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3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总体感知
马克思
主义文化观
不忘本来
借鉴外来
面向未来
第7课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必修四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01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形成: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人类社会实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发展: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内部:自身创新变革)
(3)发展: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外部:博采众长 )
(1)核心思想理念 :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 :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 :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求大同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以下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是什么?
和谐社会
向上向善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代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思考: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代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思考: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纵向时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2)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不以武力为荣,以和平为尊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平为本
3.安乐本无边,和平乃至高
4.以和为贵,万事得和平
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习近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思考: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女子无才便是德,愚忠愚孝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中医药文化(针灸、推拿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无先后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原因: 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可避免有陈旧和过时的东西。(封建特权、等级意识等)
同学们正在举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题班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学生甲: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未来。所以,毛主席早就告诫我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学生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可为,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学生丙: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  
学生丁: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思考:结合同学们的发言,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国家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对中华民族)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对今天解决问题)
(4)有助于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处理国家关系)
1.中国杂技将“木兰从军”的感人故事、《西游记》的奇妙情节、《梁祝》的经典绝唱等融入表演中,实现从“技”到“剧”的转化,又借助现代舞美音乐,把形象美、动作美、情感美、精神美集于一身,摆脱了“单一技巧表演”的刻板印象,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中国杂技成功的秘诀在于( )
①继承传统,提高了技巧的难度系数
②古为今用,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锐意创新,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
④面向世界,博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总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