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共34张PPT)——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共34张PPT)——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3 大气热力环流
说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利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1
2
目录
01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02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01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气压
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3.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
不同地区
气温不同
水平方向上
各地间的气
压差异
大气
运动
垂直
运动
水平
运动
气流上升
或下沉

4.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海拔
/Km
气压
/hpa
地面
高空
近地面
1010
500



低压
A’
B’
C’
C
A
B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冷热不均
受热膨胀上升
受冷收缩下沉
空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海拔
同一海拔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02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热岛环流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
形成
①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②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差异
谷风风速大于山风
影响
①夜晚冷的山风吹向谷底或盆地,谷底或盆地上空形成逆温层,逆温层阻碍了山谷或盆地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②谷风沿山坡上行时,常可形成山顶积云,有时甚至出现阵雨。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2.海陆风
形成
①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②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3.城市热岛环流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中心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会使空气在城市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流向中心区,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通过热力环流流向中心区。
课后练习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该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①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③错误;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2.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阴天时太阳辐射弱 B.近海地区的海陆风
C.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
2.阴天时太阳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的太阳辐射弱,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A错误;近海地区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海风,与热力环流有关,B正确;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蓝光容易被散射,与热力环流无关,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主要是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引起热量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积聚,导致市区温度显著高于郊区的现象。某市城区所在的平原与山地之间多山谷风,下图为该市城区与山区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关于该市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风加强了山风
②城市风削弱了山风
③城市风加强了谷风
④城市风削弱了谷风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3.山谷风方面,夜间山地降温快,空气下沉,吹山风,由山区吹向城区,白天山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吹谷风,由城区吹向山区;城市风方面,由于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空气上升,空气从四周流入城市,也由山区方向吹往城区,因此城市风与山风方向一致,两者相互叠加,使山风增强,①正确,②错误;城市风与谷风方向相反,两者相互抵消,使谷风削弱,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引起热量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积聚,导致市区温度显著高于郊区的现象。某市城区所在的平原与山地之间多山谷风,下图为该市城区与山区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小题。
4.缓解该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
B.规划通风廊道
C.限制工业发展
D.降低能源消耗
C
4.热岛效应由两区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缓解的措施要降低两者的差异,如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提高城市比热容,减缓城市升温速度,降低城市温度,A正确;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有利于降低城市温度,B正确;限制工业发展,目前来说是不现实,C错误;人类活动方面如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城市与郊区的气温差,D正确。故选C。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簏,周围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泊北侧A气象观测点与西北侧B观测点的风速差异较大,下列左图为博斯腾湖地区示意图,右为两观测站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示意图,其中全日平均值是根据日平均风速求得的年平均风速,当风速大小区别于全日平均值时,意味着风向发生改变。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
5.相对于A站点,B站点( )
A.湖风开始时间略晚 B.陆风的最大风速大 C.湖风持续时间略长 D.湖风的最大风速大
A
5.根据材料读图,在风速为“0”处做辅助线,结合热力环流、海陆风形成相关知识可知:夜晚湖水热,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湖面,所以“0”线以下为陆风;白天湖水冷,形成高压,风由湖面吹向陆地,所以“0”线以上为湖风。据此判断博斯腾湖B站湖风开始时间约晚于A站,A正确;结合观测站风速日变化数据可知,B站无论是白天的湖风最大风速还是夜晚陆风的最大风速都小于A站,B、D错误;白天风由湖面吹向陆地B站持续时间短于A站,C错误。故选A。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簏,周围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泊北侧A气象观测点与西北侧B观测点的风速差异较大,下列左图为博斯腾湖地区示意图,右为两观测站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示意图,其中全日平均值是根据日平均风速求得的年平均风速,当风速大小区别于全日平均值时,意味着风向发生改变。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
6.影响A、B站点湖陆风差异的因素是( )
①地形地势②太阳辐射③距湖远近④植被多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6.本题考直影响A、B站点湖陆风差异的因素,可从引起湖陆风形成时间,湖陆风转换方面考虑。地形地势方面:A站距离北部山地较近,B站周围开阔,容易造成湖陆风差异,①正确;此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气候条件相对一致,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②错误;A站距离湖较近,B站距离湖较远,容易产生气压梯度力差异,从而引起湖陆风差异,③正确;此处植被受内陆气候条件影响,没有太大差异,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簏,周围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泊北侧A气象观测点与西北侧B观测点的风速差异较大,下列左图为博斯腾湖地区示意图,右为两观测站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示意图,其中全日平均值是根据日平均风速求得的年平均风速,当风速大小区别于全日平均值时,意味着风向发生改变。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
7.近年来,博斯腾湖面积不断缩小,可能会导致当地( )
A.湖陆风增强 B.盐碱地缩小 C.地下水位升高 D.动植物数量减少
D
7.博斯腾湖面积不断缩小,会导致一天中湖面气压减弱,湖陆风随之减弱,A错误;湖面缩小,本来在湖面以下的湖床裸露出来,扩大了盐喊地面积,B错误;湖水面积缩小,下滲水量随机減少,湖床裸繕增加蒸发量,进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C错误;湖水数量相对较少,动植物水源短缺,会引起动植物生存环境脆弱化,动植物数量减少,D正确。故选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汾河流域范围及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
(1)据图描述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
白天为谷风即偏东风,夜晚为山风即偏西风;日出前后,由偏西的山风转为偏东的谷风;日落前后,由偏东的谷风转为偏西的山风。
(1)读图可知,白天8:00时~20:00时为谷风,风从谷地吹向山地,为偏东风;夜晚20:00时~次日8:00时为山风,风从山地吹向谷地,为偏西风;8:00时前后,由山风转为谷风;20:00时前后,由谷风转为山风。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汾河流域范围及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
(2)分析下图中20时该气象站风力最小的原因。
日落后,山坡温度下降快,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坡流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此时谷风开始减弱,20时为日落两小时后,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故风力较小。
(2)日落后,山坡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山坡气温下降,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山坡吹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而谷地气温升高,谷风开始减弱,20:00时左右,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两个不同风向的风相互抵消,导致风力较小。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汾河流域范围及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
(3)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谷风转山风时,山顶冷空气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易凝结成水滴,形成降水。
(3)读图可知,20:00左右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此时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上升,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
课堂小结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气压水平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大气热力环流
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造成
引起
导致
引起
形成
实例
根本原因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