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同题设计《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同题设计【设计说明】《朝花夕拾》是学生进入初中学段阅读的第 一部名著,主题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七年 级新生刚刚接触整本书阅读,对阅读鲁迅作品 有“隔膜”,也不知如何阅读,普遍存在畏难情 绪。《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 文中虽有其冷峻、犀利甚至晦涩难懂的句子, 但更多地充溢着童真与童趣。如何指导?激发兴趣,指导读书方法,寻 找经典与学生成长的共鸣处,让学生从经典中 汲取成长养分,就显得尤为必要。《朝花夕拾》 整本书阅读,宜先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 每天细读一至两篇,进行必要的圈画。读完后, 联系目录,再将整个文集通读浏览一遍。在这 个基础上,用三课时进行具体指导,分别对应 通读(梳理鲁迅成长历程)、关键(双重视角审 视成长历程)、统整(为何回望成长历程)三个 内容。本设计为第一课时“在阅读经典中体味 成长”,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亲近文 本”,找到与文本的共鸣处,消除与文本“隔膜” 的部分。【教学目标】1.跳读圈画,梳理鲁迅成长历程,熟悉文集内容。2.研读思考,理解身边关系密切之人对鲁 迅成长的历练与蜕变作用。3.浸润成长,从鲁迅成长经历中,感悟成 长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课前准备】1.简笔画鲁迅成长树。2.给鲁迅圈定“朋友圈”,并从文中寻找语 句,设计对话,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家刘白羽曾说 :“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 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 经典名著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质与文学 表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阅读名著,与经典 对话,与大师对话,获得为人处世的启迪,对 我们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 一起对话《朝花夕拾》,走进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也为我们的成长汲取养分。二、整体感知 :插图连连看同学们已经自读了《朝花夕拾》,我们先来 做一个游戏,把一整本《朝花夕拾》变成极简 插图版读本,具体要求如下(PPT):1.为插图找标题 :请根据插图线索,快速从书中寻找出对应的篇目 ;2.为插图做解说 :从书中选出 1~2 幅插图, 解说相关故事 ;3.为插图做点评:用一两句话评说这幅插图。 提示 :如果对插图内容把握不准,可以采 取迅速浏览目录、跳读文章的方式,快速找到 插图对应的篇目。【示例】1.插图配题目2.解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插图童年的鲁迅觉得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 下雪天,可以捕鸟。他们等到地面上的雪很 厚了才去捕,因为这个时候鸟没啥吃的,饿 了很久了,撒一点诱饵,鸟就会过来吃。他 们先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等诱饵,棒 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拉着绳子。等鸟雀 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用力将绳子 一拉,便把鸟给罩住了。3.点评 雪天捕鸟,是童年的乐事,是鲁迅心中美 好的回忆。这样的乐事,在《朝花夕拾》中并 不多,越到后来,鲁迅的人生就越发沉重。三、简笔画描绘鲁迅成长树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 本回忆性的散文集,从中可以了解鲁迅先生 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成长经历。请同学们展示课前用简笔画绘制的鲁迅成长 的树形图。提示 :在树形图中要凸显青年鲁迅的求学 经历和鲁迅精神成长的几个重要节点。(学生结合文集目录及自己了解的相关背 景,以时间为轴,用浏览或跳读方式,认真 梳理故事梗概,检查自己初读时画的鲁迅成 长树,时间、地点、事件是否与《朝花夕拾》 文中的内容一一对应。学生分享绘制的鲁迅 成长树并做说明。【示例】鲁迅成长历程说明如下 :鲁迅的成长大致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2 岁就读于家乡 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第二阶段, 18 岁进入新式学堂—— 江南水师学堂,19 岁 转入江南陆师学堂 ;第三阶段,22 岁赴日本,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4 岁入仙台医 学专门学校学习,26 岁弃医从文。29 岁回国, 47 岁编定《朝花夕拾》。2. 从整理出的鲁迅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几个 关键时间节点中,思考 :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PPT):19 岁 南京求学:接触《天演论》,如饥似渴阅读,表 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陆师学堂)24 岁 日本留学:意在救治像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26 岁 弃医从文: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 可怕,而善于改变国人精神的 ,则首先 是文学和艺术 (日本东京)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精读《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 三篇文章,圈画出以下内容 :①《父亲的病》中,鲁迅为庸医开出的药 方买药寻药的辛苦、父亲病重加剧的表现、鲁 迅的感想 ;②《琐记》中,自己被衍太太陷害所受的 伤害、一口气阅读《天演论》的欣喜、到外国 去求学的抉择 ;③《藤野先生》中,匿名信风波后作者的 感想、观影时中国看客引发作者思想的改变。研读以上圈画内容,整体思考他们对鲁迅 成长的影响。明确:从鲁迅先生的求学历程中,我们看到: 其成长是自我的觉醒,是沿着求知与真理的方向, 不断靠近责任的过程。这恰恰是阅读名著带给我 们的成长更丰富的启迪 :感悟前人的成长历程, 汲取力量和智慧,去探索未来,担当责任!四、代鲁迅构建“朋友圈”如果当年有微信,鲁迅一定会使用朋友圈。 从鲁迅成长树形图来看,鲁迅的成长,与身边的 人事密切相关。鲁迅在成长中遇到的师长、亲友、 保姆、邻居等人,教会鲁迅在成长中历练与蜕变, 从而帮助他走向勇敢、坚强 、笃定、智慧。《朝 花夕拾》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每一件事, 对鲁迅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请你为鲁迅圈 定“朋友圈”,并从中选一个核心人物,在文章 中找出特定的句子,设计对话,展现这个人对鲁 迅成长的影响,并做简短说明。提示 :勾连文集中的前后文章,精读与鲁 迅成长关系密切的人物细节,圈画鲁迅对“这个” 人物的抒情或议论语句,选择语句,设计对话, 展现他 / 她对鲁迅成长的影响。【示例】1. 对话2. 说明 阿长虽然粗俗、好事、迷信,但心地善良 , 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 ,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问题。鲁迅先生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深情,全 部寄寓在保姆阿长身上。鲁迅先生祝福、怀念、 感激阿长。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围绕“在阅读经典中体味成长” 主题,通过读目录、快速浏览、跳读、精读、研 读等方式,前后勾连,重点探讨了鲁迅的成长历 程。我们感受到了童年鲁迅的天真、少年鲁迅的 烦恼、青年鲁迅的志向。《朝花夕拾》所展现出 的鲁迅成长历程,对现在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具有 极大的教育意义 :不仅要经历成长,还要反思和 回味成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充实和丰盈。六、布置作业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 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与思考。 47 岁的鲁迅,回首成长路,他是如何用“过去 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双重视角,来审视自 己的成长之路的?选择 2 篇你喜欢的文章,运 用跳读和精读法找出相关语段,圈画、批注出 双重视角的内容,下次课上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