。
A.仍然呈现相同的浅蓝色
B.呈现更深的蓝色
C.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D.无法预测
【答案】(1)B
(2)A
(3)B
(4)米饭加入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一部分新物质。学生只要提到化学变化、新物质等化学变化特征均可得分。
(5)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1)口腔中的舌头具有搅拌食物的作用。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舌头的作用。
(2)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甲和乙试管展开对比实验,保持加入唾液的条件不变。
(3)人体正常的温度是37C。实验中要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因此要保持水温在37℃。
(4)甲试管中没有搅拌,反应速度慢,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加入碘酒后会变成浅蓝色。
(5)八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甲试管里的物质会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是因为淀粉被消化的更多,甚至已经完全被消化了。
29.(2023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六号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欧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1)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的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昼夜周期较长
B.体积小,容易探测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空气阻力小
D.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3.9千米,探测器登陆月球要经过多次变轨和加减速。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 (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冲力
(5)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问”系列是行星探测,“天宫”系列是空间站,我国的载入飞船是“   ”系列。
【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识点】反冲力;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第一站。
(2)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小,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也小,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
(3)根据材料可知, 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
(5)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都是我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成航天员登月考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