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4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4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Simple & Creative
学思
自主阅读课本P36-42,思考下列问题
1.了解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含义、逻辑结构、种类,联言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
2.明确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常用联结项、不同情形、真假判断、正确运用。5.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Part One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教材是育人的工具,不仅传递知识,更承载价值。
联结词
联结词
联结词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3.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
(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练一练:指出下面判断分别是哪种类型的判断?
①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④自私不是美德。
⑤小明信任小华。
复合判断
联言
复合判断
选言
复合判断
假言
简单判断
关系
简单判断
性质
课堂练习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02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联言支
联结项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此商品物美价廉。)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联结项
(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
例如:
①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
②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
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
④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
(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①主项相同:
“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
②谓项相同:
“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知识拓展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拓展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
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
(2)
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
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3.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
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人事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注意:(1)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屡败屡战;
(2)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
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03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的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①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
②联结项: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联结项。
选言判断的逻辑示意图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2. 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注意】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或者……或者……” “或者”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也许……也许……”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选言判断联结项的词语:
【特别提醒】
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3. 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联结项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P39:探究与分享
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支关系的两种情形:P39-1
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
(2)选言判断的分类
①相容选言判断——一般通常用“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来表达。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一般通常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来表达。
两种类型
划分标准:依据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划分。
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
4. 选言判断的分类
【示例分析】
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
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
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第一站或者去狼牙山,或者去白石山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选言判断的真与假
相容
选言
判断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示例: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
p q pV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不相容
选言
判断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示例: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p q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5.选言判断的真与假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7.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
6.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
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04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与条件联系的关系:
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
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例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构成: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3)
联结项
(1)前件
(2)后件
例如:“如果...那么...” “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表示条件的判断;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
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根据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划分:
4、假言判断的类型
练一练: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
1.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类型
①含义: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假值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
③其真值表: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例:如果是作案人(P),那么就有作案时间(Q)。----为真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所以:若a则b是假的等价于a且非b
例如:若丙是罪犯,那么丁就是主犯
矛盾命题就是:丙是罪犯且丁不是主犯
是作案人(P),没有作案时间(Q)。
不是作案人(P),有作案时间(Q)。
不是作案人(P),没有作案时间(Q)。
②特点
----为假
----为真
----为真
思考: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
②前件假,后件就假
③后件真,前件真
④后件假,前件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类型
①含义: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假值
③真值表: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例:只有年满18周岁(P),才有选举权(Q)。----为真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所以:只有a才b为假等价于非a且b
例如:只有丙是罪犯,丁才是主犯
矛盾命题就是:丙不是罪犯且丁是主犯
没有18周岁(P),没有选举权(Q)。
年满18周岁(P),没有选举权(Q)。
没有18周岁(P),有选举权(Q)。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②特点
----为真
----为假
----为真
思考:除非播种许多稻谷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否则不能收获一箩筐稻谷。根据以上陈述,下列不能推出的是( )
A.播种一粒稻谷种子,不能收获一箩筐稻谷
B.播种许多稻谷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收获一箩筐稻谷
C.播种许多稻谷种子,虽然等待时机成熟,也不能收获一箩筐稻谷
D.没有播种许多稻谷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就能收获一箩筐稻谷
本题选D。题的意思是播种许多稻谷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是收获一箩筐稻谷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假后件真一定为假,选项A结构为前假后假为真;选项B为前真后真为真;选项C 为前真后假为真;选项D为前假后真为假。
思考: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
②前件假,后件就假
③后件真,前件真
④后件假,前件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类型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假值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的假言判断。
①含义:
p q 只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②真值表: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a当且仅当b为假等价于要么非a,要么非b
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②特点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小结:假言判断的类型
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如果p,那么q
只有p,才有q
当且仅当
p,则q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只有…才…
当且仅当…才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的具体类型及其逻辑形式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
8、一种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
1、2、6、8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3、5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4、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第一,改变了前、后件的质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不下雨,地上才不湿。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就没有选举权。第二,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记住要诀:要么换位不换质,要么换质不换位思考:这个冬天,“尔滨”的火爆出圈,成为全国“冰雪热”的生动注脚。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目前中国已有约50家室内滑雪场营业,规模和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行列。“只有当气候条件不再成为制约,冰雪经济才会越来越火爆。”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气候条件成为制约,那么冰雪经济就不会越来越火爆
②如果冰雪经济越来越火爆,那么气候条件将不再成为制约
③如果气候条件不再成为制约,那么冰雪经济就不会越来越火爆
④如果冰雪经济没有越来越火爆,那么气候条件将不再成为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为A。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等价转换。 记住要诀:要么换位不换质,要么换质不换位
4、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
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思考】该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是真的吗?该判断成立吗?你对于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有何启发?
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他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前提: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6、判断的重要性
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联言判断(P并且q)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P或者q) 不相容选言判断(P要么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归纳总结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假值
全真为真
一假则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为假
前真后假为假
其他均为真
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
全真全假皆为真
一真一假皆为假
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  )
  A.小丽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解析:检验判断是断定事物之间情况条件关系的判断,据此可知B属于假言判断。A属于选言判断;C属于联言判断。D是简单判断。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