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表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表格

资源简介

中国古代史
朝代 政治 选官、监察、考核 民族关系 经济 思想 法律 教化 科技 文学 艺术 西方
夏商西周(BC2070-BC771) 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国家政治机构(公天下→家天下);实行宗法分封制,礼乐制;中央集权程度低,政权具有神秘色彩 世卿世禄制 木耒耜、石犁、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工商食官(官府垄断)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习惯法 甲骨文、青铜器 古希腊: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工商业阶层出现;城邦民主政治确立并达到顶峰;人的地位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春秋战国(BC770-BC221) 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井田制走向崩溃,大变革大动荡改革:商鞅变法 秦国 军功爵制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井田瓦解,土地私有;水利:都江堰、郑国渠;商业:私商出现、重农抑商,战国开始编排户口 百家争鸣,儒家显学;士人群体的地位上升 最早的成文法,郑国子产铸刑书,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 战国:司南、《甘石星经》、《石氏星表》铁犁牛耕出现 诸子百家著作春秋《诗经》战国《楚辞》 BC5C左右:雅典三大改革古希腊先哲思想罗马:《十二铜表法》公民法——3C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秦(BC221) 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官僚政治什伍制度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上计制、御史大夫 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两广设郡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灵渠。收田赋、人头税(口赋)、徭役。户籍分类登记 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思想控制 秦法细密严苛 水利工程
两汉(BC202-220) 多民族统一封建专制国家内外朝制度;郡国并行、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汉武帝外战频繁,征服匈奴威胁:北方少数民族、外戚和地方豪强 察举征辟制、上计制、御史 北击匈奴、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西域都护府、东北设护乌桓校尉。边疆屯戍政策 铁犁牛耕推广(耦犁);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东汉:水排、 青瓷;盐铁专营。田庄经济:大地主土地私有制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对商人征收财产税,算缗 汉初:黄老之学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确立统治地位 《九章律》《二年律令》 铁犁牛耕推广西汉:《黄帝内经》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汉赋 海陆丝绸之路中世纪西欧(政治上封君封臣,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文化上基督教文化控制西欧)
魏晋南北朝(220-589) 汉末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士人群体崛起。士族门阀政治,社会流动性低改革:北魏孝文帝变法 九品中正制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大交融、北民南迁 翻车(灌溉工具)、均田制、北魏租调制、白瓷、灌钢法。东晋:黄籍、白籍、土断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危机 律令儒家化 贾思勰《齐民要术》 书法:东晋王羲之行书绘画:东晋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
隋唐(581-907) 政治大一统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多元。科举制发展,三省六部制。地方设道州县三级,后期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据邻保制度 科举制;考核归吏部监察: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隋朝加强对岭南各族的治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曲辕犁、筒车、大运河、均田制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商业繁荣、都市兴起;坊市制、官府监管广州市舶司赋税:隋朝租调役,唐租庸调制、两税法户籍:隋朝大索貌阅核定户籍 三教合一,儒学仍为统治地位 《唐律疏议》礼法结合 《大唐开元礼》礼仪法典。推广家训,强化基层教化 唐:火药、雕版印刷孙思邈《千金方》僧一行 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 绘画:吴道子“吴带当风”文学:唐诗(初唐、盛唐、中唐)唐传奇(小说发展)书法-草书:狂放不羁(颠张醉素)楷书:规范法度(颜筋柳骨) 造纸术西传
两宋(960-1279) 北宋:1、重文,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丰富2、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3、国家局部统一,心态开阔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社会流动性高,形成文官政治。地方设路州县三级、通判,增设监察区,任用文官,军队实行更戍法,削弱地方权力改革:王安石变法南宋:少数民族入侵,偏安江南一隅,战乱频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科举制监察变化:台谏合一 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设立榷场进行贸易 五大名窑、景德镇;商业繁荣,外贸繁荣。不抑兼并,租佃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部分。草市、夜市、交子市坊时空限制打破,不受官府直接监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募役法户籍:主户、客户,籍贯世袭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南宋:朱熹(集大成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陆九渊心学 《宋刑统》 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为理学。深入到社会、族规家训中。重视以乡约教化乡里 毕昇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西传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文学-宋词(豪放、婉约)话本绘画:北宋文人山水画(气势宏伟阳刚豪放)风俗画注重写实《清明上河图》南宋文人画:马远、夏圭(墨色恬淡,构图不对称)《山径春行图》 指南针西传
元(1271-1368)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蒙元贵族统治。三省归中书省,丞相权力大。地方:行省制;划分方式:犬牙交错。 科举制暂停监察:中央有御史台,地方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宣政院管理西藏,宣慰司管理民族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青花瓷;黄道婆、棉纺织业北方征地税、丁税,南方征夏税秋粮。科差,按户征丝和银两户籍:职业定户籍 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 赵孟頫元杂剧:戏曲成熟 泉州:第一大港口大都:国际大都市对外贸易繁荣
明(1368-1644) 皇权不断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文官集团。票拟:内阁批红:皇帝→司礼太监。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特务机关:厂卫制度。明末政权更迭,宦官专政,首辅专权,党争频繁,社会动荡。里甲制、十家牌法 考核制度:考满、考察监察:都察院、六科,合称科道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修筑明长城。在边疆开放马市,开展贸易。在西南设土司,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卫。敕封西藏首领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对西藏进行管理。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彩瓷、城镇兴起、农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白银货币、商帮、海禁、朝贡贸易,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市民阶层扩大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资萌赋税:从夏税秋粮到一条鞭法,实物税完全转为货币税。职业定籍,造黄册 阳明心学,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晚明:李贽市民文化繁荣 《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乡约宣讲“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 长篇:三大名著、短篇:三言二拍昆曲 15C-16C新航路开辟,与西欧直接贸易14C-17C初文艺复兴16C宗教改革
清(1644-1840)至鸦片战争前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军机处。满清贵族+文官集团。地方:省制、督抚保甲制 科举制:八股取士考核:京察、大计考察:六科并入都察院 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平定叛乱,在青海西藏设办事大臣,沿袭土司制度,后改土归流。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一个边界条约 闭关锁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坚持朝贡贸易赋税:摊丁入亩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停止。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大清律例》 延续明朝模式,与法律合流 批判现实:《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京剧 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